美国政府和军方高层相继表态要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之后,美方并没有停下军事威慑中国的脚步,而且采取了多元化的方式,其中一个就是提升盟友的军事实力。9月16日,莫里森宣布澳大利亚将会获得美国“战斧”巡航导弹,而且他们还将建造核潜艇,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在针对中国。除了这件事,当天还有三件事值得关注。
第一件事,中国取消了美国的大豆订单。媒体9月16日报道,美国农业部于当地时间9月15日确认,美国民间出口商对中国出口销售的13.2万吨大豆订单,已经被取消。据悉,中国民间进口商已经找到了新的大豆供货地,在巴西购买了4至6批大豆。美国大豆出口商认为,中国进口商之所以取消这笔订单,很可能是担心飓风“艾达”的影响,导致美国船运延误。
据悉,在飓风登陆墨西哥湾沿岸的出口码头之前,美国就已经签署了36万吨大豆出口交易,但是绝大部分在当地时间9月15日取消。尽管这次订单取消与飓风有很大关系,但是中国从美国的大豆进口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从9月1日开始,2021年至2022年市场年度的中国销售总量仅为约940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41%。
第二件事,莫里森公开表示想与中国谈。9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举行了一场线上会议,计划组成一个新的印太安全联盟,并宣布将会帮助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9月16日,莫里森又宣布,澳大利亚将得到美国“战斧”巡航导弹。或许是因为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莫里森显得比较有底气,表示想与中国谈。
据法新社报道,莫里森在9月16日当天表示,他已经准备好对话了,并且向中方发出了公开邀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进行了回应,他表示并不了解相关情况,同时强调相互尊重和良好互信是各国间开展对话与合作的前提。赵立坚还指出,中澳关系的困难局面责任完全在澳方,澳方正视两国关系受挫的症结是当务之急,而且应该认真思考,到底将中国视为伙伴还是威胁。
第三件事,中方拒绝德国军舰停靠。北京时间9月16日,路透社报道称,德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已拒绝让德国“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停靠中国港口。为了配合美国,今年8月2日,“巴伐利亚”号从德国威廉港出发,前往印度-太平洋地区展开为期6个月的航行任务,并且会途径南海,而这是德国海军近20年来首次进行类似部署。
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不同的是,德国此次派军舰前往印太地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为了完成美国布置的作业。德国方面表示,“巴伐利亚”号会途径南海,但是不会靠近任何存在主权争端的海域,并且会绕开台湾海峡,且也没有与美军展开联合演习的计划。不仅如此,德国方面还向中方提出请求,希望“巴伐利亚”号可以停靠在上海港。
根据媒体报道,对于德国方面的请求,中国外交部进行了证实,表示德方前后公布的信息过于混乱,中方将在德方充分澄清有关意图后作出决定。不过,中方最终还是拒绝了德国方面的请求,不同意“巴伐利亚”号在中国停靠。据悉,“巴伐利亚”号将于12月中旬进入南海水域,并在明年初返回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