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ng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bang 2021-09-21 111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摘要: 前言:作为第一个和我国建交的西方有影响力的大国,在中国军事装备建设领域,法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中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中法之间曾经有一段非常密切的军事交往,...

前言:

作为第一个和我国建交的西方有影响力的大国,在中国军事装备建设领域,法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中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中法之间曾经有一段非常密切的军事交往,当时我国用不多的外汇从法国购买了大量的,我国国防建设急需的先进装备,直到今天,我军装备序列当中仍能看到带有法国“血统”的武器装备。如直9直升机、海红旗7导弹、100毫米自动化舰炮等装备。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直9发射反舰导弹


尤其是直9的引进,使得我国从1950年代的第一代直升机技术的直5,一下子跨越到1970年代末先进水平的第四代直升机技术,至少缩短了我国直升机制造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的20年差距,还衍生出十几个型号和武直19。然而与频频出镜的直9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另外一款从法国引进的直升机——直8,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吨位更大的直8在解放军的装备序列里,长期处于不尴不尬的地位。要知道直8可是我国首款反潜直升机,填补了我国没有反潜直升机的空白,并且在我国洲际导弹实验当中表现出色。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珍贵照片

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直升机技术落后,自研直升机纷纷下马,国内重大项目急需先进直升机

我国自从前苏联引进米4直升机,并仿制出直5直升机后,一直没有放弃研发更大、更先进的直升机。在研制的所有型号当中,直7最富有传奇色彩。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定下目标,要求直7可以一次性可运载1个排。直7采用了6桨叶旋翼,设计重量14.4吨,商载3.5吨,如果研制成功,将成为我国第一种自研的国产重型直升机。可以说,当时我国对直7给予厚望,并要求该机参加我国洲际导弹实验的“718工程”。限于当时我国直升机技术的落后,即使今天看来只是14吨级的中型直升机,在那时也难以完成。直7虽然失败了,但在研制过程当中仍然不乏亮点。1978年进行全机静力实验时,当加载到原设计载荷的130%时,机体才遭到破坏,这说明该机的机体结构非常结实。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正因为直7设计的过于结实,导致结构严重超重,降低了飞行性能,这在当时几乎是无解的。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直7和超黄蜂对比

而“718工程”在当时的形势下,是“弹等舰、舰等机”,这个机就是指的直升机,因为回收弹头必须要用直升机去捞,另外还用进行返回舱低高度轨迹测量、落点测量等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考察,由法国宇航公司、美国西科斯基、意大利菲亚特公司联合开发的“超黄蜂”进入中国实现,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三发直升机,并最终于1973年决定从法国购买了12架“超黄蜂”直升机,也是当时我国能够购买的西方最先进的13吨级直升机。从这个时间点上来看,直7到1979年末才下马,而“超黄蜂”项目也没有和法国达成技术转让协议,也就是说,“超黄蜂”直升机的引进就是“双保险”,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个“备胎”。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黄皮机

我国引进的是SA-321Ja型运输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重量超过14吨,采用3台涡轴发动机,最大速度24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800千米,于1967年7月6日首次试飞,并创造了当时多想世界纪录。主要用于运输人员和货物。可搭载27~30名乘客,机内最大载荷3.5吨,可外吊挂载5吨重量飞行50千米。我国购买后,立即开始改装工作,包括改造遥测、航测和搜索打捞飞机三型四架,其余则归海军航空兵使用。

1985年,中国向汤姆逊公司订购了6套包括HS-12吊放声呐及音响处理设备在内的成套反潜设备,同时引进了ORB-32was对海搜索雷达和“白头”A-244S反潜鱼雷,这些设备都是“超黄蜂”反潜型的设备。在此基础上,中国版反潜型“超黄蜂”于1987年在上海首飞亮相,该机的出现成功填补了我军在反潜直升机领域的空白,将中国航空反潜技术向前推进20多年(上世纪50年代反潜直升机兴起),并且帮助中国海军从平面反潜向现代化立体反潜转变,这几架反潜直升机使中国海军对航空反潜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在我国反潜作战体系的建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帮助海军反潜作战现代化省了20年

“超黄蜂”直升机的坎坷国产之路,诞生了大名鼎鼎的“直8”

从设计特点上来讲,“超黄蜂”直升机采用3台涡轴发动机安全性能好,在一台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继续飞行,两台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可就近降落,其机身底部是密封结构,机身两侧可以加装短翼浮筒在水面上起降,同时机身严格按照防盐雾、防湿热、防霉菌的标准设计,特别适合在海洋气候条件和其他恶劣条件中使用,操纵性能好,专业用途广,可执行紧急救护、海洋考察、打捞救生、地质勘探、测绘、建筑施工、旅游、森林防火、线缆架设、抢险救灾等任务。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陆航部队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当日的情况十分复杂,根据飞行员后来回忆称,在返回舱 预定着陆海域,不仅只有我国的舰船编队,还有外国的舰船和直升机,都在旁边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超黄蜂”直升机飞行员顶住压力,发现目标后仅用时5分钟就完成了返回舱打捞任务。“718工程”完成后,“超黄蜂”直升机还有幸参加了我国潜射导弹的试射工作,后继续在我国远洋搜救船、科考船等大型舰船上服役,还参加了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为我国科学考察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珍贵照片

“超黄蜂”进入海航服役以后,海军对这种大吨位,动力强的直升机爱不释手,遂决定进行测绘仿制,由此而来诞生了国产的直8。前面说了该机和引进直9不同,只是单纯的整机引进12架,并不包括转让“超黄蜂”的整体制造技术,因此只能进行逆向测绘仿制。1976年正式开始进行测绘工作,直升机、发动机、成品、材料研制和各项技术攻关全面展开。到1980年就完成了设计发图,工装、零件和静力实验也基本完成。眼看直8马上就能正式投产,结果当时我国经济困难,直8主机厂被列为缓建单位。加上中国已经引进了“海豚”直升机的全套生产技,决定优先保证直9的正常生产。直8的研发生产工作不得不叫停,全部经费和人员都转移到直9的生产之中。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样机

但直8的参研者却看到了该机的巨大潜力,始终未曾完全放弃,缓中求进继续完善直8的各项研发工作。从1976年至1983年的七年间,3万余页设计图纸,1万余块设计制造模线样板,7400余套专用工艺装备,5000多种工具,试制1.4万种飞机零部件,攻克51项新技术,研制40多种新材料。

正是得益于直8研制者前期大量而充分的准备工作,当1984年直8项目由缓变上之时,仅用了1年多点的时间,到1985年12月11日就完成了样机成功首飞,1989年通过混装技术坚定,同年第一架量产机交付海军航空兵。为了能够尽快研制成功,直8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依然要向法国进口,如尾桨毂、主桨叶和桨毂相关的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不足50%,到1994年完成基本国产化设计定型时,直8整机的国产率达到了86%。但由于我国工艺落后的问题,导致一些材料和设备国产化后达不到原设备的性能,导致直8的载重能力、飞行性能和升限和原版的“超黄蜂”相比均有下降。特别是配套的涡轴6发动机的研制一直不顺利,具有重量大、油耗多、输出功率低、故障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直8的进一步发展。

国产前“眼热”,国产后“嫌弃”,“超黄蜂”变“直8”的尴尬

直8诞生以后,迅速凭借着载荷多,航程大,滞空时间长等优点“征服”了中国海陆空三军。1992年,空军和陆航根据自身作战需求,提出了对直8的改进要求,并衍生出了直8A军用直升机。该机从1993年正式立项研制,到1995年12月首飞成功,1999年通过设计坚定,2002年开始装备陆军航空兵部队,主要用于人员运输、武器装备运送、后勤物资补给及战场救护等任务。

海军则在直8A的基础上,于2002年开始研制直8J直升机,为了适应舰艇搭载的要求,该机尾梁和主旋翼都可以折叠,在驾驶设备和导航设备方面也进行了改进。该机于2004年12月进行首飞,2005年交付海军航空兵,主要用于舰队间运输补给和医疗救护,不过中国海军从俄罗斯引进了卡28反潜直升机,直8J巨大的体积导致其能够搭载的战舰数量稀少,导致其在与卡28直升机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航空救援

相比于直8,直8A的改进幅度较大,对机体结构、系统和机载设备进行了改型设计,最重要的是将涡轴6发动机升级为涡轴6A型发动机,最大功率增加了70马力。然而涡轴6A增加的功率依旧是“杯水车薪”,却继承了涡轴6故障率较高的缺点,导致海军和陆航部队十分不满。与同时期引进的米17系列直升机相比,米17仅用2台发动机就超越了3台发动的直8的飞行性能,并且还能在青藏高原使用,而直8却只能用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机场起降,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最终海军和陆航总共才采购了十几架就没了下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早期的直8直升机生产速度十分缓慢,每年生产量仅为1~2架。这样一来,又导致直8生产价格太贵,务实的中国海陆空三军不得不从俄罗斯采购比直8落后的多,但也便宜得多,可靠性更好的米17系列直升机,直8/直8A型在这段时间内显然被“嫌弃”的多。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2010年前产量太少

乘风而上!直8F换装先进发动机,参与汶川地震救灾表现亮眼

面对挫折,直8研制生产单位并没有感到气馁,而是想方设法改进直8。针对该机价格贵,故障率高的缺点,昌飞和中国直升机研究院决定以先进的复合材料旋翼和尾桨取代了原先的金属材质,从加拿大引进了性能更好的发动机,解决了直8“心脏病”问题,机载电子设备得到更新,通过这三大项改进,直8性能得到全面提高,改进后的直8被称为直8F。2005年10月,直8F成功进行了高原试飞实验,表明换装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T6B-67A型发动机后,直8F的动力表现提升明显,其载重提高20%,升限提高40%,改善了高温、高原条件下的使用性能。中国海军对直8F较为满意,随后该机进入了批量生产阶段,并推出了多种改进型。其中陆军的直8F被称作直8B型。空军则在直8F的基础上订购了直8K搜救型和直8KA空降兵突击运输型。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解决心脏病

直8B参加了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行动,先后有10架国产直8直升机,包括5架装备涡轴6A的直8和5架换用PT6B-67A发动机的新型直8。救灾行动中,直8主要承担了运送救灾物资和转移灾民等任务,累计执行任务63次,运送物资47.8吨,抢送灾民159人,运送救灾人员和记者359人,执行任务期间无任何一架直8发生故障,出勤率达到100%,时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的王维山将军亲自乘坐直8F直升机到灾区指挥救灾行动,显示出直8F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除此之外,直8F还参加了2009年国庆阅兵式。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色的直8F

直8F在军用直升机领域“一炮而响”后,又衍生了AC313型民用直升机。该机采用了3台国产wz-6c或PT6B-67A型发动机,打开了国产重型直升机的销售市场,中航工业认为AC313是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重型民用直升机,填补我国大型民用直升机研制领域的空白,具有世界第三代直升机水平,使中国和美、欧、俄一样具备了自主研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AC313

AC313推出以后,立即就吸引了中国军方的目光。2011年,武警部队首先购买了AC313装备新疆边防部队大庆武警森林消防部队。尤其是新疆边防部队,多次使用AC313直升机执行空中侦察,人员运输,运送物资等任务,为军用型号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2014年AC313的军用型号直18成功首飞,得到中国海陆空三军的青睐,海军更是一口气装备了直18基本型,直18F反潜型和直18J预警机,这三种机型都已经在中国航母上服役,是中国航母现阶段不可缺少的战力。2020年,能够舱内搭载“山猫”全地形突击车的直-8L首次公开亮相,该机是直18的陆军用直8G的深度改进型。该机的出现,改变了我国运输直升机中仅有米-17/171能够搭载“山猫”的现状,在近期举办的中俄联合军演当中,直8L就惊艳亮相,展示了此种能力,显示出强大的空中突击作战能力。要知道“山猫”全地形突击车不仅仅有运输型号,还有迫击炮、防空型甚至是榴弹炮型,这些装备极大的增强了我空降突击部队的作战能力。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乘风而上

西方不亮,东方亮,西方的“超黄蜂”垂垂老矣,东方的直8却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直8和同时代其他外国进口装备一样,都经过引进仿制—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个阶段。2010年,法国退役了所有的“超黄蜂”直升机,此时中国的直8F才刚刚崭露头角。经过近50年的发展,直8系列直升机已经成为中国海陆空三军中的重要通用装备,在可预见的未来,直8家族定会越来越兴旺,继续为我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从被“嫌弃”到主力担当,法国48年前卖给我们的装备帮了我们大忙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