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党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他的人身安全保障也就十分重要,是以毛泽东身边的警卫员无一不是精挑细选、卧虎藏龙的存在。
在血雨腥风的年代,他们拼尽全力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在和平繁盛的年代,他们有的成为了大将,有的成为了中央领导人,有的成为了地方工作人员,为人民的幸福生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毛主席的警卫员,吴吉清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不像罗瑞卿、李银桥那样被大众所熟知,但作为一个和主席朝夕相处了6年时间的警卫员,一个被主席从太平间中捡回来的警卫员,他的人生也同样传奇。
吴吉清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常年因为劳动生了重病,但家中却拿不出钱财医治,最后只能痛苦离世。
吴吉清的母亲是一个传统的勤劳的农妇,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辛辛苦苦地操持着家务,同时还要四处做活补贴家用,可贫寒的家境并没有因为她的勤劳而改变,反而在地主的剥削下变得十分的痛苦。
吴吉清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之中,从小就备受冷眼和压迫,经常遭受到地主无缘无故的欺辱,那个时代,没有身份和地位的普通老百姓只能乖乖地忍受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吴吉清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长到了21岁。
胸中一腔热血激荡,他终于过不下去那样悲催而憋屈的日子,明明大家一样都是人,但他和母亲却要忍受别人没来由的欺辱,吴吉清忍无可忍,在地主家的儿子又一次对他和母亲进行打骂的时候,他选择了反抗,打伤了地主家的儿子,离开了那个地方。
吴吉清想要去参军,在那个凭武力说话的年代,参军是最快的改变家庭现状的途径,可参军之后面临太多的风险,一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他放心不下家中的亲人,一时不知道怎么办。
吴吉清只能一个人在外面徘徊,他不能回家,他知道打伤了地主的儿子,一回去肯定会有生命危险,他只能在外面做些活,然后四处逃亡奔波,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他坚持不下去了,因为过度劳累倒在了路边。
幸好他遇到了红军,红军救治了吴吉清,并且把他带到了部队里,吴吉清再次醒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队伍之中招展的红旗和周围人关切的眼光,那是他从未在他人身上感受到的坚定而又温暖的眼光。
或许就是被那一股坚定而又温暖的力量所感动,吴吉清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红军,他相信眼前的这只军队一定可以带领他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未来。
1930年年初,吴吉清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工农红军战士,毅然决然地走向了革命之路。
21岁的吴吉清憨厚老实,身强力壮,他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之后,参加各种活动都是异常的积极,他再也不要过以前那种受人欺辱的日子了,他要改变命运,而改变第一步就要从革命开始。
加入红军部队的他,明白了革命的重要性,吴吉清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在部队之中他积极的汲取革命的知识,好学踏实,勤劳肯干,成长得十分迅速,吴吉清的成长,其他人自然也看在眼中,毛主席也对这个新来的小伙子十分的看好。
不久之后,吴吉清被选到了中央警卫班,这是专门为中央各位领导人培养警卫员的地方,中央首长在党内的位置十分重要,每一位中央首长都配备了警卫员,每一个警卫员都是忠诚可靠,武艺高强的存在,作为和首长朝夕相处的同志,他们在党内的任务十分的重要。
吴吉清自然也明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央警卫班时期表现十分优秀,不久之后就被选拔到了毛主席的身边,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因为为人老实厚道,而且又十分的好学,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
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和政治家,他在面对革命和战争的时候,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十分的霸气,但他对普通老百姓和身边的人又十分的友善亲切,对身边的警卫员也很好,从来没有摆过上下级的架子。
吴吉清第一次见毛主席的时候,心中十分的紧张,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保护的那个首长究竟是什么地位,生怕任务完成的不好,也怕那位首长的脾气不好。
然而毛主席见到他的时候,善意地向他微笑,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还是抽出时间和他谈了一会儿。
吴吉清到达毛主席身边的时候,是毛主席最为忙碌的时候。那个时候革命到了最为关键的时期,毛主席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理论刚刚形成,但红军的发展前途并不容乐观,在1930年2月份的时候,还丢失了左江根据地。
毛主席那时候的工作非常辛苦,红军四处奔波,长时间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势力围追堵截,各位领导人自然也十分的辛苦,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毛主席虽然对外没有表现出什么情绪,但明显消瘦了不少。
吴吉清见到毛主席的时候,他的脸颊已经明显的消瘦了下去,为了革命事业,他没日没夜的工作,但是那双眼睛却亮的出奇,仿佛有光,而正是那眼神之中的光,打动了吴吉清,他几乎就是在那一瞬间看到了希望,心中渐渐的安定下来了,连日以来的紧张渐渐的消失了。
毛主席和其他的普通战士一样,穿着一身褪了色的灰布军装,那军装已经洗过好多次了,有些地方甚至还打了补丁,只是军装的口袋格外的大,穿着一双简单的布草鞋,带着一顶灰布帽子,亲切地好像营地周围随处可以遇到的老兵。
看见新来的警卫员,毛主席亲切的问道:“你就是那个新来的小鬼吗?叫什么名字?”语气亲切地好像一位相处了许久的长辈。
吴吉清赶忙回答,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人们常说十里不同音,各地之间的方言发音存在巨大的差异,能听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吴吉清的江西方言让毛主席愣了一会儿。
毛主席听不懂吴吉清的家乡话,只好又问了一句:“是哪几个字啊?”
吴吉清家境贫寒,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认字,到了红军内部之后,革命思想学了一些,但还没有开始学字,自然是回答不上毛主席的问题了,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哪几个字。
毛主席在其他同志那里听说了吴吉清的故事,于是给他起了“吴吉清”这个名字,还特地把这个名字写到纸上教他看,多年之后,吴吉清已经读书认字,他知道自己的原名叫做吴接传,但还是一直坚持叫吴吉清这个名字,而原本的那个名字就渐渐的不被人知道了。
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的时候,毛主席十分的照顾他,还特意嘱咐来的早的一个叫做贺庆元的警卫员照顾吴吉清,帮助他学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工作,在毛主席和贺庆元的帮助下,吴吉清成长得很快,后来顺理成章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时候兢兢业业,年轻肯干活而且为人憨直,受到了毛主席和身边同志的一致好评,不过当时革命形势万分严重,对年轻的红军的教育工作自然没有做到最好,革命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这还让吴吉清犯过一个小错误。
吴吉清常年待在毛主席的身边,最开始的时候还因为方言不通表现的比较拘谨,后来熟络起来交流自然也没有问题了,而且也渐渐了解了毛主席的喜好和生活习惯。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一个湖南人,湖南人喜欢吃辣椒,而且可以说是无辣不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毛主席都是用辣椒来提神的,饭桌上没有了辣椒,就没有了滋味,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盛产辣椒的,毛主席为了革命四处奔波,有些时候是根本看不到辣椒的。
1930年5月,毛主席来到了江西寻乌,在这里开展工作,那个时候,外国列强企图掐灭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国内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军阀势力也视中国共产党,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因此革命形势是十分艰难的。
革命形势十分艰难,党内的几位领导人自然也生活得十分的清苦,虽然身边的人会想方设法地给几位首长改善生活,当时毕竟当时的条件有限,中央的几位领导人平时坚持朴素的作风,自然也不愿意搞特殊化,生活和其他普通战士一样。
更何况当时条件有限,就算偶尔改善生活也是清汤寡水的,根本没有一点油星子,毛主席对这倒是没有什么要求,吃饭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只是接连好长时间没有辣椒可吃,让毛主席有些难受。
不过他也知道,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容易,连年受到军阀势力的压迫和封建势力的剥削,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再加上连年战争,地里的庄稼收成也不好,所以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伏案工作。
毛主席虽然不说,但身边的警卫员都十分了解毛主席的生活习惯,很长时间没有吃到辣椒,吴吉清也看出了毛主席的不习惯,他决定去当地老乡家里找辣椒。
江西的人家很少有种辣椒的,吴吉清挨家挨户的找,终于在一个老乡家中找到了晾晒的辣椒,他直接推门进去问道:“老乡,我们首长喜欢吃辣椒,你能不能给我一串?”
当地的老百姓对红军战士自然是十分好的,这么多年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军队,来了之后大多数都是烧杀抢掠,红军不仅保护他们,还经常帮助他们,当地的老百姓心怀感激,听小战士说首长喜欢吃辣椒,自然是热情的送上了好几串儿。
这天吃饭的时候,毛主席见到了炊事班拿过来的一盘红辣椒,猜出来了事情不简单,有些严肃的问道:“这红辣椒,是哪儿来的?”他虽然喜欢吃辣椒,但并不想给当地的老百姓添麻烦。
吴吉清性格憨直,听到首长问,自然将实话全部说了出来,“从老乡那里要来的,您快放心吃吧!”
主席一听到这话自然是很生气的,众所周知,红军纪律严明,从来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吴吉清这样大大咧咧的找老百姓要东西,怎么看都是违反纪律的事情。
毛主席知道吴吉清平日里表现的很好,当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于是问道:“吴吉清同志,你们连长有没有给你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吴吉清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
吴吉清在毛主席的教育下认识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后来毛主席让吴吉清从自己的伙食费里拿出钱来去交给老乡,并且去向老乡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件事情给了吴吉清很大的影响,毛主席的言传身教也让吴吉清认识到了革命纪律的重要性,后来他再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吴吉清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了6年的时间,长征应该是红军发展历史上最为辛苦的一个重大事件,长征期间,吴吉清一直陪伴在毛主席的身边,保护毛主席的安全,照顾毛主席的生活起居,工作一直做得很好。
长征结束之后,红军到达了延安地区,1937年,在党中央的安排下,吴吉清离开了毛主席,吴吉清虽然很舍不得,但毕竟军令如山,他被安排在了国民经济部管理科。
毛主席其实也是很舍不得吴吉清的,但他也知道吴吉清离开自己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于是主动送吴吉清离开,并且叮嘱吴吉清好好工作,为人民服务。
在新的岗位上,吴吉清始终记得毛主席的教诲,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十分的认真,无论严寒酷暑,只要党分配给他工作,他就积极去完成,终于有一天因为过度劳累而患了疾病,最开始的时候不过是简单的伤寒,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红军战士会在革命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有些小病他们根本不愿意浪费医疗资源,但有些病一拖就会成为大病,吴吉清最开始的时候,身体出现发烧的症状也没有放在心上,结果越来越严重,后来连走路都摇摇晃晃的了。
在一次工作的时候,毛主席发现了吴吉清的不对劲,让吴吉清赶快去医院检查,但当时吴吉清手上还有工作,他原本等完成工作之后再去检查,结果第2天直接发高烧,昏迷不醒,床都下不来了。
毛主席于是让卫生员去给吴吉清看病,卫生员给他开了药,结果病并没有缓下来,眼看着他发烧烧的整个人都迷糊了,毛主席派人将吴吉清送到了红军野战医院接受治疗,但吴吉清在红军野战医院住了七八天,病还没有好,甚至还经常陷入昏迷当中。
当时的红军野战医院也是缺医少药,战争年代,医疗资源本来就十分宝贵,再加上红军的经费有限,很多医药弄不到手也是正常的,不过一个普通的伤寒症在医院躺了七八天还不见好,确实有些引人怀疑。
吴吉清自己也是焦急不已,手上还有一大堆工作,而自己却躺在这里,无能为力,他甚至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行将枯萎的悲哀,每一次医生来的时候,他都主动询问自己的病情,但医生十分的敷衍,这让吴吉清更加的难受了。
更为过分的是,这位医生在吴吉清昏迷的时候,直接将他送到了太平间之中。吴吉清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在这个时候谢觉哉同志受到毛主席的委托,前去医院看望吴吉清,结果发现吴吉清居然不在病房之中。
谢觉哉意识到事情不妙,急忙问吴吉清的主治医生:“吴吉清同志去哪里了?”那位医生淡淡的说道:“死了,在太平间放着呢。”谢觉哉有些生气的说道:“之前来的时候他还是醒着的,怎么就进太平间了呢?”
医生并不愿意搭理他,直接说是吴吉清确实没救了,身体已经凉了才送到太平间去,谢觉哉想要去太平间看一眼,但医生说吴吉清患的是传染病,轻易不能探望,说完之后就离开了。
谢觉哉觉得这位医生说话太过敷衍,有些怀疑,于是找到医院的其他同志一起去太平间。
结果谢觉哉到达太平间的时候,发现吴吉清还有微弱的脉搏,这件事情彻底地惹怒了谢觉哉,他急忙找来医生质问,没想到那位医生的态度非常的敷衍,一会儿说是没有特效药了,一会儿又说吴吉清已经救不活了。
谢觉哉立马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到消息之后非常生气,人还活着怎么可以送进太平间呢?他亲自赶到了医院,当面询问医生到底缺什么特效药,最后在毛主席的关心和其他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吴吉清的病治好了,毕竟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只要好好治,恢复起来还是很快的。
而谢觉哉一早就发现了吴吉清的主治医生的不对劲,经过调查,发现那名医生居然是国民党的特务,当时共产党内部精通医术的人并不多,医院的一部分医生是国民党军的俘虏,没想到优待俘虏的政策居然让国民党特务找到了打入共产党内部的机会。
毛主席同志虽然一再强调共产党内部要优待俘虏,但对漠视人命的做法十分的生气,最后经过审判,将那位特务判处了死刑。
而吴吉清在毛泽东同志的关怀和其他党内同志的帮助下,捡回了一条命,后来吴吉清同志时常说是毛主席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吴吉清病愈之后工作更加的认真负责,在战争年代,他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为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分配到了地方工作,在地方上政绩突出,造福了一方百姓,后来光荣退休。
晚年的时候,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吴吉清写下了一本名为《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的书,成为了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和毛泽东同志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在这本书中,就记录了当时他看病被送进太平间,后来在毛主席的帮助下治好了病,并且发现了医院内部特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