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ng

愤青是什么意思什么梗 愤青是褒义还是贬义

bang 2022-03-17 300
愤青是什么意思什么梗 愤青是褒义还是贬义摘要: 愤青是什么意思什么梗?你知道愤青是什么意思吗?在生活中或网络中,难免会碰到这些不常使用的词汇,那么这些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小编,通过查询百度百科及其他媒体后,整理如下,并附上知乎上...

愤青是什么意思什么梗?你知道愤青是什么意思吗?在生活中或网络中,难免会碰到这些不常使用的词汇,那么这些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小编,通过查询百度百科及其他媒体后,整理如下,并附上知乎上对于愤青的相关评论,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愤青等相关知识吧。

愤青是什么意思?

愤青(Angry Young Man),全称“愤怒青年”,指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由于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顾名思义,“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言论和行动的青年。

愤青的由来定义

愤青(英文:Angry Young Men),是“愤怒青年”的简称。“愤青”之名的由来,至今众说纷纭。不过,英文“Angry Young Man”这个专有词组,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就已经出现,指的是一班思想激进的作家,其较著名的作品有John Osbourne 1965年的剧作《愤怒的回顾》(Look Back in Anger)。

什么是“愤青”,古代“愤青”与现代“愤青”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怎样看待现代“愤青”现象?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大国外交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愤青”现象: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由于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顾名思义,“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想、言论和行动的青年。

愤青基本分类

较为科学的分法是应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根据倾向性将愤青分为A、B、C三类,即A型民族主义愤青、B型民权主义愤青和C型民生主义愤青,由此便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推导出四小类即AB或BA型民族民权主义愤青、AC或CA型民族民生主义愤青、BC或CB型民权民生主义愤青和综合ABC型的三民主义愤青。二十一世纪的“愤青”大多上网,但也有一些“愤青”依然会走上街头,激烈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情绪。

愤青辞典

愤青即愤怒青年,英文The Angry Young,中文称谓发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指某个躁动社会种群,或指个人一生之中的某个阶段,通常与荷尔蒙相关。不同时代不同愤青,“文革”愤青是造**有理的红卫兵,80愤青是摇滚青年,90愤青是顶鸡冠头的朋克。新世纪愤青为网络拍板块者。

分50后,60/70后和80后三个世代。50后如牟其中、杨小凯们年少时曾写下《中国将向何处去》,80后韩寒、郭敬明们会写畅销书。50后下过乡、进过厂、扛过枪,80后上过学、跨过洋、泡过网,当这两代父子关系的愤青掐在一起时,60/70后在一旁劝架。

愤青性质

此外,也有一种说法,“愤青”一词的词义应当定性为奋斗的青年。年轻人要有一种向上的奋斗激情,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敢于与社会不良的现象作斗争。祖国的未来,全都寄托在青年人的身上。

但总体来看,年轻人应该多去研究一些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层次理解。而执政者也应当从青年人的思想中发掘出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发展战略。对年轻人的思想定性,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要一棒子打死,要给以正确的引导。

愤青基本特征

“愤青”同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化、简单化。“愤青”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喜欢谩骂,不喜思辨,不善于推理论证。

二是标榜爱国。中国的“愤青”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乃至第一强国。他们不喜欢取得西方国家国籍的华人,也不喜欢别人对中国人、中国政府及中国文化的批评,不管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谁,也不管人家的批评是否出于善意,更不管批评得有没有道理,一遇批评,马上反驳甚至谩骂。这些“愤青”仇恨西方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天生具有侵略及掠夺本性,亡我中华之心不死。

三是轻言战争。主张采取极端措施,甚至主张以暴力改变社会。

四是拒绝妥协。对外交往一味主张强硬。

“愤青”虽是现代词汇,但“愤青”现象却古已有之,不绝于史。中国千年外交史上的“愤青”现象,无论是古是今,至少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在心态问题上,一直处于心理上的优越高位,以“天朝大国”的心态君临天下;在名实问题上,重虚名,喜高调,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在和战问题上,一味主战,谁主张和,谁就是卖国;在对外交往问题上,一味主张强硬,遇有谈判,不顾自身实力和对方诉求,漫天要价,狮子大开口,视任何妥协为软弱;在人际关系上,自以为高人一等,标榜爱国,凭个人好恶划线,谁不与其站在一边,谁就是叛国贼;在思想方法上,超越实际,极端偏激,唯我正确,有浓厚的“左”的色彩。

“愤青”并非“愤怒”与“青年”的简单之和,把“愤青”理解为“愤怒的青年”不完全准确。比如,人们并不愿将文化程度有限的青年人视为“愤青”,即使他借着酒劲正在街上大耍威风;人们也不情愿将一个正对村长发脾气的农村青年(姑且假设是张艺谋影片中的秋菊)看成“愤青”。

“愤青”的愤怒对象,通常得与家常行为、世俗生活拉开一段距离,具有超越现实功利的特征,比如为了声援巴勒斯坦人而上街游行,为了反对政府滥用权力而与警察展开街头巷战,都是国外当代“愤青”的常规举动。与国际“愤青”一样,中国“愤青”同样热衷于针对重大的社会或国际事务宣泄不满,表达仇恨,呼唤正义。“愤青”的愤怒,原本就带有“义愤”色彩,体现着青年人天赋的正义感。

知乎上关于愤青的评论

评论一

我觉得愤青应该是个中性词。

百科上说,愤青本是褒义词,但是现在在网络舆论中,感觉越来越把愤青当做一个贬义词。甚至有人喜欢把愤青作为一顶帽子扣在别人身上,以彰显自己的冷静和理智。(此处不针对任何人,只是感觉有这个倾向)

对社会不良现象表示愤怒,并且大家团结起来通过种种途径改变这个现象。这不是于社会有益的吗?

也许大家定义的贬义的愤青就是在前部分做得过度了,对每个现象都要表示不满,而愤怒完之后呢,又不思考去如何改变,只是在嘴上爽爽,好像睥睨了整个中国一样。那么这里就是一个行为程度的问题了。

其实作为一个公民,对不良现象,我们能做的真的太少了。我们能行使的权利就是发表舆论进行监督,或者找相关部门反映。

我想一个人无论多大的年纪,保留对丑恶现象的愤怒之心都是要有的。

如果哪一天我们沉沦在社会的种种肮脏和污浊中,不再思考如何改变这个社会,而是在其中苟延残喘。那不是戴着镣铐跳舞,而是可怕的麻木。

评论二

『愤怒青年』这词,全是彻底被网络暴民给毁了。

这词本意是和革命学生/革命工人接近的,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急先锋,是时代中最有思想的一波人。

结果到现在这词就是个垃圾筐,什么暴民喷子都能往里装,我感觉实在很悲哀。

评论三

愤青在我看来应该解释为愤怒的新生代,其中愤怒是对生活现状不满,新生代是指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人群

我国一大特色:形式主义愤青

我国自高速发展以来,抛下了大批跟不上步伐的社会中下层。这个群体积累了大量的不满。不敢骂zf,怕被查水表。不敢骂高官,怕被人整治。不敢骂老板,怕被穿小鞋。甚至碰上横的都不敢骂,怕被人打。

故,披上一层愤青的皮,骂一骂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外,发一发邪火。就是有的自我催眠的比较厉害,觉得自己是个愤青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跳的比较厉害。

至于真正的愤青,是不站任何立场的。

小编认为

其实现在有很多的正经词语都被网络污化、娱乐化了,比如小姐,鸭子,老司机,开车等等等很多词,所以,网络不可全信,要学会正确辨别。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