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德战争期间,由于苏联准备不足,加上德军的确很强,所以在战争前期的时候,苏军节节败退,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才勉强守住防线;而此时的德军已经深入苏联腹地,兵围苏联首都莫斯科。由于德军的速度太快,在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出现在莫斯科附近时,莫斯科还未做好战争的准备。
幸好德军也没做好进攻莫斯科的准备,斯摩棱斯克像一枚钉子卡在德军大部队前往莫斯科的路上,所以德军大本营准备先拿下斯摩棱斯克,于是便有了斯摩棱斯克战役;在此战中,虽然苏联西方面军损失惨重,但算是初步完成了既定目标,不仅拖延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的时间,而且还对德军造成了较大伤亡,尤其是坦克兵团和摩托化兵团损失惨重。
按理说,此时的德国中央集团军进攻莫斯科的胜算已经不大了,但斯大林并不满足,他意图在基辅再拖延德军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的话,最好击败德军,而后进行大反攻。严格来说,德军进攻乌克兰的时间要早于斯摩棱斯克战役,但是直到1941年8月23日,基辅战役才算是真正爆发。
当时苏联在基辅拥有西南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南方面军的一部分,总兵力达到85万左右。而德军方面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可能苏德战争真的是在比斯大林和阿道夫谁犯的傻更多吧,阿道夫让博克元帅分一部分兵力去帮南方集团军群去围歼驻守基辅的苏联军队;结果基辅战役中的德军就是由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一部分组成,总兵力达到50万左右。
虽然斯大林犯傻,但他身边的那些伏龙芝军事学院培养出来的高级军事人才可不傻啊,第一个劝斯大林的是德高望重的布琼尼元帅,这布琼尼元帅功绩卓著,早在1935年时便被授予元帅军衔;在基辅战役爆发前,布琼尼元帅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由于部队的努力奋战,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要想进攻莫斯科,必须击败布琼尼”成为德军的口号。
在基辅战役期间,他准确地判断出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即将迂回包围基辅,为了挽救即将陷入重围的军队,他不顾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向斯大林提出撤退的请求,由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被撤销了西南方向总司令的职务;此后他逐渐淡出了苏联军界,以后担任的几个方面军司令职务基本属于过渡性质;二战后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
而第二个劝斯大林的就是后来被誉为苏联第一名将的朱可夫,当时朱可夫虽然还不是元帅,但已经官至苏军总参谋长;在基辅战役爆发之前,朱可夫力主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保存实力,再图反攻。但斯大林不仅拒绝了朱可夫的建议,而且还解除了他的总参谋长的职务,降任他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但朱可夫的运气比布琼尼元帅好一点,在基辅战役结束后,斯大林认识到了朱可夫建议的正确性,肯定了朱可夫的能力;而且当时朱可夫率领预备役方面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表现得非常不错,他指挥的收复叶利尼亚突出部战役是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苏军唯一取胜的一次战役,斯大林对朱可夫在叶利尼亚突出部取得的胜利十分满意,此后才有了朱可夫的平步青云,直至成为传奇。
而第三位劝斯大林的就是铁木辛哥,说来这铁木辛哥也是个大忙人,斯摩棱斯克战役还没结束,便奉命匆匆带部队赶到基辅,并接替刚被撤职的布琼尼元帅,接管了全乌克兰苏联部队的指挥权,成为基辅战役的最高指挥官。但铁木辛哥也不是一个“草包”,一看局势图,就知道大事不妙,因为他发现德军已形成合围,局势已无法挽回。
于是他赶紧派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飞抵莫斯科,面见斯大林,坚决要求将部队撤出基辅地区,但斯大林仍严令坚守基辅地区。铁木辛哥没办法啊,只好尽最大努力布置防御,但德军的进攻实在太凶猛了,苏军节节败退,无奈之下,铁木辛哥再次坚决要求最高统帅部准予西南方面军全线突围,撤出基辅地区。
这一次斯大林终于松口了,准许了铁木辛哥的撤军请求,但奈何此时局势已经无法掌控,指挥系统已经被破坏,大量苏军被分割包围;铁木辛哥集合各部不惜一切代价突围、并尽其所能的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突围行动,但都失败了。最终在铁木辛哥的努力下,仅有15万左右军队成功突围。
根据战后统计,在基辅战役期间,苏军的85万军队及后续各路援军,共计伤亡19.32万人左右,被俘65.2万人左右,而德军的伤亡仅在13.2万人左右。这个代价比斯摩棱斯克战役可惨重多了,而且还没起到太大的作用。如果按照朱可夫最开始的建议,将这些苏军撤走的话,莫斯科战役就不会打得那么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