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就维持在了一种较为微妙的状态当中。
两个国家在有着竞争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分歧,但是事实上来看双方之间的矛盾一直都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区间当中。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实力不断崛起使得美国对此颇为忌惮。
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再到现在拜登对华释放的一些信号,整体来看美国对于中国的压制正在逐渐加强,其态度也开始变得强硬起来。
那么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线越来越长,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竞争要变成持久战吗?中国未来破局的关键又在哪里呢?
01 历史当中的中国与美国
虽然现在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算很好,但是在双方刚刚建交的时候,两个国家曾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
美国的许多技术也曾经被中国方面进行引进,这一点对于中国科技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最早建国时期,新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冰点当中,双方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所以处于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当中,而且由于朝鲜战争等一系列因素,中美之间相互敌视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时间。
显然这种双边关系是需要进行一些转变的,而其中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就在于中苏之间关系的恶化。
原本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是较为密切的。
不过由于国际以及苏联内部的一些原因,中苏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两个国家的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在边境陈兵百万。
此时的世界格局就是美苏争霸,中国当时虽然已经成功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同时也是拥核国家。
可是与美苏这两个庞然大物比起来,中国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再加上美国也需要拉拢中国来对抗苏联,因此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之下,中美建交是有着必然性的。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国家队访华,这被视为中美之间“破冰”的第一步。
在此之前,中美之间已经频频释放出积极信号。
终于在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并且于2月28日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
不过由于国际局势以及中国国内的一些原因,在与中国建交的同时美国也需要顾及苏联的感受。
因此在签署公报之后,一直到了1978年双方才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并且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从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之后的十年当中,双方进入了一段“蜜月期”。
这一时期当中,由于苏联实力的强大,美国在与其在国际社会的斗争当中处于下风,因此急需拉拢中国。
随着中美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宣布中国为友好非盟国,放宽了对华的限制。
其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就是军事技术和产品的限制。
通过美国的技术转让,中国方面获得了包括战斗机机载雷达,黑鹰直升机,陶式反装甲导弹等一系列的军用技术和产品,对于加速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转型起到了较为积极的意义。
同时在文化方面,中美之间的民间交流也不断加深。
1989年,苏联解体成为了美国与中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原本来看,作为美国的老对手,苏联的威胁一直都是美国最大的战略威胁,中美双方的“蜜月期”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在此之后,中美关系转向竞争与对抗并存,一直延续至今。
02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
美国对华的遏制战略是始终如一的,虽然曾经有过“蜜月期”的存在,中国也纳入了以美国为首的经济贸易合作体系,但这并不代表美国没有自己的考量。
美国遏制中国最早出现于1966年,当时美国正在筹备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此时就已经开始对中国进行提防了。
当时美国制定的对华政策就是“遏制而不孤立”,这也成为了美国之后许多年当中一直在执行的一个政策手段。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刚刚建交的中美蜜月期,苏联解体之后的正常交往时期,奥巴马上台之后的“重返亚太战略”以及特朗普政府对华的强硬遏制。
但是无论双方的关系怎么变化,美国对华遏制的态度一直没有发生转变,中国的发展也一直受到美国的打压。
首先要说一说的就是中美“蜜月期”,这一时期看似甜蜜的背后,美国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中国强大,而是想要拉着中国来对抗苏联的崛起。
美国先后提供了一大批军事技术和军售给中国,同时宣布中国为友好非盟国,但是在给中国提供军事技术的同时,美国也在给中国“挖坑”。
像是我们熟悉的国产大飞机计划,曾经就是一个中美合作项目。
中方选择与美国的麦道航空公司进行合作,但是这一公司在后来被波音收购,双方合作的大飞机项目也无疾而终。
同时美国虽然出口了大量技术给中国,但是全都是过时的军用技术和产品。
美国希望借助军事技术的出口实现对华大量军售,打击中国军工生产体系,将中国打造成为美国的军火倾销地,蜜月的背后是看不见的刀子,对中国的遏制动的是“软刀子”。
1989苏联解体之后,中美关系发生一定的改变,美国也意识到依靠军售等手段没法对中国军工体系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因此在这一时期当中,美国逐步收紧了对华的技术转让以及产品出口,转而对中国执行较为严格的封锁政策。
在这一时期当中,美国联合西欧以及日韩等传统盟友,在原有限制机构“巴黎统筹协会”的基础上,签署了《瓦森纳协定》,其中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
在这一协定当中,各个国家规定了限制清单以及信息交换规则,限制高端军用产品以及民用产品的出口贸易。
事实上来看,美国已经成为了这一协议的实际控制者,矛头直接指向了中国。
像是先前捷克试图对中国出售一批雷达设备,但是最终在美国的施压之下选择放弃。
可见这一协定成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套在中国身上的枷锁,时至今日仍旧对中国有着一定的遏制作用。
但是在封锁中国的同时,美国却积极地将中国纳入到国际社会当中,积极推动中国的对外交往以及经济贸易。
在这一时期当中,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且开始逐步顺应全球化的潮流。
美国在这一过程当中,其实就是把中国纳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体系当中,希望通过外来文化的冲击,向中国灌输美国的普世价值观,从而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新的美国”。
同时这一方略与《瓦森纳协定》相结合,通过对商贸产品的技术代差,将一些利润较为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使其处于产业链条当中的下游,为美国创造更多的财富。
事实上来看,这一时期当中,中国依靠全球化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点确实与美国之前的战略相符合。
但是被寄予厚望的《瓦森纳协定》并没有能够压制住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因为没法从外国进口产品,中国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因此许多领域逐渐迎头赶上。中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也逐步开始转变,美国的遏制计划再一次地失败了。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并且开始实施所谓的“重返亚太”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
这一时期当中,中美关系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美国围绕中国建立了所谓的“岛链”拉拢了一大批盟友试图以武力对中国进行压迫。
同时在经济上,美国仍旧保持对华制裁的态度,《瓦森纳协议》仍旧生效。
同时美国拉上了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一些盟国,开始在经济上做文章,希望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来对中国经济进行压制。
但是这一计划在市场已经高度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格外可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当中美国对华的遏制手段开始逐渐强硬起来,这与中国实力发展所带来的压迫有着极大的关系。
2016年,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总统,这意味着中美关系再次经受考验。
美国社会开始从上到下经历了一次强硬遏制中国的浪潮,甚至于对于一向较为理性的美国知识界都造成了一些影响。
2017年,美国将中国定义为战略对手,同时在第二年开始对华贸易战。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也并未选择屈服,而是与之针锋相对,这背后是几十年发展所带来的实力和底气。
显然在这一时期当中,中国的发展已经威胁到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为此特朗普政府不惜采取对中国企业制裁,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抹黑等一系列手段,来对中国进行遏制,但是这些“盘外招”对中国而言影响并不大。
即便此后拜登上台之后,美国的对外交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是对华的遏制态度是不会改变的,美国不会眼睁睁看着中国崛起。
中美建交的几十年中,美国从来都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因为这样意味着会对美国的世界霸权造成冲击。
在遏制中国过程当中,美国或明或暗用了不少手段,但作用不大。
所以即便现如今美国政府来势汹汹,但是对于中国而言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成功已经就在眼前了。
03 中国未来破局关键
虽然美国对华态度相对于之前的几个时期都要强硬不少,但是无非就是那老几样:制裁,封锁,外交限制,文化入侵。
因为中国作为五常之一,同时也是拥有核武器和庞大常规军事实力的国家,美国再怎么硬气也不敢像是对付越南等国家一样对中国动刀动枪。
所以双方的竞争也就围绕着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点进行,而中国破局的关键也正在于此。
“一带一路”是中国应对美国外交孤立的方式方法。
虽然现在像是澳大利亚,立陶宛这样的一些国家为了讨好美国而选择退出协议。
但是并不能因此忽视掉“一带一路”带来的作用与影响力,它对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个破局点就在于非洲地区,目前来看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非洲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建立良好的中非关系不仅能使中国在政治上占据主动性,同时也能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保持好中国外交的底色,坚持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真心去与其他国家交往,这是中国外交一直不变的传统。
经济上,中国与美国之间仍存有一定差距,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中国都要落后于美国,这一点是我们需要认清的现实。
但是相对于美国的经济结构来看,中国的经济体系增长速度更快,同时对于外部环境的依赖性也更小。
毕竟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具备健全工业体系的国家,中国国内的工业体系是较为完备的。
这也就使得中国在面对美国构建的封锁以及贸易战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国内循环体系来维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这一点是其他国家都没办法比拟的。
相比较之下,美国近些年的发展则呈现出去工业化的倾向,其国内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不断降低,这一点与九十年代的巴西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掠夺,这一点正是基于美元的霸权地位。
不过随着包括人民币以及欧元在内的其他货币影响力不断增大,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地位也正在受到挑战,而基于美元霸权的美国经济也会随之受到一定的影响。
文化层面上来看,中国在面对美国价值观冲击的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底气与判断力,这一点是中国文化的“压舱石”。
但是想要应对美国的冲击,还需要中国文化“活起来”“走出去”,不仅在东亚文化圈当中有着影响力,还需要走向世界影响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在这一过程当中,东南亚以及非洲诸国就成为了新的破局点。
中国已经实现了文化自信,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文化输出,与美国的普世价值观“掰手腕”。
中国实力的强盛,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对此都深有体会,显然美国对华遏制的源头也正是基于此。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古代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这背后正是因为无数中国人的团结奋斗以及兼收并蓄地包容。
虽然从短期来看,中国超越美国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中国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突破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能实现自己复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