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武器自然拥有强大战斗力,拥有先进武器的国家把武器作为扩大政治影响力的交换,也可以出售换取收益积累财富,没有先进武器的国家引进的武器保护自己,俄罗斯、美国、中国各有各的传统市场,中国战斗机的主要市场是非洲、巴基斯坦等,近年来中国战斗机在性能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理论上市场应该扩大才是,但实际上销售业绩却很不景气,甚至还不如八九十年代
一:中国战斗机出口起源
中国从50年代建立起军事工业后,军工出口以支援友好国家为主,基本不存在军事贸易,没有换取到直接的经济收益,早期军工出口装备主要是技术水平低步兵轻武器和弹药,关键因素是军工生产长时间只有苏联50年代后期水平,冷战时期,中国仅能够提供歼-6一种战斗机,出口数量不少,共向10个国家无偿提供了780架,80年代初期,中国国防工业处于困难阶段,急需通过出口获取资金为后续生产技术发展保留必需的人力和设备基础,中国从军援走向军售,1979年5月2日,歼-6战机成为了中国军机外销的第一笔交易,埃及购买50架歼-6战机,之后先后向埃及、赞比亚、索马利亚、苏丹、孟加拉,出口了117架,取得不错的战绩,但技术性能比国外机型的差距很大,并没有成为这些国家空军的主力。
中国军品的输出主要是2大管道,最主要是原三机部、五机部都设有「援外局(司)」按国家下达的任务负责完成战机、常规武器的对外输出。1979年开始转为商业化的军品对外销售,三机部在其援外司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专门从事军用飞机的出口和军事航空技术的引进,航空系统中的军品输出则是由中航技总公司负责,生产企业并不能直接外销军品,
北方公司是在原五机部援外局基础上组建的专门从事常规武器进出口的大型国有贸易型企业,第二大管道是军队系统组建的进出口企业,利用军队已装备或购买的军品完成国家的军品外援和军事外援,1980年代由总参谋部负责组建的保利集团总公司便是这个管道最大的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非军工或军队系统的民营企业也从事了军品贸易。一些企业已经将军品进出口项目作为主营的项目。
从80年代开始,中国军火贸易迅速扩大,很快就由1980年之前的第13位军火出口国跃居到到了1984年的第5位,中国军用飞机价格低廉,又没有附加政治条件,苏联飞机又大体相仿,不用费时间训练,因此大受欢迎,抢了苏联飞机不少市场份额,但中国军用飞机技术水平较低,无法与西方军用飞机进行竞争,只能靠廉价填补市场空隙,并不具备与美、欧、苏直接市场竞争的条件,出口的都是那些比较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一些国家虽然表示了很大兴趣,但对技术水平很不满意,白白失去了不少市场机会。
20世纪最后15年里,中国军事航空工业面对的美国和苏联强大的航空工业,只好推出了很多价格和服务方面的优惠,西方国家在不影响自身安全需要的前提下,军品基本是一分钱一分货,苏联不管什么国家与出什么价钱,军品基本是肯定要落后于自己一代甚至更多,可以输出的军品也常常缺三少四,货不对板。中国则是国内最好的,甚至国内都没有装备使用的,价钱是非常优惠的,中国外派的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地工作,经常是冒着酷热加班工作,很少就生活待遇等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在工作期间还很负责地把技术传授给当地人员,中国人的友好也换取了多个国家的赞许和回报,在长期的合作中,双方建立了友谊与信任,人员也在外派国得到了相应的照顾和友善,这种状态一直延续至今。
二:中国战斗机出口机型
两伊战争是中国军事贸易的转折点,八九十年代,趁着米格-21和F-5E停产的空档,简单、廉价的的歼-7M系列开始大规模出口,歼-7M系列是中国空军引进西方航电设备的机型,中国空军没有经济条件采购,这种更好性能和更强战斗力的战斗机只能出口,中国空军很久之后才开始装备类似机型,巴基斯坦在长达34年的时间里接收了253架歼-6战斗机,在印巴战争中三个歼-6中队共摧毁了大量印军的坦克、装甲车及炮兵阵地,击落了8架印度战斗机,还击伤了五架。优异表现给巴基斯坦空军留下了深刻印象,1991年,斯里兰卡也购买了4架歼-7B战斗机,斯里兰卡空军对这批飞机赞赏有加,2000年又向巴基斯坦时订购了6架中巴联合研制的K-8喀喇昆仑高级教练机。
八十年代后歼-6机群逐渐老化,巴基斯坦空军购买了55架歼-7M战斗机,采购歼-7系列的第三世界国家大都没有将歼-7当作主力,基本没有投入战斗,即便是经济条件很差的东非也被放到次要的地位,只有买不到战斗机的巴基斯坦才将其作为主力装备,一旦买到F-16战斗机,歼-7系列也被放到次要的地位去了,两伊都从不同渠道引进了大量歼-7战斗机,使用评价和战场表现均不理想,服役的时间也不长,伊拉克总共得到了80架120架歼-7B战斗机,主要被用于对飞行员进行基础训练,伊拉克结束后美军在塔穆兹和哈比尼亚空军基地发现了许多幸存的歼-7B,把两架歼-7B运回了国内,伊朗在两伊战争中发现米格-21非常难对付,于是也引进一些歼-7,这批歼-7N运抵伊朗时战争已经结束,现主要用于训练新飞行员。
歼-7是中国目前战斗机出口成绩最好的,但巴基斯坦空军外,其他都是采购规模有限的小批出口,歼-7不是什么好飞机,只是时势形成了好时机。巴基斯坦空军最初开始采购歼-7P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两伊采购歼-7,是因为双方都处于有什么就用什么的境地,性能不好也比没有强,其他国家采购都是为了替换陈旧的战斗机,
歼-7战斗机早在七十年代末期就出现在非洲的天空中。1978年,乌干达向坦桑尼亚发动了入侵,坦桑尼亚人民军,在59式坦克和歼一6、歼-7B战斗机支援下展开反攻。最终横扫乌干达,坦桑尼亚空军再次购买了10架歼-7B以及两架歼教-7。津巴布韦也在1986年购买了14架歼-7战斗机,在1998年民主刚果共和国作战中表现相当活跃,
苏丹从八十年代开始续获得了为数不少的歼-7B、歼-7M和歼-7N战斗机,在与南部反政府军的长期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87年苏丹打算购买一批对地攻击机。经过一番比较看中了强五飞机,之前谈成出口巴基斯坦的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的竞争对手是保利科技有限公司,最终保利公司赢得了合同。由于苏丹资金拮据,甚至也买不起出口孟加拉国的强五IIIA,只能购买价格更便宜的强五II,由于局势吃紧,保利公司从空军3架刚交付给部队不久的一批强五lI改装,剩余的6架机则新生产。
90年代后期,尼日利亚希望对米格-21机群进行延寿和升级,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俄罗斯对非结算货币支付的任何模式都不感兴趣,一家对飞机知之甚少的中国国营建筑公司中高层向尼军方介绍了歼-8型歼击机。几个月后尼军方人士得到允许出口的为歼8IIM型厂家,尼日利亚军方对高空高速歼击机这一概念倍感费解,中国人试图解释时闹出了很多误会,中方人士称歼8价格相当于米格-23,但他们根本不清楚米格-23飞机是什么价格,实际上当时正处于大量淘汰时期的米格-23型比米格-21还便宜,尼日利亚错误认为歼-8型歼击机低于米格-21飞机,实际报价超过3000万美元,尼日利亚空军在2001至2004年间考察了歼-81IM后,认为这种飞机可以承担全境防空任务和所需的远程对地攻击能力,然而尼日尔空军采购预算只有3亿美元以内,显然不足以考虑歼8IIM型,最终放弃了歼8IIM飞机,选择成熟的和价格低廉的歼--7MG型。
三:中国战斗机出口现状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制导武器和机载航电已经达到先进水平,从最初的歼-7MG转向FC-1和最新的FC--31,这些作战飞机有系统的对空、海、陆制导炸弹和导弹武器,但还存在两个明显的弱项,首要的问题是认同度不够,中国军事航空长期针对规模和资金不高的第三世界国家,近年来各国也大量出口一流装备,资金比较充裕的国家往往喜欢俄罗斯和西方,几十年延续的惯性限制了中国战斗机的市场空间。第二的问题是中国长期和平,装备基本缺乏实战检验,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买经过没实战检验的武器,单纯的经济补偿和技术转让很难让用户产生充分的信任感,
巴基斯坦空军长期使用中国歼-6/7和强-5战斗机,但还是更信任美国战斗机,即便在F-16采购中受限于政治和资金问题而中断,但仍然期望获得更多的F-16,即使采购了JF-17,也没有放弃引进欧美雷达和武器的努力,巴基斯坦对西方航电和武器的信任度显然要比中国高。中国在竞争土耳其防空导弹过程中,技术转让的幅度是空前优惠的,而且完成了项目的竞标,但这个项目最后的胜利者是俄罗斯没有优惠,甚至完全没有技术转让的S400,近年来中国的军贸投标不能说武器性能不好,不能说技术转让和补偿比例不大,但最终无法打入市场,很多失利并不是装备不如人,而是认同度无法与欧美抗衡,
中国战斗机虽然进步很大,成本也不高,但现有用户的经济能力不足,新市场又已经被瓜分,争夺新市场的代价和投入会相当大,JF17战斗机是中国独立完成的项目,巴基斯坦只是提出用户需求,巴基斯坦不仅获得了技术转让,还获得了中国出口JF17战斗机的合作收益权,JF17战斗机主要瞄准的还是穷国的市场,诸如缅甸、斯里兰卡、津巴布韦以及其他非洲国家,在同类战斗机中没有比JF17战斗机更简单、便宜的竞争机型,需要替代歼-7的国家很可能会继续选择JF17战斗机,但JF17战斗机成本超过了部分国家经济承受力,很大部分潜在市场被战斗教练机侵占,JF17战斗机大都只会出现反游击这样的低烈度战争中,这样的战斗使用战斗机和高级教练机的差别并不大。
JF17在巴基斯坦的生产计划是每年大约出厂15-20架,总共需要大约200架。JF17Mk2计划加装空中加油装置、换装更多的武器系统、设计双座型等等。至于雷达、发动机没有计划更换。尤其是发动机更换的余地不大,这将极大地限制住JF17的发展潜力。更长远而言,只能期待中国自己的WS13改良型。几年来,只有缅甸一家购买16架,还是曲折不断。而俄罗斯的MiG29系列、Su35系列早已拥有众多买家,中国战斗机的真正竞争对手,还不完全是美,还包括韩国、土耳其,近年来的战斗机、教练机技术提高非常之大,而且基于文化、宗教、推销习惯等因素,韩国、土耳其飞机的推销业绩,并不比中国差,完全可以说更好。
典型的例子是韩国的T50教练机,价格便宜,加上拥有美国技术因素,在国际高教机市场,已经形成了强劲的力量。T50仅仅在亚洲,就有菲律宾、泰国、印尼、伊拉克、等国家进口。64架的销售业绩,不包括韩国空军自己的170架订货。中国的L15价格、性能比也是相当不错的,但是目前为止只有赞比亚一家使用。,俄罗斯的Yak130、意大利的M346都取得了比L15好得多的市场业绩。YAK130的使用国包括阿丽及利亚、孟加拉国、白俄罗斯、缅甸、叙利亚,俄罗斯。出口数量达到78架,加上俄罗斯自己订购的95架,M346的订货包括以色列、波兰、意大利、新加坡,总共推销68架,
中国现在自己的出口战斗机主要是歼-10的出口型号FC-20和FC-31,迄今为止尚未有买家,FC-20是在现役歼-10战斗机基础上修改的多用途战斗机,技术标准与F-16C/D相当,部分性能指标接近“阵风”,但价格已经排除了大部分传统中国战斗机用户,潜在用户只有伊朗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并不看好歼-10A,但很喜欢歼-10C,据说已经采购了36架,FC-31是隐身战斗机,技术性能和完善的航电,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其他可替代的选择,想要隐身战斗机的用户如果不买F--35或苏--57,就只能选择FC--31,中国以前出口的战斗机都是纯粹单一武器,不存在作战体系,使用中国战斗机的国家任务简单,不需要考虑复杂的协同作战,只需要航管雷达和无线电就可指挥,飞行员在空中靠的是眼睛和主观分析,这样的作战成本低,战斗力也低,
FC-31项目则体现“一流企业的标准”,依靠隐身战斗机让用户整体认同中国战斗机,如果采购FC--31,不仅要采购战斗机本身,还是采购适合全新作战环境的保密数据链,空、地基电子掩护、对抗、辅助支持的运行环境,需要获得高支付能力国家才能采购,FC31与F35是完全不同的市场,定位却相同,F35是以攻击为主的多用途战斗机,FC31发动机标准是中国产的RD33/93,加力推力力争达到9000公斤,无法实现超音速巡航,定位的确更加接近类似F35的第五代攻击战斗机,巴基斯坦对JF31表达了很大的兴趣,但巴基斯坦的经济条件也难以支持采购FC-31。FC-31市场开发难度远大于之前的中国战斗机,除了传统的美俄市场进不去,还要面对韩国和由土耳其自己生产隐身战斗机
韩国称作KF/IF-X多用途战斗机声称是4.5代多用途战斗机,KF-X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M1.9,在空对空作战模式,携带4枚AIM120C的空对空模式作战环境下,实现M1.3的超音速巡航速度,气动外形基本体现了第五代战斗机的隐形功能,两侧进气道类似F22,垂直尾翼外倾角度接近F22,机翼后退角40度,但是不设计内置弹舱,发动机拥有两种选项;1、GE的F414、2、欧洲战斗机的EJ-200。飞机自身的重量大约16.87吨。拥有对空、对地、对舰多功能作战模式。能够使用主要的美式、欧式制导导弹、炸弹、空对舰导弹等。印尼了空军计划订购50架,韩国空军计划至少装备100架,用于取代F4,甚至部分F16,并希望这种4.5代战斗机能够装备、出口印尼、韩国空军之外的其他第三国。
土耳其TAI的TFX第五代战斗机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虽然土耳其近年来军事工业有巨大进步,但应该说TFX计划是相当具备野心的,因为土耳其从未有过独立设计战斗机的经验。整个计划号称至少拥有250架的生产数量。土耳其计划2023年之前要完成测试,开始小批量生产。在技术上,土耳其拥有为F35机体生产复合材料的经验,也可以同时得到美国和欧洲、以色列的大力支持,整个航电系统、武器将会有极大可能选西方产品,加上是穆斯林国家,当然拥有天然的市场,在扩展市场方面,比FC31更加有利,因此相当得天独厚,TFX和韩国KF-X的都有可能成为FC31强大竞争对手。
四:结语
中国武器近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可供出口的先进战斗机完全可以和欧美战斗机竞争,但中国战斗机出口依然不是美俄的竞争对手,主要的原因是再好的战斗机,也取决与重大的政治因素,北约的战斗机市场,是不会选择中国、俄罗斯战斗机的。其次当然还有价格,以及传统的市场取向,陆、海军装备出口范围虽然与空军装备相似,但出口业绩好得多,中国高性能战斗机想打开市场,除了运用政治影响力之外,还要培育用户信任度,改变潜在用户的装备惯性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