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5日,志愿军从联合国军手中收复了汉城(今韩国首都首尔)。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在坚守96小时后弃城逃走,出发前还故意将自己的睡袍留在了汉城的指挥所中。
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已经进一步明朗。时任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原本以为自己亲自坐镇汉城,至少能让汉城坚守半个月以上。
结果开战后仅仅过了96个小时,志愿军先头部队第50军就率先攻入汉城。李奇微坐车撤退之前,把自己的睡袍丢在了指挥所里,深沉地说道:“我打了一辈子的仗,还没有见过这么勇猛的部队。”
后来到了1983年,面对美国记者的采访,已经88岁高龄的李奇微在回忆起30多年前的汉城战役时,依然流露出对彭德怀和英勇无畏的志愿军的一番敬畏之情。
不过当问及他为什么将睡衣丢在指挥所里时,李奇微却只是淡淡一笑。
一、
首尔,韩国现在的首都,也是韩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不过在历史上,这里因为长期受到汉文化熏陶和影响,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那就是汉城。
如今的首尔是朝鲜半岛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同时也是GDP最高的大城市。很多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在69年前,英勇无畏的中国志愿军曾在这里与美国军队为首的联合国军厮杀。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彭德怀司令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开赴朝鲜作战。
面对以美国军队为首的16国联军,志愿军接连发动了两次战果辉煌的大型战役,成功将美军驱赶回三八线以南,并帮助朝鲜军队收复了半岛北部的大多数城市。
1950年底,志愿军发动的第二次战役顺利结束。彭德怀司令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了发动第三次战役、解放朝鲜半岛大城市汉城的命令。此前,中朝军队已经成立了联合指挥部,我军可投入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66军,而朝鲜人民军也可以投入三大兵团。
这样一来,参加第三次战役的中朝军队的数量就达到了31万人。1950年12月,志愿军集结6个军队与朝鲜3个兵团秘密进入指定的进攻位置,准备一举突入汉城。
根据彭德怀司令的要求,朝鲜军队的两个兵团负责从敌人防守的侧翼突入,而志愿军的主力与一个朝鲜兵团则赶在31日天亮之前,抵达了距离汉城不到60公里的区域,准备发起正面进攻,避开了美军侦察机和轰炸机的骚扰。
当时,防守汉城的主力正是著名的美国第八集团军,由三星上将李奇微担任司令。
原本负责指挥第八集团军的美军沃克遇到车祸身亡,部队群龙无首。面对志愿军的猛烈攻势,名将李奇微临危受命。他一上任就疯狂地叫嚣道:自己要亲手打破志愿军的不败神话,完成沃克将军的遗命。
要说起来,李奇微确实算得上是美军之中的百战名将。他毕业于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这里是美国名将的摇篮,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美国近代史上的名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李奇微参加了西西里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战、花园行动战役、阿登攻防战、鲁尔大会战,与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纳粹德军是老对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李奇微就已经是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这样一位资历不凡、身份不俗的将领,自然有一套善于打仗的经验。
不过,这一次他面对的是勇猛善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
“连纳粹都不是我们的对手,难道还怕一个刚刚建立的贫穷中国吗?”李奇微低估了中国军队的团结和战斗力,却高估了美国军队自身的战斗力。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将“智将”李奇微派到朝鲜作战。而他亲眼见到了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上摧枯拉朽的进攻速度后。很快就严肃了起来。
李奇微刚接手美国第八集团军时就发现部队军心涣散、士气低下的问题,让他头疼不已。
为此,李奇微在第八集团军内部召开了军事会议,严肃军纪和军规。为了鼓励士气,他把两颗手雷挂在自己的肩膀上,希望以此鼓励美军士兵,不过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面对志愿军的快速推进,李奇微决心要在汉城打出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重现美军在欧洲战场的光荣战绩。
二、
为了保住汉城,李奇微也是煞费苦心。他在纵贯朝鲜半岛约250公里的正面布置了一道60公里纵深的两道基本防线,分别是第一防线和第二防线。在两道防线之后,李奇微又精心布置了三道机动防线。
李奇微自信满满地觉得:有了这五道防线,再配合空中机队,就连纳粹德军的钢铁洪流都攻不进来。
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志愿军已经分出一支兵力(两个朝鲜兵团)绕道了防线的背后。李奇微精心布置的五条防线在志愿军的正面和侧面攻势下已经形同虚设,战争还没正式开打,美军就已经掉入志愿军的“半包围圈”中了。
1950年12月31日深夜,志愿军在250公里宽的正面战场上突然发动攻击,目标直指第八集团军的大本营汉城(今韩国首尔)。当天晚上,李奇微与美国第八集团军、"联合国军"士兵们正在欢快地享用面包、红酒和牛肉汤时,阵地上却传来了火炮的怒吼声,吓得李奇微等人立马躲入了指挥所中。
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一共投入了300多门火炮,再加上朝鲜军队的60门火炮,炮火声震耳欲聋,战役几乎在打开的一瞬间就快要决出胜负了。战场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之后,紧接着就是联合国军的据点一个又一个地被我军突破。
更可怕的是,志愿军第50军的炮弹引爆了联合国军阵地上的地雷,结果导致一座弹药库发生殉爆。李奇微这才慌了,只能下令收缩防线后退10里。火炮轰击结束后,志愿军各部队分批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轻而易举地就突破了美军的第一道防线。
攻击7号阵地时,志愿军第39军一个先锋连用白刃战就击溃了防守的韩国军队,而绕到联合国军侧翼的朝鲜军队两个兵团也发起骚扰进攻,使得李奇微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在渡河作战时,我军不少将士不慎掉入冰窟,有的战士掉下去之后再也没能爬起来,不过更多的战士却保持着勇猛无畏的进攻姿态。
第一道防线失守后,李奇微试图靠空中优势和地面部队守住第二道防线,但溃退下来的韩国和英国军队根本不听指挥。
除了美军以外,联合国军的其他部队已经被志愿军的火炮和白刃战打懵了,士气低落,纷纷要求李奇微与第八集团军去亲自“接战”志愿军,不要再拿他们当炮灰了。
李奇微除了又气又急以外,只能坐在指挥所里一言不发。他原以为自己亲自坐镇汉城,再加上第八集团军的坚固坚守,至少可以保证汉城防守15天以上。
结果从开打到现在仅仅过了96个小时,自己的豪言壮语似乎成了泡影。李奇微自诩为固若金汤的五道防线在志愿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再不撤退恐怕会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军39军的战士们吃着粗糙不堪的炒面,渴了就抓一把雪放在嘴里,却端着刺刀和机枪一路平推,直接打到了距离汉城还只有30公里的前沿阵地。
负责防守汉城大门的是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的英国皇家陆军精锐“来福枪军团”,不但装备精良而且还有一个坦克中队作为支援。可是,在志愿军39军先头部队的攻击下,英国皇家陆军的7次反扑都以失败告终,英军指挥官乔瑟夫竟然带头逃跑,差点当了俘虏,拱手让出了阵地。
可笑的是,由于地势过于狭窄,英军的坦克反而发挥不出平原作战的优势,竟被志愿军的炮火逐一击毁。英国人撤退之后,志愿军打扫战场时发现,战场上还丢弃着大量的武器和坦克残骸。
事到如今,哪怕是再狡猾的李奇微也看到战局不利:联合国军在正面战场接连失利,而侧翼也陷入苦战,如果再不撤退,自己和第八集团军就要成为志愿军俘虏了。
1月2日,李奇微终于下达后撤的命令,并让一支韩国军队负责殿后,掩护美军第八集团军撤退。韩国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替美国人当了一回炮灰。
“我打了一辈子仗,没见过这么厉害的部队”。这是李奇微在撤退前对志愿军战士的评价。因为志愿军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冒着冒火前进的勇敢精神,已经超出了李奇微的认知。
(收复汉城战役中,志愿军俘虏的美军士兵)
1月4日,不甘心失败的李奇微跳上吉普车,望着垂头丧气的联合国军,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汉城。不过,他故意把自己的睡袍挂在了指挥所的墙上。
不得不说,李奇微确实要比麦克阿瑟要狡猾得多,因为这个举动其实别有一番用意。
三、
1月4日,志愿军先头部队第50军首先进入汉城,标志着汉城得以解放。
随后,志愿军38军、39军、40军、42军、66军与朝鲜人民军的三个兵团(报告负责侧翼进攻的两个兵团)也陆续进入汉城。
汉城是当时南韩政权“首脑”李承晚选择的首都,也是美军第八集团军的驻地。汉城的丢失对于联合国军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挫折,同时也极大的鼓励了中朝两国军队的士气。
当志愿军攻克汉城的消息传来后,远在国内的老百姓们欢欣雀跃,甚至自发地组织在天安门前庆祝这次胜利。
志愿军战士进入汉城后,在李奇微指挥所的墙上,很快就发现了那一件被他用力钉在墙壁上的贴身睡袍。在欧美军队的眼中,指挥官的帽子和衣服代表了荣誉,绝对不能轻易送给敌人,因为这象征着耻辱。
其实,李奇微的用意也很直白。他故意将自己的贴身睡袍留在这里,实际上是想告诉志愿军战士们,他会亲自回来取回自己失去的东西。荣誉与耻辱并存,李奇微把自己的荣誉全部寄托在了后面的战争计划之中。
别看李奇微只是第八集团军的司令,可他比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要狡猾多了。
自开战以来,他详细总结了麦克阿瑟在朝鲜半岛上轻敌冒进的缺点,反对麦克阿瑟提出的穷追猛打。在志愿军收复汉城的战役中,李奇微虽然发现志愿军攻势凌厉,但同时也察觉出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短板。
不得不说,李奇微的观察力很敏锐。志愿军的后勤补给主要依靠人力和车辆来完成,补给线拉得越长就越危险。李奇微还发现,志愿军一般会在夜间发起冲锋,原因就是空中力量有所不足。
在李奇微下令撤退后,相当于暂时把汉城拱手相让给志愿军。对于墙上所留下的那件睡衣,看似是李奇微送给彭德怀司令和志愿军的礼物,实际上是他向彭德怀司令下战书,颇有一种“战争才刚刚开始”的挑衅意味。
后面的战争走势也证明了李奇微确实是一个老奸巨猾的军人。汉城战役结束之后不久,正是因为李奇微的反攻给志愿军战士们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导致朝鲜战争后来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化。
不过,1951年1月志愿军攻克汉城的军事行动确实令世界各国见识到了中国军人的力量,同时也洗刷了晚清以来中华民族蒙受的耻辱。这是晚清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在国门之外战胜帝国主义的军队,极大地鼓励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曾经担任过清朝北洋舰队军官的萨镇冰,亲眼看到了晚清北洋舰队的覆灭。朝鲜战争爆发时,萨镇冰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却时刻关注着战争走势。
当他得知志愿军攻克汉城时,竟然感动得热泪盈眶,提笔写下了一首长诗。不久之后,萨镇冰与世长辞,临终前还感叹道:中国已经不是西太后(指慈禧太后)时期的中国了,我们站起来了。
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威风,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就连曾在欧洲战场叱咤风云的李奇微也感慨道,中国军人确实是他见过最厉害的对手。
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和平,同时也要铭记那些为国流血牺牲的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