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战死于孟良崮上。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张灵甫战死之前的绝望、麻木以及心如死灰,作为军人,时刻死在战场上是随时的,相信张灵甫也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
只可惜,张灵甫到死都放不下的,一定是他美貌的妻子王玉龄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儿子!
今天的简史档案馆就跟大家聊聊张灵甫和王玉龄的故事。
张灵甫像自己的爸爸
1928年,王玉龄出生在湖南长沙的名门望族,父亲这么多年来经商有道,王玉龄从小过的是锦衣玉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王玉龄一家也外出避难,直到1945年才回到长沙。
抗战胜利后,经过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的介绍,年仅17岁的王玉龄认识了已经42岁的张灵甫。
张灵甫的一身军人气质吸引住了王玉龄,而王玉龄虽然只有17,但是已可见曼妙之姿,张灵甫也很动心。
一来二去,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张灵甫时常给王玉龄讲战场经历,而王玉龄也会像崇拜英雄一样地崇拜张灵甫。
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王玉龄还没看上张灵甫呢。
因为当时的王玉龄正值17岁,是叛逆之期,很多人帮助张灵甫说好话,说可以终身依靠。
但是王玉龄听了这话,就越发对着干,偏认为张灵甫不能依靠,就不拿张灵甫的求爱当回事儿。
世事难预料,谁能想到两人最后真心相爱了呢?
后来在程潜的主婚下,张灵甫和王玉龄在上海的金门饭店举办了婚礼,正式结为了夫妻。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随后两人居住在今南京白下区二条巷51号处。
结婚之后,张灵甫对王玉龄十分呵护,王玉龄也倍感幸福,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有时候觉得他像我的爸爸,有时候也像我的好朋友,对他很信赖。”
婚后不久,解放战争随即爆发,张灵甫接到蒋介石的升迁令,于是带着整编74师奔赴到了前线战场上。
1947年3月9日,王玉龄成功诞下一名男婴,也就是后来的张道宇。
只可惜,王玉龄并不知道,她的坏日子就要到来了。
王玉龄变成了守寡的可怜女人
解放战争爆发,这无疑于是一场所有人都不想面对的内战!
张灵甫在解放战争中有错吗?这个我们不做讨论。
但毫无疑问,张灵甫作为军人,服从是他的天职,蒋介石要打解放战争,张灵甫只能也必须得服从。
可张灵甫上前线,便苦了怀孕的王玉龄。
在战场上,王玉龄常常思念丈夫,而张灵甫也总是抽空写信给妻子,告诉其一切安好勿念。
后来在王玉龄即将临盆的时候,前往战场前线去看望了丈夫,这时的王玉龄已经走路十分艰难,但是她只想见到自己的丈夫。
张灵甫见到妻子也很开心,晚上还亲自哄着妻子入睡,就像哄小孩一样有耐心。
战场上终究不能长待,短暂的见面之后,王玉龄告别了张灵甫,回到了南京的住处。
后来在王玉龄生产之后,张灵甫十分喜悦,经常抽空打电话问王玉龄近况,问的王玉龄有时候都嫌弃张灵甫啰嗦。
后来王玉龄把孩子以及自己的照片寄给了张灵甫,希望张灵甫能够见见孩子的模样。
只是王玉龄没有想到,这竟然是她与丈夫的最后一次联络。
渐渐地,王玉龄再也接不到张灵甫的电话,一开始,王玉龄以为是战场繁忙,也很正常。
到了后来,张灵甫已经有足月未联系她,王玉龄开始着急。
但是很多国民党的姨太太纷纷来劝王玉龄,说将军打仗忙起来忘了联系也是正常的,无需过于忧心。
可是王玉龄总是不太相信,她的直觉告诉她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几个月后,74师派人回来了,王玉龄高兴地出门迎接,只是王玉玲没有想到,带回来的居然是张灵甫战死的噩耗。
只见74师派回来的人一下子跪倒在王玉龄面前,一边痛哭一边说着孟良崮战役实在艰难,张师长已经战死孟良崮,我们的援军也很冷漠......
王玉龄听到张师长战死,瞬间大脑一片空白,后面的言语再没听进去半分。
说到这里,还是必须解释一下,国民党的援军不是冷漠,主要还是被粟裕给打怕了。
当时黄百韬以及李天霞其实已经距离张灵甫非常近了,几乎翻个身就能到,但就是这几公里,也突破不了解放军的阻拦。
况且说回来,粟裕实在太过强大,救走1个人,能吃你5个人,这样谁敢去增援张灵甫呢?
只可惜了王玉龄,刚刚生下的孩子便没有了父亲,自己也变成了守寡的可怜女人。
周总理对张灵甫的死直言内疚
1948年年底,王玉龄带着1岁多的幼子和母亲移居到了台湾。
对于张灵甫的死,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曾表示慰问,可是真拿到台面上,宋美龄又假仁假义,王玉龄回忆起来这件事情也曾说道:
“宋美龄要接见我们这些寡妇,可我们去了之后,秘书和我们说夫人身体不舒服,让我们回去。”
王玉龄经此一事,算是彻底心寒,看透了所谓的政府。
1952年,王玉龄在姨夫孙立人的帮助下办理了美国的护照,只身前往美国求学生活。
后来王玉龄考入了美国纽约大学的财会专业,毕业之后,王玉龄做过会计,做过餐饮,后来又入职美国航空公司,直到21年之后才离休。
1973年,周总理在海外华人的口中得知了张灵甫妻子王玉龄的现状,于是立刻派人向王玉龄发出邀请,希望王玉龄能够回来观光旅游。
王玉龄回来之后,周总理特地亲自迎接,王玉龄十分感谢周总理地帮助关心,周总理也是内疚地说道:
“我是张灵甫的老师,没有争取他过来,错误在我。”
王玉龄一听这话,感动到当场流泪不止,除了这么多年的委屈,也是被周总理的伟大胸怀所感动。
2003年,王玉龄在上海浦东玫瑰园为张灵甫建立了一座衣冠冢,碑铭上是王玉龄为丈夫亲自题写的一首诗:
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
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
2008年7月,王玉龄在北京参加了张灵甫的文化衫首发活动。
虽然这时候的王玉龄已经整整80岁了,但是精神依然很好,只不过提起丈夫的时候,还是会动情落泪。
可怜王玉龄,从19岁一直守寡到如今!
后来王玉龄在众人的搀扶下,登上了丈夫战死的地方——孟良崮,看着这个地方,王玉龄感慨万千,还向身边人说道:
“等死了之后也把我埋在这里。”
很显然,王玉龄想让自己和丈夫永远在同一处,这样的爱情让人不禁感动。
历史进程滚滚前行,我们很难评价当时的张灵甫到底有没有错?
忠于自己的信仰,服从自己的上级,张灵甫也只是做了作为军人需要做的,并没有错。
只可惜,不正确的政治道路,终究不能长存,而这一切或许也早就为许多人埋下了注定的结局!
声明:本文为头条号简史档案馆原创文章,任何未经允许的转载、抄袭、洗稿行为发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