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他经历了一个军种的组建与撤销之台前幕后(上)|“史”出有因原来如此:一位开国少将的战争与和平(连载五)再往下说。
(2015年)81岁的马志清,如今想起60多年前在京津卫戍区防空部队当“小兵”的那段经历,就仿佛近在昨天。一说起老首长刘秉彦当年改变她人生轨道的故事,仍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动。
“我一直叫他参谋长,到八十年代才改叫刘部长,因为我小时候当兵的时候,他是我们的刘参谋长,我习惯了这样称呼他。虽然我的级别和他相差甚远,我的地位跟他是那样悬殊,工作中交往也不多,他对人对事从来都很严肃,认真,然而也让你感觉到亲切平等。至于说到我和他的关系,这两天我一直想,用什么话来概括呢?可以这样说吧——刘参谋长对我的教育或者是影响,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也决定,并贯穿了我一生的工作态度。”
这是马志清接受笔者访谈时的开场白(可惜当时只顾着与马阿姨谈话,竟忘了拍张照片作为留念)。
在她心里,在首长身边当兵的记忆毕生难忘,那是一种久违的,当今社会再也不可能重现的——同志式的温暖!
马志清是在原国家经委办公厅副处长的岗位上退休的。
在此之前,作为北京师范大学59届中文系的毕业生,她曾先后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以及该校附中任教多年,也曾在八机部机关做过文字工作。但是,她最初走向社会——参加革命的起点,却是从京津卫戍区防空部队开始的。
1950年冬天,不满17岁的北京师大女附中学生马志清,响应抗美援朝号召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京津卫戍区防空司令部。
“我们的司令员是杨成武,但是杨是卫戍区司令兼任的,基本上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我们防空军的首长就是参谋长刘秉彦。我去的时候,还有一个副参谋长,叫刘鹏,个子高高的,是个老红军;后来增加一位副参谋长李佩之,他是管情报的。再后来又来了一位副参谋长,非常有名,叫刘光裕,在上甘岭打过仗,负过很重的伤,伤一好就到了防空军。我个人感觉,刘参谋长和这个刘光裕副参谋长在感情上是最亲的,因为他们是保定老乡,可能早年也一起战斗过。”
马志清回忆说。
刚入伍时,马志清先是去了卫戍区防空后勤部政治处,当了一名小文书,负责来文收发和登记。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每到礼拜六负责为各股室领面粉、饺子馅和擀面杖,让大家包一顿饺子,改善生活。
“当时部队的生活非常苦啊!我们住在景山,一个礼拜吃21顿饭,只有两顿吃馒头,其余全是窝头和黄酱熬白菜帮子,也没有食堂,蹲在地下吃。大家都发一件空心棉袄,女兵也穿男式衣服,因为没有女军装。”
马志清在后勤政治处认识了一个知心姐姐李彩云,当时任组织股副股长,她就是司令部参谋长刘秉彦的夫人。股长叫丁中生,一个1933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因为在1942年鬼子“五一大扫荡”时受伤很严重,昏死过去好多天又活过来,就落下脑子反映比较慢的后遗症,职务也提不上去,解放了才是个正营级干部。但是丁中生对人非常好,党性特别强,深得李彩云和同志们的尊重。
李彩云原来是部队文工团的一位名演员,解放军一进城,她曾经在京剧大师马连良的首都电影院演过歌剧《王秀銮》,唱得特别好,很有观众缘,当时与著名演员田华齐名。
当年这张八路军冀中剧社文工团员李彩云持枪站岗的照片,曾发表在晋察冀画报上,系抗战时期我军经典的摄影作品之一。
在马志清看来:“彩云是我在演员中见过的最漂亮的一个。她的那种漂亮,不像现在演员这样带着什么明星‘范儿’,而是一种质朴、纯粹的美,五官清秀极了!单论长相,田华其实和她比不了。”
更让小女兵马志清对彩云大姐有好感的是,她虽然曾经是名演员,又那么漂亮,但是生活却非常朴素,为人亲切而低调。
解放初期的刘秉彦夫人李彩云。
她不是团级干部,不发呢子制服,也穿一件布军装的老棉袄,要从十月穿到第二年四月,所以也是油渍麻花的。那时候部队规定,两口子平时各住各的宿舍,礼拜六晚上才可以团聚。“在我的印象中,彩云虽然是我们京津防空司实际上的最高首长的夫人,可是她和丈夫刘秉彦都非常严格地遵守部队的规定,只有到了礼拜六才回解放饭店刘参谋长那里,平时就和我们一起住在景山的破平房里头。”
因为年轻,马志清对部队生活的艰苦并不怎么在意,让这个高中学历的小文书感到有些无聊的是,只管收发文件和发饺子馅、面粉、擀面杖这么点事,实在太简单了。她渴望学习,下了班就到景山上抱着本书看,这使她在文化普遍不高的革命队伍里显得有些“另类”。“所以评定级别的时候,我们那批学生兵都定为副排级,但是有风言风语说,就准备给我一个人定成正班——比人家都低一点,这不就是寒碜我嘛!可是我当时自己还不知道,人家已经太看不惯我啦!”
马志清第一次见到李彩云,是在1952年搞“三反五反”运动的时候,各行各业都在反贪污打老虎,部队也要开展这项工作。那时,京津卫戍区防空司令部已改建为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参谋长刘秉彦就带着“打虎队”到后勤部驻点调查,指导打虎。
“我印象中,刘参谋长当时才30多岁,身材颀长,非常非常的挺拔。他的眼睛很大,皮肤比较白,说话不多,声音也不高,不管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总是不苟言笑,但也不是让人害怕,反正他身上有一股让人敬重的气质和力量。”
翻译庄寿仓对此也有同感,他说:“参谋长刘秉彦的面孔、身型、表情、举止行动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我们这些下级很想见到他,甚至远远地看到他,但没有机会接近他,私下里对他满是敬爱。”
五十年代,刘秉彦夫妇与孩子们。
那段时间,刘秉彦在后勤部每天主持召集开会,小文书马志清就被叫去做记录。每次做完记录,誊清之后,马志清就把稿子交给政治处主任再转呈刘参谋长。有一次记录稿发回来了,马志清一看只改了一个字,“我记得,刘参谋长在后勤部开会期间,几乎没有跟我说过话。但是我也感觉到首长对我的记录还算满意。”
“三反五反”过后,部队又开展向文化进军活动,马志清即被派往天津参加文化教员培训班。培训尚未结束,突然有一天接到通知让她回北京去防空司令部工作,据说是刘秉彦参谋长亲自点名调她去的。这样,她就从景山后勤部搬到崇文门内解放饭店的司令部里,在“首长办公室”当了一名见习秘书——还是做会议记录工作。
当时的华北防空司令部,下设作战处、通讯处、勤务处、探照灯室、高炮指挥部、歼击机指挥部等处室,各部门首长都是师级干部。除了马志清,司令部还有一名见习秘书,叫钱学敏,是钱学森的堂妹。在做会议记录和值班期间,马志清认识了一位准团级干部——探照灯室副主任邸军涛,两人后来结为夫妇。
马志清在司令部工作,与刘秉彦的接触虽然多了,仍然很少和他直接对话:
“他身上有种说不出的威严。虽然他几乎从来没有对我们发过脾气,但是你在他面前真的不敢有什么放肆。你会不由自主地想着把工作干好。他也不夸你,刘参谋长只用他的眼神,就能让你知道哪件事做得他满意,哪件事做得不够好。记得他跟室主任评价过我一句,说:‘马志清有点浮’。我那时小,性格上也确实有那么一点浮躁的地方。”
尽管马志清一来到司令部,就听老同志说过,刘参谋长对于文学绝对有兴趣,喜欢写东西,曾经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小说《出城记》。但是刘秉彦却没有表现出任何文人身上的习气,他就是一个军队将领的风度,冷静而又果断。
马志清说:“我曾亲眼目睹刘参谋长在司令部指挥作战演习,发布命令,给我的印象就是非常的干脆利落,让人感觉他的头脑清晰极啦!在他这种军人气质的影响下,我们在他面前就怕自己不像军人。比如说去他的办公室汇报工作,要先敲门喊报告,把自己站得笔直的,然后一二三,汇报什么简明扼要,不允许罗里罗嗦,丢三落四。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进他办公室前就用钢笔把要说的事情记在手心里,防止到时说得不够严谨。”
身为领导者,如果刘秉彦只具备上述严肃认真,从容沉稳的特点,那还不至于让马志清这样当时的“小人物”深深感激,并为之折服。在其冷静少语,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深处,其实还包含着一颗满怀善意的,热诚的心。当他向部下们表达关心和爱护的时候,也往往好像是不经意的,一切自然而然,完全无需别人记住他的恩惠。
有这样几件事,被马志清认为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终身难以磨灭的影响。
1952年7月,陈毅的部下成钧担任了军委防司副司令员兼华北防司的司令员,成司令员非常欣赏我们刘参谋长,两位首长在工作中相处的关系非常好。后来,因为抗美援朝,成司令员就带着一拨人去安东(今丹东)建了一个志愿军防空司令部。我爱人邸军涛——那时我们还是恋爱中的朋友关系,也在安东防司当探照灯室主任,因为老实肯干,成司令员很喜欢他。
有一次成司令员回北京办事,见了我就说:“小马,跟我去安东吧。你当保密员,邸军涛不是在那儿吗!”我嫌当保密员工作太简单,所以就不想去。那时候的年轻人事业心挺强,不会为了和恋爱对象在一起就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成司令员这样说了,我也不敢说不去,就在心里有些纠结。
那天在崇文门附近一个市场边的马路上,我刚好遇到从解放饭店去司令部上班的刘参谋长,那时首长们住在解放饭店,指挥室也设在解放饭店的地下室内,而司令部设在一家过去是外国银行的大楼里,就在新桥饭店对过。刘参谋长来回都是走路。他看见我,就站在那个嘈杂的市场边上和我谈了一次话:
“马秘书,成司令员带你走啊?”
“嗯,是的,参谋长。他想让我当保密员。”
“你想去吗?”
“我不想去。”
“为什么不想去呀?”
“我在这儿能够锻炼自己整理材料,写点东西。做保密员有点机械,我喜欢现在的工作。”
听我这样一说,刘参谋长沉吟片刻,就非常严肃但是又亲切地对我说了下面这段话,我觉得这段话影响了我一生。
他说——“你要知道,你做工作,或者是给你的工作,永远需要你蹦一蹦才能做好,才能达到要求,这才有意义。如果一个工作,你轻而易举就能完成,那就不容易进步和提高。”
刘参谋长说到这儿,认真地看了我一眼:“既然你不想去,就不用去了,我来跟成司令员说。”
结果我真的没去安东防司,这次在大街上极其偶然的碰面,就把我留在了北京。
还有一件事,也是他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
1954年夏天,部队学习苏联,突然决定,除了医务、通讯留用一部分女兵,全军其他岗位都不要女同志了,给大家统统复员或者转业。我就联系了北师大女附中想复员回去,上完高三再考大学。那时防空军也办了复员训练队,叫我去接受训练,准备复员。有一天,刘参谋长就来到我们值班室,问几个女同志,你们都要复员转业了?我们说,是啊!他就对我说:“共产主义又不是叫花子主义,到什么时候也得需要知识和人才啊!你这么小,你不念书干什么!”我说,我想考大学,可是复员训练队让我去参加呢,考大学也来不及复习了。刘参谋长说,“我给他们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我这里需要你值班,你就不要去了,上午值班,下午你就在这里安心复习功课吧。”
你看我的首长,关键时候就是这么帮我。我没有去复员训练队,别人还很有意见,凭什么她马志清就不来呀!但是我就在值班室用了十八个半天复习,晚上也基本上没睡觉。结果我当年就考上了北师大中文系,从部队直接上学去了。刘参谋长一句话,我就考上了名牌大学,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可是我考上后也没有专门向他报喜,我们之间没有私人交往,全部都是工作上打交道,他为我做了这样的好事,也从来没有提起过,见了面,还是那么不苟言笑。那时候,首长与部下的关系就是这么单纯。
马志清上大学之后不久,刘秉彦也离开华北防司,调任军委防空司令部副参谋长。而马志清也就很多年没有再见过她的这位老首长。
马志清大学毕业,先是在军工系统的北京工业学院工作,后来又调到学院附中当老师。她丈夫邸军涛也从军委防司调到防空军高级防校当教员。可是好景不长,五七年反右,15岁就参加八路打鬼子的邸军涛被无辜错划为右派,开除了党籍军籍,发配到河北隆化县改造,在山沟里一窝就是20多年,直到平反离休了才获准回到北京,全家人为此吃尽了苦头。
1980年,马志清因原单位无法解决夫妻分居而急于换一个工作,刚刚恢复工作担任八机部常务副部长的老首长刘秉彦,再次向她伸出援手,将其调到八机部政研室从事文件整理及修改工作。
马志清说:“我永远记着刘部长当年对我说过的那句话:做一件工作,你要蹦起来才能达到要求,这样才有意义,才能提高进步。所以我非常努力,把八机部分配给我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后来,八机部撤销,刘部长调到河北省当省委书记了。我呢?——因为工作认真,又被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同志看上了,把我调到国家经委从事文件整理和文字的把关润色。我还是像刘部长要求的那样,不断坚持蹦一蹦,想尽一切办法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在国家经委承担了回复政协提案的文字处理以及核稿,还受到全国政协的表扬,并在全国有关会议上介绍了经验。我觉得,刘部长的那句话,确实让我受益终生。”
马志清在调到八机部之前,有一次,刚解除监护,恢复工作的刘秉彦和夫人李彩云坐着那台苏联“吉姆”汽车,去她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家里看望,那是一片非常简陋的宿舍区。
刘秉彦夫妇走进老部下住的那间18平米的房子,马志清刚好不在,只有她的老母亲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坐在床上,桌子上还放着几个菜团子。刘秉彦和老人家聊了一会儿家常,安慰一番就告辞了。但是他心里很不好受,回家后不住地对夫人说:“看来我是太粗心了!不知道马志清家里过着这样的生活。”第二天,李彩云打电话把马志清请到家里,说:“老刘让我拿些钱给你,补贴家用。”马志清大为感动,坚辞不收,她说:“真对不起,让刘部长和你惦记了,我不是没钱,是工作太忙,没时间收拾家务。”解释了半天,才算让李彩云放心。
马志清到八机部以后,还有一件事,让她感受到刘秉彦对当年防空军老部下的情谊。
前面我曾说到,我一参军,在京津卫戍区防司后勤部政治处工作时,有一位协理员丁中生同志。丁也做过组织股股长,是李彩云的领导。他是位1933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我们家老邸15岁一当八路,丁中生就是他的指导员,后来在鬼子大扫荡中负了很重的伤,留下脑子反应慢的后遗症,职务就没有提起来。他离休时只是一个副团级干部,就住在北京郊区雷达团一个修械所两间平房里头,每天守着一台电视度晚年。
丁中生对党忠心耿耿,人特别耿直,坚持原则。五十年代干部家属来部队探亲,规定只能住七天,他爱人老邢——1938年的妇救会主任,来部队看他,到了第七天,丁中生马上就让老伴回家,一天也不多住。
我出身于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家庭,参军时年纪又小,丁中生为了教育我遵守部队规定——每星期只能回家三个小时,他就买了很多糖块儿放在箱子里。星期天我回家看父母,三小时之内就归队了,丁中生很欣慰,可能为了表示对我的鼓励,他就抓一把糖给我吃。
七十年代末,丁中生已经离职休养了,我每年都去看他。他和老伴见着我很高兴,我一去,老邢就用砂锅炖豆腐、丸子的河北家乡菜招待我。后来老邢也去世了,我去看丁中生,他就那么一个人坐着,有心脏病,风烛残年,还是那么耿直。我一去他就说:“等了你两天啦!”他兜里有个小本子,里面只记着12个人的电话,其中就有我。
大概是1980年冬天,突然有一天,他闺女给我打电话:“马阿姨,我爸爸死啦!……”
当时正是北风呼啸,漫天风沙,天冷极了,冷极了。我就赶紧打电话给一个叫丁志慧的防空军战友,一起赶到丁中生那里。他女儿说:“我爸爸生前跟人不来往,他只有12个人的电话,除了马阿姨、丁阿姨外,我们也不知道该通知谁。”
我就顶着大风去找刘部长,向他报告了这件事。刘部长一听,立刻就说:“丁中生同志死了,给王俊杰打电话,他是他们雷达团团长,现在在总参通信兵部,告诉他,我马上去,叫司机备车,咱们现在就走!”
我们坐着他的车直奔八宝山殡仪馆,参加丁中生的告别仪式,刘秉彦是当天到场的最高首长,他一去,葬礼规格就提高了,王俊杰也去了,他是刘部长的老部下,虽然当时也当了挺大的官,但是见了刘部长还是毕恭毕敬的。刘部长去参加丁中生的追悼会,不仅使丁中生的孩子们很受感动,凡是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很感动。
回来的时候,坐在车里,刘部长轻声跟我感叹说:“丁中生的党性强啊!这样的同志我们不能忘了他!”
本期结束,谢谢阅读,请关注下期:防空军在朝鲜战场及被撤销的上层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