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ng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bang 2021-10-12 176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摘要: 电影《长津湖》的热映,让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再次看到了这场立国之战的伟大现实意义,也再次回顾了在这场战争中不畏艰难、英勇无畏,牺牲自我,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和...

电影《长津湖》的热映,让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再次看到了这场立国之战的伟大现实意义,也再次回顾了在这场战争中不畏艰难、英勇无畏,牺牲自我,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和英雄们,也再次激起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同仇敌忾。

曾几何时,这场战争远离了我们的视线,也远离了我们的精神家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战争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了一些模糊的背影。

我们的记忆中只留下了《英雄儿女》中的王成,背着步话机,站在阵地上,向着战友们呼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我们的印象中只留下了《上甘岭》中那些干渴的嘴唇,那些为了找水因敌人一梭子子弹而牺牲的战士。

我们只记得《上甘岭》坑道中转了一圈的,却还剩下一大半的唯一一个苹果。

我们记住了《我的祖国》这首让人激情澎湃、荡气回肠的爱国歌曲。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电影《上甘岭》

但我们忘却了其他,我们忘却了很多很多。

我们忘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初衷,我们忘记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如何来的,我们忘记了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的重大意义,我们忘记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现实环境。

又曾几何时,质疑这场战争的意义和胜负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对于牺牲的英雄们的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

质疑抗美援朝战争对于刚刚建国的新中国的意义,质疑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否打赢了这场战争,甚至质疑被火烧死的英雄邱少云是否存在,还有的人打着医学的名义,质疑在生理状态下,失去意识的人能否做到一动不动。

这些声音质疑的不仅仅是这场战役,而且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质疑,是对中国人民在任何困难绝境之下展现的智慧、意志力和勇气的质疑。是对我们自己血液和筋骨中与生俱来具有的“勇敢、勇气”的质疑。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英雄邱少云

是的,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但是中国人的精神和血液中也从来不缺乏“勇气”。为了我们道德和礼仪中的“仁义礼智信”,为了维护我们的“忠孝节义”的民族气节,我们从来也不惜用“勇敢和勇气”与敌人拼死一战。

这就是中国人的“勇”,这就是中华文化中的“勇”,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一、春秋战国时期,为了“仁义礼智信”的“勇”

孔子把“勇”作为施“仁”的条件之一。认为“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信”,而且不能“疾贫”,才能成其为勇。

在《论语.宪问》中提到:“仁者必有勇。”在《阳货》中又说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而在《子罕》中更是讲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以“勇”著称的人物。

1、豫让漆身吞炭,以勇气成就了“义”,名传千古。

春秋时期的豫让,为了报答智伯对他的知遇之恩,在晋国被赵魏韩三家分晋,智伯被灭门后,寻机找赵襄子报仇。他用漆树汁涂遍全身,使得皮肤溃烂成疮疡,又将火炭吞下,烧坏了自己的嗓子,使得自己的声音变得让人认不出来。然后去接近赵襄子,刺杀他以为智伯报仇。

尽管豫让最终刺杀赵襄子没有成功,但是他为了替国士待他的智伯报仇,不惜漆身吞炭的勇气,让人敬佩,他用自己的勇气为“义”这个词做了最好的注解。

而在长津湖战役中,九兵团十几万志愿军战士,饿着肚子,忍着极寒,潜行赶路,悄无声息将美军团团围住。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冰雕连

当战役发起时,很多冲锋的战士脚都冻坏了,却以惊人的毅力,用一种扭曲的姿势跌跌撞撞冲向美军,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这种勇气和毅力,在不可能的条件下打赢的这场战役让世界战争史学家都感觉到不可思议,让我们观看影片的人也禁不住泪流满面。

2、唐雎流血五步,以勇气面对强大的秦王,毫不退让。

《战国策●魏策》讲述了“唐雎不辱使命”的历史故事。

战国后期,秦国已经成为唯一一个大国,其余六国要不就被攻灭,要不就岌岌可危,面临灭亡的危境。秦国基本上已经统一六国了。所以,秦国的气焰很高,对其余的国家可以随意羞辱。

安陵国当时是一个方圆只有五十里的附庸小国,秦王以用五百里土地换取安陵国的说辞,让安陵伯放弃安陵国,安陵伯于是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面对秦王的威胁:“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毫不畏惧,针锋相对:“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展现了唐雎大义凛然的勇气和精神。

而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尤其是作为工业第一的强国的美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毫不畏惧,以极大的劣势面对强大的对手,毫不畏惧,绝不退让,勇敢战斗。

尤其是长津湖战役中,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志愿军又冻又饿,甚至三天没有吃饭,饿着肚子,从冰雪中奋起,将吃饱喝足,身强体壮的美军打得狼狈逃窜,溃不成军。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冰雕连

同样是面对强大的对手,从唐雎到志愿军,不惧艰难,不畏强暴,勇敢面对,战而胜之。

这就是中国人民流淌在血液中的“勇”,勇敢无畏,勇猛向前,勇于战斗。

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句话是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的一段话,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鲁迅还写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段话是鲁迅的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一段话。

这篇驳论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中就有很多勇敢无畏,为民请命的人,这些人是真正的中国人的脊梁和筋骨。我们所知道的有: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被匈奴囚禁十九年,宁可在北海苦寒之地牧羊,也绝不背叛国家的苏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宁可罢官求去,也要为民请命的铁骨铮铮的海瑞。

而在近现代史上,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真正获得解放而牺牲的先烈,更是多的数不胜数。

“刑场上的婚礼”的主角周文雍和陈铁军烈士。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共产党员夏明翰及其一门忠烈。

写下《囚歌》的南昌起义时号称“铁军”的叶挺团团长、抗战中的新四军军长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的方志敏烈士。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方志敏与《可爱的中国》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的何敬平烈士。

这些烈士,难道他们不愿珍惜自己的生命吗?难道他们不怕酷刑,不惧疼痛吗?难道他们没有需要他们照顾和抚育的亲人吗?他们在牺牲之前有考虑过自己的牺牲是否值得吗?

他们放弃了一切,放弃了生的希望,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后人们得到了光明和安宁。

抗美援朝战争中,在长津湖战役中,杨根思烈士在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人的情况下,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杨根思烈士

这样年轻的生命,在面对强敌时,在孤军奋战时,在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时,有想过自己个人的生命吗?有过胆怯和犹豫吗?

没有。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仿佛生命对于他轻如鸿毛。然而他的牺牲对于新中国来说,对于我们过着幸福生活的后来人来说,却重于巍巍泰山。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勇士,敢于一往无前,牺牲自我,只为国家和人民的和平幸福和安宁。

三、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亮剑》剧照

《亮剑》中的李云龙说过一段话:

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的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16航空团-P39飞蛇战斗机大队就产生了20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罗德飞行中队产生了21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段话,可以说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支军队的最好证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最早的组建开始,就是一支铁军,勇往直前,具有“亮剑精神”,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所具有的令人敬仰的“军魂”所在。

从最早的北伐战争开始时,周恩来等人决定建立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队伍。当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成立,后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由叶挺担任团长,全团2000余人。

这只军队在北伐战争中转战千里,连战连捷,赢得了“铁军”的美名,后来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来源之一。

红军时期的人民军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用坚毅和勇气排除重重困难,到达陕北,并逐渐发展壮大。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飞夺泸定桥

这一段波澜壮阔的艰难历史我们熟知,也正是有了“亮剑精神”,军魂所在,红军在极其艰苦、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勇敢的面对强大敌军的围追堵截,多次战而胜之,最终胜利的跳出了包围圈,到达陕北。

解放战争中,我军在国共双方兵力悬殊、敌众我寡的境地下,先后打赢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奠定了胜利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真正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处于极端劣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打到最后一个人,我们的军队也是逢敌必亮剑,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势,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最终赢得了这一场正义的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孤胆英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这些被世界军事专家都惊叹为“不可能”的战斗奇迹,这些在神剧中都不敢表现的“神仙战法”,其实就源于我们军队中的“军魂”——“亮剑精神”。

面对强大的敌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毫不退缩,机智勇敢,敢打勇气仗,敢打神仙仗,一个人可以消灭280个敌人;一个排可以在毫无伤亡的情况下完成必死无疑的阻击任务;一个12人的侦察班就可以消灭一个团的团部,并且做到无一伤亡;一个人可以阻击敌人的坦克部队八小时不能动弹。

《长津湖》:中国人民无论何时都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奇袭白虎团》剧照

这些神仙仗,在多数人看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人物,然而我们机智英勇的志愿军指战员却凭借智慧和勇敢完成了这些不可能的人物。

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勇者精神,是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血液中流淌的中国精神,是中国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够取得胜利,不断强大,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宁幸福的精神法宝和成功基石。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