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爸爸回来了》节目中,体操冠军李小鹏应对女儿奥莉发脾气的妙招“Time Out”吗?他会把愤怒的奥莉拉到家里固定的某个角落,让她面向墙冷静下来,之后再耐心地讲道理。
《妈妈是超人》节目中,也有家长利用“爱的小屋”来“惩罚”发脾气的孩子。
《超级育儿师》里也建议家长用“惩罚椅”的方式应对发脾气的孩子。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只是在运用Time Out时,可能存在误区。
后台有位妈妈求助,说在家里某个角落的地面上画了条张着嘴的大鲨鱼,每次孩子发火闹脾气,自己受不了时就让她站在那里,任凭孩子怎么哭都不予理会,每次孩子想走出就强硬抱回去!
“妈妈,我错了!妈!你没听见吗?我错了!”伴随着吼叫和哭声,她和孩子似乎都筋疲力尽。
直到孩子抽抽搭搭地寻求抱抱,她又会装作漫不经心地抱起孩子,问上一句:你错没?
这位家长很无奈,每次似乎都是自己在妥协,孩子也越来越“放肆”,她在想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01Time Out不等于“关禁闭”,它到底是什么?“Time Out”这个词,最开始用在足球或篮球运动上,被用来叫停场上运动员,暂时停止!也被翻译为“计时隔离”。在育儿上的作用,主要是打断孩子错误的行为,在这段时间里,阻断孩子的所有游戏、奖励方式,甚至完全不予关注。
然而,这样的方式慢慢推广后,却出现了问题,家长突然发现孩子经过这一番折腾后,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只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惩罚。
其实,从正面管教的角度来讲,是家长误解了这个育儿技巧,使用中犯了错误,到底错在哪里了呢?
02使用Time Out的常见误区1)把技巧惩罚变成了语言威胁
很多家长生气时都会说这样的话:“你再……我就……”、“我告诉你,你敢……就马上……”
这样的话看似有力度有权威,但带着满满的威胁,家长把自己从这个事件中抽离了出来,站在权威的角度指责孩子,用威胁的口吻强化孩子的弱点,使其只能暂时接受。
但这种接受背后,是孩子心中的不满和无助,只能增加紧张情绪,在慌乱中让行为更加叛逆。
要知道,孩子发脾气或犯错时,他们也是害怕和缺少安全感的,这时家长再威胁只会火上浇火。
2)一点小错误也要“Time Out”
在家长眼中,好像每个孩子都会犯很多错误,有些错误触犯原则,有些错误无关紧要。
但只要孩子犯错,家长的神经马上就会紧绷起来,不自觉启动“惩罚机制”,认为只要惩罚,孩子就会听话。
孩子不好好吃饭,“Time Out”;孩子有点小任性“Time Out”……
只要不符合心意,马上就惩罚,但实质上“Time Out”的宗旨是为了让孩子在这段时间冷静,反思自己的做法,总结自己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仔细想一想,孩子犯错时,是不是你自己更不冷静?更容易被“引爆”?也许你更应该“Time Out”。
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会偏离“计时隔离”的初衷,对孩子的伤害反而比吼叫更大。
03错用Time Out的危害1)孩子看似知错,平静后却隐藏着过激行为
很少有家长会在乎犯错之后孩子的情绪去哪儿了,但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有位家长运用“Time Out”时发现,孩子最开始很抗拒,几次都想跑出隔离角落,过了一段时间就停止了反抗,开始大喊:妈妈,你看我!我可以去玩了吗?
妈妈并不理睬,孩子又开始大喊:妈妈,我知道自己错了!随后委屈巴巴地说了好几次。
妈妈看孩子的态度还不错,就停止了“Time Out”,可这之后孩子玩小汽车时有了如下的对话:我就撞你,你个坏蛋!把汽车扔向远处,然后哈哈大笑。
只要自己做不到的就要毁掉,如果别的小朋友犯错,他也会马上就说:我打你,你就是做的得不对,你会挨打!
这一系列行为,其实就是在“Time Out”留下的“后遗症”。
家长没有照顾到使用技巧,从而使孩子的情绪深深藏在了身体里,慢慢变成潜意识,在今后的行为中显现出来。
2)消极情绪被打压,造成心理阴影
当家长总使用错误的惩罚技巧时,孩子就会积累很多恐惧,导致孩子看见别人受到指责批评时,就会联想到自己被惩罚的场景,进而出现“假想恐惧”。
这种恐惧会影响孩子对于外界刺激的下意识反应,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被打击,慢慢变得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好,很在意他人的眼光。
据调查,80%的心理疾病都来源于童年时留下的阴影,成年时脱离家长的束缚后控制不住自己,从而困在了阴影中。
3)孩子不愿倾诉心声,亲子关系疏离
当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知道错了而惩罚时,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他会想,我想说的都被家长的一声吼给吓走了,我想做的亲密动作,都被强硬推进“Time Out”角落的行为制止了!
总之,孩子犯错时正是最需要爱的时候,也是家长帮孩子建立正确价值观的最佳时期。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行为,讨论解决方法,好好听听愤怒孩子的心声。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做法都有自己的道理。
其实,孩子要的并不多,只想要家长的理解、爱和关注,不要盲目使用惩罚方式。
04“Time Out”虽好,但也要正确使用1)其目的是积极的暂停,而非惩罚
一方面,如果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别人,破坏了环境,或是在此刻不得当,必须要暂停,用平静的情绪想想怎么做。另一方面,“Time Out”不是惩罚的手段,而是帮孩子建立秩序感、价值观的方式,等孩子理清情绪后再解决问题。
我们始终要以“解决问题”的心态进行“暂停”,积极的暂停就是用正向的语言引导孩子接受事实,我们可以说:请你到“Time Out”角落,冷静一下,我们再谈一谈!
也可以在情绪爆发之前,家长自己先冷静好,这样孩子也会慢慢冷静。
2)事先和孩子商讨规则,做好规定和示范
在实行“Time Out”之前,家长要事先和孩子在家里找好实施的角落,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这个角落一定是积极的,我们称之为“积极暂停角”,这里可以有图书或植物,只要一进入到这个角落 ,孩子就会平静,摆脱紧张和恐惧。
家长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的积极暂停角,快速冷静下来,舒缓情绪。
比如爸爸选择的积极暂停角就是阳台,只要和孩子发火或和妻子吵架,就会站到阳台冷静。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积极暂停角命名为“冷静太空”,只要孩子说“我想回冷静太空待一会”,那么家长就会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情绪变化。
召开家庭会议商讨出每个人的积极暂停角,让每个即将发火的家庭成员主动调节情绪,问题会少很多。
3)掌握时机
这个时间是由孩子的年龄决定的,并非越长越好,3岁的孩子一般在3分钟,5岁的孩子就是5分钟。
这里要明确,Time Out最好用在2岁以上的孩子,越大的孩子越要给予更多的独立空间冷静,不要一会一问:你知道错了吗?
如果孩子拒绝在积极暂停角待着,那就让他自己选择一个临时地点,提示他5分钟后再交流。
随着年龄增长,冷静时间可以增加,也可以根据反抗力度增加时间。
但前提是,家长必须一直在身边等待孩子冷静,你可以看书,深呼吸,或者闭眼冥想。
4)给予提示,给予缓冲的时间
家长要时刻保持察觉,孩子发脾气犯错是没有原因的,与其把时间都花在惩罚上,不如好好思考孩子为什么会犯错。
我们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要给他一次选择正确方式的机会,让孩子有权利说出自己的选择。
但当提示后孩子还有攻击性行为,就必须采取强硬一些的方式了。比如说不过家长抬手就打,这种情况下必须严厉但不带情绪地制止,请孩子到积极暂停角冷静。
5)给每次“Time Out”来个小结
每次冷静后,家长都要找到孩子状态好且愿意交流的时候,聊聊想法,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以及自己的希望。
比如:我知道你刚才很生气,我理解你的做法,如果我是你也会很生气。但我希望你在这件事上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发火,但也要解决问题。
当我们学会不用批判的语言总结时,想法就是正向积极的,孩子接收到的就是被接纳和理解,自然就会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Time Out”是一种积极的暂停,也是个需要家长不断练习的育儿技巧。用正向的语言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方法帮孩子接纳“犯错”的自己。
实际上,很多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问题,只有家长学会了爱的技巧,孩子才会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