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不为人知的是,这首歌曲原名叫《八路军进行曲》,由朝鲜光州人郑律成(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作曲,这位“军歌之父”为中朝两国创作出军队进行曲,这在世界音乐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这仅仅是朝鲜政府及其人民为我国提供支援的一个缩影,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朝鲜人民都在中华大地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领导人考虑到“唇亡齿寒”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才最终决定抗美援朝。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总计有19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轮战方式来到朝鲜境内作战(补充了近50万兵源,共计240万人),这场历时近3年的战役,我军虽然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举洗刷了中国百余年的耻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战争结束后,一部分志愿军将士们还为朝鲜民众战后的恢复和生产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一直到1958年,志愿军才全部撤离朝鲜,回到祖国。那么在此之前,朝鲜为我国解放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近些年来,有不少国人都在质疑这场战争是否有出兵的必要,不仅损失了大量的物资,还让大量志愿军战士的忠骨埋在异国他乡。
对此,我们只是从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这场战争,并不能体会到当时战争的严酷性和残忍性,那时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关键时刻,只是我们的观察视角存在偏差,我们在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同时,也要介绍一下朝鲜此前为我党,我国人民做了哪些无私的援助,以增强两国人民的感情,将历久弥新的中朝友谊发扬光大!
近来以来,世界格局发生巨变,中朝两国的关系也变得非常微妙,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对朝鲜人民进行血腥镇压,企图永世奴化后者,朝鲜人民虽然也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但迫于自身实力弱小,怎么也无法赶走日本侵略者,所以当时很多朝鲜人来到中国境内,渴望借助中国之力赶走日本侵略者,以重新建国。
当时的中国也积贫积弱,但好在中国地大物博,国民众多,朝鲜人希望中国尽早完成民主革命,壮大自身实力,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朝鲜民众。
在风起云涌的年代,很多朝鲜人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他们后来跟随红军参加长征,在部队里担任要职,俨然成了地道的“中国人”。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全境被日军侵占,很多活跃在此处的朝鲜人主动加入抗日游击队,并和中国军人共同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例如金日成,赵南起,许亨植等人都是部队的高级指挥员,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时常带领战士们执行炸铁轨,烧毁日军兵器库、物资库、情报站点等任务,极大延缓了日军进攻步伐,将几十万日军牢牢“锁定”在山海关内,有力地保证了全国抗日相持“这盘棋”下得更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朝两国人民都举国欢庆,大量朝鲜人都回到本国,进行生产建设,我国人民也迎来短暂的和平“曙光”,我党把握住千载难逢的良机,调派原东北抗日联军以及驻扎在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向东北纵深地带进军。
但蒋介石却给解放区内的抗日力量下达“原地驻防待命”的命令,只允许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向国军投降,此前派出百万大军进入东北的苏联红军陷入了纠结,由于当时苏联和国民党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按照上面要求,只有国民党才符合接管东北的资格,共产党与此毫不沾边。
苏联红军指挥官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进驻东北的八路军将士必须“改名换姓”,苏联就可对其视而不见,任其自由行动。双方思来想去,进驻的八路军最后改名为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改为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
但东北人民自治军面临的困难一点都不小,我军在人数和装备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原本以为苏联与我们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会帮我们一把,支援一点武器装备或后勤物资,所以部队几乎都没怎么配齐武器装备就迅速出发,而国军有美国提供的大量武器装备。
虽然苏联也对我军提供了支援,但受限于此前同国民党签订的条约,苏联也不好明目张胆地提供重火器等装备,所以,可以想象得到,苏方提供的援助只是杯水车薪,真正对我们提供帮助的反而是我们的老邻居朝鲜(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
1946年,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解放战争正式打响。国民党反动派凭借着巨大的兵力和装备优势对全国各大解放区发起进攻,进入东北地区的国军不但人数众多,而且大部分都是精锐之师,我军虽然进入该地时间较早,通过发动广大群众,总人数发展到了20多万,但是当国军正式发起进攻以后,我军收编的一些伪军,土匪流氓四散而逃,有的甚至叛变,将枪口对准我军指挥员,全军损失惨重。
东北民主联军在战斗减员严重、武器装备奇缺的情况下,被国军重重包围,处境十分艰难,不得不放弃了沈阳,长春等大中城市,由此,国军立足东北,占据了东北地区人口最密集、工业最发达、交通最便利的区域,也难怪蒋介石叫嚣只要三个月就可以消灭共军。
面对这样的局势,毛主席提出了“放弃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但战场态势变化太快,国军不但占领了锦州,沈阳,吉林,蛟河等大片区域,还隔断了东满、南满同北满的联系,简单说就是切断了后勤补给线,我方粮食,物资供应不上,伤员也无法及时转运出去,怎么恢复这条大通道,就成了摆放在战士们眼前的难题。
中共开始把眼光投向东边的老邻居,中共代表向朝鲜方面提出请求:是否能在关键时期将我方伤员,军属和后勤部门向朝鲜境内转移,并将贵方武器装备借与我方使用?
朝鲜方面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如果你们在战争中产生了任何困难,我们都是你们最可靠的后盾,会无条件支援你们!
其实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党中央领导人就非常重视东北的极佳战略地位,在驻朝鲜办事机构采用了半公开半隐蔽的方式,设立东北局,下设总务,会计等机构,平日里同国内保持联络,处理工作即可,战时就要发挥转运伤员,运输物资的作用。
解放战争爆发后,东北局处理的事务应接不暇,又在朝鲜境内成立了满浦、新义州,南浦、和罗津等四个分办事处,这些分办事处的成立,对于我军坚持对敌作战,瓦解敌人多次进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了沟通朝鲜和中共革命友谊的桥梁。
分办事处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利用朝鲜北部与北满接壤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南、北满解放区的物资通过这一中转点进行运输。走陆地可以曲线连接南满和北满地区,走海路则可以从辽宁大连一直连接到全国其他各大解放区。
经过实践检验,解放军顺利打破国军设下的封锁线,不仅使得东北解放区物资运转顺畅,还能有效串联起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两大运输通道,从而为我军后期扭转乾坤打下基础。
在人员转移上
朝鲜不仅仅只是发挥一个“中转站”作用,我军将士在战场上负伤,军属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这些人员就会被送往朝鲜,国民党反动派也不敢踏足朝鲜境内,所以这里相对而言就是最安全的地带,像我们的开国元帅罗荣桓曾经就因为身体抱恙,不得不找到一处安全地带进行诊治,距离东北不远的朝鲜平壤的苏军医院就是首选,就连金日成委员长都来亲自看望罗荣桓,以示两党交好之意。
在前期战斗中,我方共有近2万名伤员及其家属,近9成的战备物资被转移到朝鲜境内。当时的朝鲜国内环境也比较困难,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没办法得到解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它施压,金日成这样说:“我们要勒紧裤腰带,把国内生产和缴获的战略物资,尽可能送到中国东北地区。”
朝鲜顶住重重压力,动员了大量人员帮我们将物资转移到隐蔽处,老百姓自家省点口粮分享给我们的转移人员,等到东北全境解放后,人员和物资完整地转移到国内。
在物资运送上
日本占领朝鲜期间,日军曾经在朝鲜境内建造了众多军武库,里面还封存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日军投降时都没来得将其销毁,在解放战争的前两年,朝鲜就运输了2000多节车厢的物资,例如步枪,子弹,炸药包,雷管等,绝大部分是无偿支援,只有一小部分是以物换物,但并不妨碍两国深厚的革命情谊。
要知道当时国外很多势力都倒向蒋介石反动派那边,对我党控制的各大解放军实施经贸制裁,导致我党本就不多的白银,还买不到多少战略物资,我党只能从朝鲜境内购买到数百万斤炸药,几百吨硝酸、硫酸,数万件衣服,胶鞋等物资,这些物资在现代人看来很寻常,但对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来说是一件件珍宝,为前线部队作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给,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派兵作战上
前面也说过,很多朝鲜人为了复国,赶走日本侵略者,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活动,在战场上同中国士兵并肩作战,积累了大量经验。
日本战败投降后,他们本可以回到国内参与国家建设,但仍然来到中国参加解放战争,金日成委员长在中国待的时间非常久,他鼓励将士们要把中国革命当成自己的革命,就这样,大量朝鲜军民自愿加入东北民主联军,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一份力。
这些人分为以下四类:
一、从中国回到朝鲜后被金日成调派到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军人;
二、从苏联回来直接赶往东北地区的朝鲜军人;
三、一部分朝鲜境内的军民,自发加入支援中国解放事业的斗争;
四、原本就留在东北民主联军的朝鲜军人。
根据1947年相关数据统计,共有12多万朝鲜军民参加东北民主联军队伍,这还仅仅只是一支队伍,在全国范围内参加解放事业的朝鲜军人数量更是无法估量,他们的家乡曾经也被日本侵略者蹂躏,自己的祖国也未完成解放大业,所以他们对我军的境遇更能感同身受。
他们在作战时非常勇猛,立场十分坚定,原则性极强,不是那种被荣华富贵给迷得鬼迷心窍的人,所以国军或是帝国主义势力想要他们投诚也不是件容易事。
朝鲜族战士们在一次次作战中不但作战技巧得到了提升,在随着解放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后,他们也正式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的甚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们几乎在各个岗位都有建树,从师长到基层战士,从坦克兵到步兵,从汽车兵到卫生员,但不管是在哪个岗位,他们都在为中国民族解放事业“发光发热”。
东北民主联军的朝鲜将士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等战役,谱写出众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其中,在我第四野战军队伍中,几乎各部都有朝鲜官兵,他们不但参加剿匪任务,还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战火淬炼出无数的战斗英雄。
这些友人在中国参与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我国人民过上和平稳定的日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只是因为后期朝鲜战争爆发,他们才回到自己的祖国,完成未尽的大业。
在四野中,一共有156师,164师和166师三个朝鲜族师,后两者当时驻扎在东北,随时都可以移交给朝鲜,如果朝鲜方面暂时不需要用兵,我方可以继续组训和提供后勤保障,一旦朝方有需要,就完好无缺地将他们送回到朝鲜,至于156师,当时在我国长江流域同国军的残军败将进行作战,等战事一停,就可以立刻将他们送回朝鲜。
解放战争进入尾期后,这三个朝鲜族师共计5万余人全部安然回到朝鲜,他们被改编后战力不减,在同韩军作战时,他们都成了战场上的王牌部队,在初期作战时,表现可圈可点,不但利用迂回战术完成了既定作战任务,更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作战精神,全歼了美军一个营兵力,此举直接打乱了美军的战术安排。
在这些返朝士兵的努力下,韩美联军被赶至朝鲜半岛南部釜山一带的狭长区域,朝鲜占得半岛九成的人口和领土。美军指挥官将这批从中国战场回来的朝鲜族士兵称为“实施最坚决,计划最完美”的斩首者。一直到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实施仁川登陆计划后,战场局势才得以逆转。
虽然朝鲜人民军在被美军打到鸭绿江畔,两军之间不论在人数还是装备上都很悬殊,并不能只靠一两个精锐部队就能弥补差距,但毫无疑问,这三个朝鲜族师是中朝两国在共同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友好合作的产物。
说了这么多朝鲜对我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最重要的一点,还属于物资供应方面。
前文也说了我军当时几乎是徒手前往东北解放区,急缺弹药,粮食,服装等物资,我军前线指挥官亲自来到朝鲜,向金日成提出武器供应一事。
金日成不假思索就同意立刻向东北民主联军供应数万支枪,几十万发子弹,并派手下得力干将亲自这批物资押送到我军手中,足以看出朝方对我军的重视,有时我军需要大量铝,棉,丙酮等军需物资时,考虑到前方战线吃紧,朝方不惜停开自己的客运列车,改为我军紧急装运。
我军正是基于朝鲜提供的各项帮助,才能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劣势地位逐渐扭转战局,迅速掌握了东北,华北甚至全国战场的主动权。
我军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解放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并建立了新中国,朝鲜功不可没。那么新中国刚刚成立,为何就要抗美援朝?
中国和朝鲜自古以来就唇齿相依,关系非常特殊,缺一不可,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后,中国政府就已经发出严正声明,要求美国停止越界行为,否则中方将采取必要行动,但美国浑然不顾我方多次警告,依然我行我素,将大军推进至中朝边境,甚至想试探中国底线,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地区。
刚刚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我军,怎么能容忍别国肆意妄为?就像我们老一辈革命家所说:“只要是老虎人,它肯定会吃人,就看它的胃口如何,什么时候会吃罢了!”
尽管美国没有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但是它已经将第七舰队横插在台湾海峡,阻挠我国统一大业,如若我国不出兵,美国将彻底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将对新中国的安全构成致命威胁。
当时的东北重工业基础最好,交通条件最优,但它毗邻朝鲜,美军将会时常派战机来此片区域的高空进行袭扰,东北相当于坐在了“火药桶”上。10月19日,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中国人用实际行动向朝鲜展示了何为报恩,即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虽然作战初期,中美两军武器装备相差悬殊,但是我军自诞生之日起,碰到的都是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不论是蒋介石领导的国军,还是日军,我军都迎难而上,越打越强,越打越有信心,敌人“馈赠”给我军的物资也就越多。
在前几次战役中,我军用“铁脚板”跑赢了美军的汽车轱辘,即38军113师仅用14个小时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上急行军70多公里(直线距离,实际不止),围歼无数敌军,间接导致美军指挥官翻车死亡,这一仗打出了国威,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据参加过战役并幸存的美国老兵说道:“对面的中国士兵很多人都只穿了一双单鞋,甚至有的连袜子都没有,他们的脚都被冻得又黑又肿,身上穿的衣服非常薄,很难想象他们还能朝着我们这边发起进攻,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这场仗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赢了!”
近3年的战争中,两百多万轮换的志愿军将士同朝鲜人民军共同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无论敌人火力网多么强大,中朝联军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我军涌现出无数像杨根思,黄继光这样的战斗英雄,正是有他们在前线流血牺牲,国内才有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国人才不用再经历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那段日子。
无论是发生在我国的解放战争,还是在朝鲜的抗美援朝战争,都是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见证,我们自然知道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但也不能忘记朝鲜军民为我国作出的巨大贡献,谨以此文向在两国革命中作出巨大牺牲的前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