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开国将领中,有一批能指挥打仗,也能做好政治工作的将领,被称为“军政双全”。其中,杜义德就是一个,他在解放时期,深受刘邓的赏识。
杜义德是怎么进入邓小平的视野之中呢?
杜义德在抗战时期,显得并不抢眼,前3年干军事教育,后5年一直冀南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他从冀南军区调任6纵当政委。
6纵是一支新部队,从战斗力上讲,不如1纵、2纵、3纵、4纵。因为这四支部队都是红军时期的老底子,而6纵在抗战时期从地方发展起来的。
把6纵打造成主力,深受刘邓赏识
尽管如此,刘邓派王近山、杜义德这两个战斗作风强硬的军政主官,目的就是加强6纵的战斗力,希望部队在他俩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为一支能打硬仗的主力纵队。
6纵并没有让刘邓首长失望,部队组建后第一次大作战,是打定陶战役。
定陶战役前,1纵、2纵、3纵、6纵刚刚打过一些战斗,处于疲惫状态。如果留着定陶打,势必会给部队带来不小损失。可放在全局角度考虑,刘邓决定打,牵制敌军,减轻陈粟大军压力。
谁来打头阵,1纵、2纵、3纵军政首长都没有发话,王近山坐不住,主动要求让6纵打。
6纵接下艰巨的任务,诱敌深入,以巨大代价歼灭来犯之敌。刘邓或许没有想到,没经历多少恶仗、硬仗的6纵,很快就能挑大梁,最终取得胜利。
1947年3月,王近山因意外事故留着后方养病,6纵的工作全部由杜义德负责,他代理司令员,指挥汤阴战役,参加鲁西南战役,又率领6纵千里挺进大别山。
在他到6纵以后,部队在他与王近山的带领下,成为一支主力纵队。在刘邓率领的4个纵队中,6纵调到最频繁,贡献最大。跃进大别山时,刘邓跟着6纵行军,认为很安全。
当刘邓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后,王近山在1948年6月回到部队,接手6纵。指挥襄樊战役,参加淮海战役、渡江作战等。
1949年部队改编番号,他接替陈再道,担任10军军长。
1960年,在陆军工作30余年的杜义德,被调任到海军当副政委。在特殊时期,他受到冲击,靠边站多年。直到1973年,重新恢复职务,继续在海军工作。后来,升为海军政委。
直到1980年,西北边境局势紧张,邓小平派杜义德作战西北。在海军20年,又回到陆军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他一开始并不愿意。毕竟对海军工作很熟悉,到大军区工作会不熟悉。可西北局势紧张,他也只好服从命令。
原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是一个战功赫赫名将,他调北京工作,担任军委常委,参与全军的领导工作,应该说是高升了。
杜义德懂政治,会打仗,到西北工作最合适。毕竟局势紧张时,政治解决问题更能避免战争。
1981年,邓小平到兰州军区视察,对杜义德很满意:你在西北,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