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曙光,曾用名王晓光、杨萍秋、杨顺亲。出生于1910年的江苏涟水县,出身于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她自幼就拥有了读书的机会,聪明伶俐的她,再加上勤奋的用功,很顺利的考入了涟水县女子高中学习。
她在该高中读书时,就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和进步同学参加各种学生运动。由于她突出的表现,不久后,就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员。入党后的不久,她的真实身份就被暴露了,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四处通缉,只好忍痛地离开了母亲和家庭,转移到上海后改名为杨萍秋。
她一到上海后,就被党组织安排到锄奸队。1936年她又受组织的委派来到厦门和刘庆华一起做地下工作,两个人由于革命理想相同,经过长期的斗争考验和锻炼,她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基础,于1938喜结连理。
1939年,厦门的政治形势极度恶化,杨曙光的地下活动被暴露了,随之,夫妻二人又辗转来到江苏省的淮阴县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不久后她们的革命活动又被敌特跟踪了,为了摆脱敌人的通缉,杨曙光只好把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杨凤祝(后改名为刘志强)留在了淮阴留给她的母亲抚养。
随后,二人又从上海转道山东,于同年回到了刘庆华的家乡文登县西字城村,她们夫妻二人到了村里继续开展革命工作。分别以教唱革命歌曲、讲英雄故事、演抗击日寇的活话剧。她们演出的《布袋队》、《毛毛雨》、《放下你的鞭子》等,使广大的农村百姓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1940年开始,日寇对胶东根据地进行了疯狂地大扫荡,国民党部队为了保守实力,纷纷撤退,这时候中共东海特委组织起党员、干部和广大的革命群众收集国民党部队溃退时丢弃的枪支,武装起自己。不久后就组建了文登县大队。此时的杨曙光担任该县大队的政治工作。
第二年夏天,杨曙光受组织的指派参加胶东的抗大学习,于又一年的4月份从胶东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东海地委担任民运工作。杨曙光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宣传队深入胶东的广大农村,一面积极发动群众的抗日活动,一面教唱《开展大生产》、《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极大的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1941年夏,她又被调到威海地区担任行政办事处做财经工作。她虽然几经辗转丢掉了组织关系,但她却仍坚持缴纳党费,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无限忠诚。后来,她又经威海的工委书记刘锡荣的介绍,重新加入了党组织。
1942年秋,威海卫一带,日伪军和汉奸、特务活动非常猖獗,但杨曙光仍然不惧危险的环境,不分白天黑夜地在广大农村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一次,她隐蔽在距敌人据点很近的西村秘密活动。由于汉奸周锦廷的告密,1942年的11月份,杨曙光被日伪军抓捕了。
杨曙光被带到威海日寇宪兵队,她面对日寇的诱降和百般折磨,始终怒斥敌人:“我是共产党员,我从事共产党的光明事业。我们共产党人有保密手则,应该当说的,不问也说,不该说的,你们怎么审也没用!”
敌人对坚强的杨曙光很无耐,只好又把她用船押到了青岛,又开始了更加残忍的审讯,枉费了敌人的心机,也使杨曙光同志被折磨的遍体鳞伤浑身上下鲜血淋漓,但她却仍然坚贞不屈,使敌人一无所获。最后,凶残的日寇对杨曙光下了毒手,他们把杨曙光押捕到刑上后,放出专门对付中国人的儿狼狗,使杨曙光被活活得咬死,她腹中的胎儿也一同遭遇到恶狗的撕咬而亡。
杨曙光牺牲后,她的遗体被胶东地区的党组织安排革命群众,从城西的坟场上找到了杨曙光的遗骸,安葬在麦山夼的耐古山上。从此,这座山上的杜鹃花永远也开不败,因为是烈士的鲜血浇灌了千万枝花朵,使这些杜鹃花万紫千红,争葩斗艳。愿我们的革命烈士杨曙光永垂不朽!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