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代大将粟裕病逝北京。
其夫人楚青遵其遗嘱,将他的骨灰带往了南京,希望能将其抛洒在长江之中。在南京,楚青见到了粟裕生前好友王必成。
王必成曾是粟裕的部下,与其一起出生入死多年,对粟裕的感情十分深厚。因此,楚青在南京期间,都是由王必成陪同的。但是,在这期间,王必成竟然因为战友的一句话而大动干戈。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王必成和粟裕大将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1984年2月5日,彼时王必成正在南京工作,突然得知了大将粟裕去世的消息。得知此消息,王必成当场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情绪稍微平缓之后,王必成接到了粟裕夫人楚青的电话。在电话中,王必成怀着悲痛的心情对楚青进行了慰问。
话罢,王必成还表示,作为曾与粟裕出生入死的战友,王必成不管手头的工作有多忙,一定会去参加粟裕的追悼会。
隔着电话,楚青都能听出王必成的心情是多么的难过,这让楚青得到了一些宽慰,出生入死多年,粟裕虽然离开了,但他与自己老战友之间的情谊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但是,楚青还是表示到,按照粟裕的遗嘱,他希望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至于追悼会,就不要搞了。
或许是听出了楚青还未走出来丧夫之痛,王必成一时也不好再说什么。
挂了电话,王必成才发现,自己的眼眶已经被泪水浸湿。
为了给接应楚青,王必成暂时将手头的工作委派给其他工作人员,自己则早早地来到了机场等候。见到了楚青,王必成说了许多安慰楚青的话,他希望楚青早日从中走出来。
细心的楚青发现,虽然自己在电话中跟王必成说过粟裕希望自己的后事一切从简,但王必成还是为粟裕设了灵堂。感动之余,楚青还是表示到,希望王必成早点将这些东西撤去,粟裕会感受到其中的思念的。但无论楚青怎么说,王必成就是不肯将其撤去。
在南京,楚青和王必成一起会见了许多粟裕曾经的老战友。在随行过程中,除了王必成,还有一名叫做张文碧的人一起陪同。
张文碧曾经也是大将粟裕的老部下。在南京休整几日之后,楚青意识到是时候将粟裕的骨灰抛洒在长江之中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张文碧为难地表示到,自己接下来还有几个重要的会议,一时腾不出来时间,就不一起陪同去长江了。
听了这话,刚刚一直沉默的王必成突然拍桌而起,愤怒地瞪着张文碧“不行!,你必须去!”王必成表示到,你也曾是粟裕大将的部下,可以说,如果没有粟裕大将,就没有你今天的张文碧,现在粟裕大将去世了,你竟然说要去参加什么重要的会议,什么会议能比粟裕大将还要重要呢?
面对愤怒的王必成,张文碧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同意。
长江边上,看着抛洒入河的骨灰,王必成回想起了自己与粟裕的峥嵘往事。
1946年,粟裕正在进行宿北战役,而王必成则正在面对国民党的王牌七十四师。面对国民党军当强大的火力压制,王必成只好暂时率部撤离,在这次涟水战役中,王必成遭遇到了严重的失败。
对于这次失败,陈毅元帅十分气愤,他深知直接要求撤职王必成。在这个紧要关头,幸好粟裕大将挺身而出,帮王必成解了围。
不仅如此,粟裕还直接找到王必成,对其失败进行了分析,并安慰他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对此,王必成十分感激。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1947年,王必成再一次面对到了张灵甫的王牌七十四师。
面对张灵甫的进攻,粟裕做出了细心的战略部署,并且再一次将这次作战任务委派给了王必成。
得知此消息后,王必成十分高兴,他认为自己终于能够一雪前耻了。
王必成没有辜负粟裕的期望,在这次作战中,王必成犹如神兵天降,不仅切断了张灵甫的后路,更是完成了对七十四师的合围。
见大事不妙,张灵甫想赶忙撤退,但局势已经完全掌握在我军手中。最终,面对我军的合围,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被打的四处溃逃。为了保命,张灵甫只好躲在一个山洞之中。
在这种时刻,张灵甫所能做的,只有期望自己的援军赶快赶到。但他不知道的是,彼时自己的援军竟都对其的危险处境视而不见。绝望之中,张灵甫明白,自己这一战是彻底输给了王必成,昔日的手下败将彻底打败了他。
这时候,张灵甫竟想到了自杀,不仅如此,他希望自己的手下能和自己一样“以身殉国”,以此来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临死之前,张灵甫与蒋介石通了一通电话,在电话中,张灵甫这才明白,自己之所以会沦落到此种地步,一方面是王必成的队伍太过勇猛,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人的见死不救,对此,张灵甫十分绝望。
他向蒋介石表达了自己“以身殉国”的意愿,蒋介石只是冷冰冰地回复了一句“祝你成功。”
最终,张灵甫还是没能扣动扳机,他倒在了我军战士的子弹之下。
想到这里,王必成感慨万分,不客气地说,自己能有今天,完全是出于粟裕大将的信任和提拔,对于粟裕,他始终怀着尊敬与敬仰之心,他曾多次公开为粟裕大将说话,甚至不惜堵上自己的前途。
老一辈的革命者,都是从枪林弹雨之中走出来的浴火英雄,他们在战场上并肩杀敌的情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张文碧表示自己有时不去的时候,王必成如此愤怒。于他而言,再忙,也要送粟裕大将走完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