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宇航局的预测,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将会在12月4日上演,这次日全食将发生在南半球,北半球的天文爱好者如果想要观测此次日全食,需要跑到南半球去。但NASA的专家表示,这次日全食可能只有专业的天文科学家、物理学家才能观测到,因为南极洲将是这次日全食的最佳观测点,一般的天文爱好者在目前情况下很难到达南极洲。
回顾以往与日全食相关的新闻,日全食每次出现都会引起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日全食是一种视觉上的盛宴,还因为它的出现频率很低,一个地区一般要经过400多年才会出现一次。对于科学家来说,日全食的出现更是一次绝佳的科研机会。那么日全食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科学家每次都十分重视日全食的出现呢?
日全食是如何形成的?
在介绍日全食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食。日食又名日蚀,民间传说中的“天狗吃日”指的就是日食。日食有四种,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和全环食,这些天文现象之所以可以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以及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特殊位置关系。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三者的位置又正好位于一条线上,那么月球就会遮挡住太阳直线射向地球的光。
太阳的光线照在月球上,使得月球的背影落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人类在白天观察到太阳的短暂消失,这就是日食现象。如果太阳完全被部分遮挡住了,就会形成日偏食现象;如果太阳完全被遮挡住了,就叫日全食。根据天文学界长期对日全食的观测和分析,总结出日全食的发生过程,总共会出现5种食像。
首先是初亏,从地球上的角度来看月球走得比太阳快,当月球追赶上太阳时,它的东边会与太阳的西边接触,这标志着日食的开始。第二阶段是食既,初亏发生后太阳被遮挡的面积逐渐增大,它所释放出的阳光强度和热度逐渐下降。大约1个小时后,由于月球的运动速度相对更快,它的东边与太阳的东边相“内切”,这标志着日全食的开始。
第三阶段是食甚,这是太阳被“吃”得最深的阶段,此时的月球中心基本移动到太阳中心距离的附近。在这一阶段里,太阳被月球覆盖的面积最多,地球上原本被太阳光照射的一面也如同黑夜。第四阶段是生光,指的是月球的西边与太阳的西边发生“内切”现象,它标志着日全食的结束。
最后一个阶段是复圆,即月球西边和太阳的东边相“接触”,这时候太阳已经完全“脱离”月球,标志着日食的结束。值得注意的是,日全食从开始到结束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因此预测准确的出现时间十分重要。
为何科学家十分重视日全食的出现?
日食发生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每年大概会出现两次,两次之间大约相隔半年。但平日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日食都是日偏食或日环食,看到日全食的概率比较小,因为一个地区每隔400多年才会出现一次,过去几代人中只有一代人有机会看到日全食。除了出现频率很低之外,日全食还具有巨大的观测意义,这是科学家们重视日全食的出现的原因。
日全食的出现是月球基本遮挡住太阳大部分面积造成的,这给地球上的科学家机会去观测太阳的日冕。平日里太阳的光芒十分刺眼,无法直接观测太阳,而日全食暂时掩盖了太阳的光芒,科学家可以观测太阳的日冕层,从而对太阳大气有更广泛的了解。天文史和物理史上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获得的,因此每一次日全食的出现都会引起科学界的关注。
根据NASA的预测,今年日全食结束后,下一次日全食要到2024年的4月才会出现。届时北美洲是观测日全食的主要区域。相比之下,欧洲的运气则差了点,据预测21世纪欧洲地区都不会出现日全食。
总结
由于能力有限,人类只能在地球上通过间接的方法去探究太阳,而且一些方法还需要等待特定的时机,日全食就是其中一个特殊时机。日全食的出现让科学家有机会研究太阳,帮助全人类了解现在的太阳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