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为了打破苏联的战略包围,稳定东南亚局势,推动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在军委的指挥下,于广西和云南中越边境地区,进行了为期28天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
这一仗,是我军自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仅步兵团一项,就有93个团参战,其中野战军步兵团81个,省军区独立师步兵团6个,边防部队步兵团6个。打完仗之后统计战绩,歼灭越军最多的步兵团,来自广州军区55军163师,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487团,也就是赫赫有名的红一团。
红一团诞生于秋收起义,后来发展为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第1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轨迹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1营,独立第1师第1团,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第1团,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第1团。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轨迹为:冀察热辽军区第27旅第70团,独立第16旅第46团,独立第17旅第49团,独立第1师第1团,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第31师第91团,第48军第142师第424团,第144师第430团。1970年1月,第144师改称第163师,第430团改称第487团。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487团2700余名指战员在团长邹忠华、政委刘远节的指挥下,战役第一阶段围歼了公安屯、三孔桥、423高地、班列、探某之敌,战役第二阶段夺取了谅山市北面屏障扣马山、536高地、当坤地域,为兄弟部队攻取谅山市区开辟了通路。
487团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从1979年2月17日6时40分发起进攻,到3月12日6时15分撤回国内,连续奋战24天,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
据统计,全团共击毙越军1932人,缴获37高炮7门,82迫击炮4门,82无后坐力炮10门,75无后坐力炮1门,60迫击炮14门,步枪66支,冲锋枪178支,轻机枪34挺,重机枪35挺,40掷弹筒5具,高射机枪12挺,40火箭筒29具,汽车1台,摩托车5台,各型电台12部,电话总机1部,电话单机21部,各种弹药10余吨,炮队镜2部,望远镜17具,测距仪5个,推土机1台,军需库3座。
仅就歼灭敌人一项,487团不仅在参战的93个步兵团中高居魁首,就是放到参战的29个陆军师中去比较,也足以超越17个师,排在149师之后(歼敌1969人),名列第13位。具体说来,歼敌人数不如487团的17个陆军师分别是:125师1718人,39师1672人,128师1628人,41师1620人,38师1530人,123师1496人,161师1487人,31师1455人,40师1455人,42师1047人,129师875人,160师854人,58师841人,148师779人,32师726人,云南省军区独立师720人,150师467人。
战后,487团的骄人战绩获得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中央军委授予该团下列单位和个人以荣誉称号:2营为“攻坚英雄营”、2连副班长王成富烈士为“战斗英雄”、2连卫生员吕志经烈士为“战场救护模范”、5连班长马旭旺为“战斗英雄”、2营副营长周元生为“战斗英雄”。广州军区授予该团下列单位以荣誉称号:2连为“突击英雄连”、5连为“探某攻坚英雄连”、4连3排为“攻坚英雄排”。55军给2连、5连、8连、100迫击炮连记集体一等功。
1个团消灭的敌人,就排名而言,竟然超过了17个师,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此突出的战绩充分证明,487团组织指挥有方,战术运用得当,战斗作风顽强,后勤保障有力,具有极其强大的战斗力。尽管已经将近30年没有打仗了,但是部队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善于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汲取教训。针对越南北部的自然地理特点和越军的战术打法,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手段,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从而克敌制胜、稳操胜券。
各级指挥靠前,正确处置情况。战斗中有7名团的领导下到营,6名营的领导下到连、排,协助营、连、排干部实施组织指挥。在情况比较紧急,战斗艰苦激烈时,团长、政委轮流到第一线,在攻打扣马山时,团长亲自到3营指挥。1营副营长吴仁斌带2连攻打536高地,和连长一起指挥该连战斗。团指挥所始终在第一梯队营之后,并根据战斗进展适时转移,有时团指距离前沿不到1公里,对部队实施及时正确指挥。因此整个作战没有发生大的指挥失误现象。
集中优势兵力,实施迂回包围。认真贯彻毛主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军事思想,在攻击每个高地之前,都认真选择攻击点,采取迂回包围战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攻击扣马山时,通过抵近观察,发现越军把防御重点放在控制公路、铁路的两侧要点上,兵力火力密度大,工事完备,但是右翼暴露。于是集中兵力于右翼,从扣马山西北侧实施主要突击,以1个连和1个排的兵力实施正面牵制,一举达成突破。在攻击主峰时,集中2个营的兵力,采取钳形攻击,首先断敌退路达成合围,而后分割围歼,因此提前8个小时完成了战斗任务。
周密组织步炮、步坦协同,发挥整体作战威力。在攻打同登的战斗中,2月17日6时25分,集中90多门火炮,对1.5公里正面和2公里纵深范围内的目标,实施压制和破坏射击,15分钟就摧毁了越军阵地表面工事,压制和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使敌人不能组织起有效抵抗,步兵仅用14分钟就攻占了敌人前沿阵地。2月27日攻打扣马山时,炮兵递加200米距离实施压制射击,一层一层地掩护步兵向主峰进攻,步兵紧随炮火一层一层往上突击,仅用47分钟就攻占了主峰。
第一阶段攻打同登时,由于对越军的战术特点和山岳丛林地形特点了解不够,采取用坦克引导步兵冲击的协同方法,同时道路选择不当,致使攻击一发起就耽误了40分钟,接敌过程中有11辆坦克陷入稻田地,未能发挥作用。第二阶段攻打谅山就汲取了教训,根据地形、敌情,将坦克置于步兵战斗队形之内或之后,作为活动火力点支援步兵战斗,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攻打扣马山时,22辆坦克在步兵战斗队形之后200米至300米的位置上,占领有利地形,步坦互相掩护、互相支援,发挥了坦克直瞄火炮和高射机枪的作用,压制了敌人火力,有效地支援了步兵冲击。
针对越军特点 ,及时变换战术。作战初期,由于对越军"化整为零,化军为民、分散潜伏,钻洞守点、负隅顽抗”的特点认识不足,没有注意清剿残敌。越军的散兵游勇和小分队趁机四处活动,剪断电话线,袭击后勤,给通信联络和前送后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此,部队及时调整打法,组织小分队,采取以小群对分散、围困对钻洞、伏击对偷袭、焚烧对潜藏的手段,分片清剿,使敌人无处躲藏,仅第一天就歼敌90余人。尔后每攻击一个地域,就肃清一个地域的残敌,有效地保障了后续梯队、指挥所、炮兵阵地和后勤的安全。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