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减少人民解放军员额100万。
说这话的时候,他伸出右手的食指在空中摆动了一下。一个手指,象征着100万,震动了整个世界。
至此,百万大裁军,在全军展开。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有11个大军区,按计划将缩减为7个军区。
而对于西南地区的昆明军区和成都军区是必须要裁撤一个的,到底裁撤哪一个成为了当时讨论的重点,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决定保留昆明军区,撤销成都军区。
但是就在方案即将实施的最后关头,却发生了反转,最终昆明军区被撤销,而成都军区得以保留。
为何最后昆明军区被撤?
这个方案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一、事情的起因,百万大裁军序幕的拉开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1985年为什么要裁军100万?
这还要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的军事政策说起。
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央对于军队提出了“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略政策。
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军队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而规模的扩大又导致了机构出现了庞大臃肿的问题,在这一政策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数最高的时候达到600多万。
如此臃肿的队伍,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那就是不仅影响军队的质量,也会加大军费投入给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其实早在1975年,邓小平就提出过要精简部队,后来经过几次的精简,到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的数量已从600多万减到了423.8万,减掉了近200万。
但即使是这个数量,在规模上仍然是美军的两倍。所以,在当时,军队必须要做一场“大手术”,来解决已经出现的各种严重问题。
裁军一百万,是在1984年国庆阅兵之后提出的。
国庆阅兵一个月之后,中央军委召开了军委委员和全军各大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在会上,邓小平强调,这次阅兵给国内、国际的反应都是不错的。但是有一个缺陷,那就是80岁的老人检阅部队,这表现军队的老化,这个问题不解决不行。
面对军队高层的老龄化,邓小平提出要对军队进行一次大手术,就是裁军100万。
这次会议之后,中央军委开始反复研究整编方案,确定编制,加强合成,精简机关,减少干部和保障人员,淘汰落后装备。在这其中:
一、解放军三总部的人员和机构有大幅精简;
二、11个大军区裁并为7个;
三、陆军的35个军撤并升级为24个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
四、团以上机关,部队、院校和机关中相当于团级以上的部门,裁减5900多个。
五、机关、部队的76种职务由军官改为士官担任。
六、部分内卫、执勤部队移交公安机关,改为武警部队。
至此,一场百万大裁军的序幕就此拉开。
二、昆明军区已做好接收成都军区的准备
裁军的消息迅速在各大军区传开,而对于此时正在坚守国门,与越南正在作战的昆明军区来说似乎并没有看出什么压力。
因为就在1984年国庆阅兵后的1985年春节前夕,胡耀邦、杨尚昆、余秋里等中央领导专程来到云南看望部队,一是向他们祝贺春节,二是向他们祝贺对越作战的胜利。
在昆明军区期间,胡耀邦深入到前线,亲切看望了参战官兵,对部队的英勇表现高度赞扬,定位昆明军区题词:“国威军威看西南”。
中央领导此次来到昆明军区,在部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央领导对昆明军区的夸奖总结起来有“四好”:
一、仗打得好
二、党整得好
三、部队年轻化搞得好
四、领导的好
这“四好”给了昆明军区很大的信心,因此在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保留昆明军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原因有三:
首先,在11个大军区中,昆明军区是唯一还在打仗的大单位。
其次,昆明军区是二野的老部队,而邓小平是二野的老政委。
第三,胡耀邦亲临军区题词“国威军威看西南”,这是对昆明军区最好的褒奖。
除此之外,1985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军各大单位参谋长会议上,也基本形成意见,就是保留昆明军区,撤销成都军区,机关部分人员并入昆明军区机关。
此时,虽然正式文件还没有下发,但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昆明军区也开始了接收成都军区的准备,昆明军区党委也作出了严格控制干部提升和动员即将临近退休年龄的干部离职的决定,目的就是给撤销后的成都军区的同志留位子。
一切似乎都在预想的结果中进行,但在最后关头,事情却出现了反转……
三、在最后关头,为何又决定撤销昆明军区而保留成都军区?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将成都军区合并到昆明军区,定点昆明,称昆明军区的精简整编方案提交了上来。
似乎一切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参加会议的成都军区司令员王诚汉、政委万海峰,看到这个提案,心情自然很复杂。
如果军委最终确定这个方案,作为军人,他们将无条件的坚决执行,但是出于对军队建设以及国家战略的长远考虑,他们始终认为,保留成都军区,撤销昆明军区,才是最好的方案。
于是在最终结果没有确定之前,王成汉等成都军区几位参会的干部,出于公心,着眼大局,起草了一份《关于昆明、成都军区合并后定点问题的几点想法》的建议信,呈交给中央的几位领导同志。
在信中他们表示:大军区定点位置不宜靠前。
在建议信中,他们从五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了保留成都军区,对西南地区的稳定更有优势:
一、从四川和成都在西南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位置看,定点成都比较合适;
二、从西南地区的作战指挥看,定点成都可以更好地兼顾西藏、云南两个作战方向;
三、从后勤物资保障看,定点成都有利于整个西南战区的物资筹措、调运和供应;
四、从利用现有军事设施看,成都到昆明、西藏的交通、通信设施比较完善,特别是成都到拉萨一线经过30多年建设,公路、通讯、仓库、兵站等,都比较完善,定点成都有利于减少新的投资;
五、从军区空军的作战任务和指挥位置看,定点成都有利于整个西南空军的组织指挥。
这封建议信,引起了军委的重视,而对于是保留成都军区还是昆明军区的问题, 也重新让军委领导开始了思考。
当时,刚参加完参加老山作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军军长傅全有,是拟任昆明军区和成都军区合并后的军区司令员一职的,关于到底保留成都军区还是昆明军区,总参谋长杨得志专门找他谈话。
面对这个问题,傅全有也坦率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
机关是领率,其驻地设在哪儿,应该从长远、从全面加以考虑。云南边境有战事,放在昆明固然有道理,但这一战事是阶段性的、是局部的,不是永远的战场。一旦战争结束,昆明偏于一角,对于整个军区部队建设和管控西藏方向,都是不利的。而成都西接西藏,南依云、贵,东临中原大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论是物质基础,还是战略地位,机关定点成都,对军区部队建设和保障西藏供应,都是十分有利的。
最终经过多方面的认真思考,6月3日,军委作出决定:成都、昆明军区合并,机关定在成都,称成都军区。
精简整编方案公布以后,成都军区领导机构,党委会常务委员会也随即成立,共有8人组成,名单如下:
司令员:
一军军长傅全有
政委:
原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
副司令员:
十一军军长廖锡龙
二十八军军长张太恒
参谋长:
42军副军长陶伯钧
副政委:
六十四军政委李硕
政治部主任:
原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邵农
后勤部长:
原昆明军区后勤部部长马秉臣。
至此,新的成都军区成立,而昆明军区并入到新的成都军区当中。
四、昆明军区219名干部并入新的成都军区,7000多名干部转业
精简整编方案确定以后,交接工作也随即展开。
1985年7月17日,昆明军区各部门在司令员张铚秀和政委谢振华的带领下来到成都,向成都军区介绍昆明军区自成立以来的各部门工作情况,并介绍了中越边境作战情况和作战预案,还将昆明军区对部队的整编方案做了说明。
1985年7月20,昆明军区在前线的作战指挥开始向成都军区移交,在移交的过程中,昆明军区作战部队向成都军区介绍了当前敌我双方的作战态势及作战部队情况。
1985年8月4日,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政委万海峰带领成都军区各部门到昆明军区对编制、装备、器材、物资、经费等进行了全面的对口交接。
当时昆明军区需要裁撤的人员约有2.2万人,其中仅干部就有7000多名,但在大局面前,被裁撤的人员均无条件坚决执行命令,最终全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最后经两军区协商决定,昆明军区机关的219名干部合并到成都军区机关工作。
至此,昆明军区并入成都军区的工作顺利完成,而成立了30多年的昆明军区也成为历史,正式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