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范沐芝,更多军旅文章请关注鹰眼观天。
前段日子,有战友在微信朋友圈晒过去当兵时领津贴费单据,满满的回忆,感觉每一个数字,都被时间酿成了酒,陈年越久,越是醇香!像文物一样弥足珍贵,抿一口,醉人心扉,回味无穷。
1990年冬,我报名参军。通过各种审查体检之后,最后一关就是家访。来我家家访的接兵干部姓韩,说话时一双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的,充满光芒。记得他对我父母说,大叔、大婶,您的儿子交给部队后,日常生活有部队管,吃饭有食堂,穿衣发军装,部队管得严,安全有保障,每月还有津贴费,您二老尽管放心。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二次听到津贴费这个词。第一次是上小学时老师讲雷锋的故事,说雷锋每月部队发的6元“津贴费”省下来为素不相识的大嫂买火车票,为人民公社和辽阳灾区提供支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入伍到宜昌新兵连后,我第一个月的津贴费是21元,比雷锋那个年代多了3倍多。津贴一到手,新兵班王班长就千叮万嘱要我们节约着用,他担心我们胡乱消费。
为了防止新兵们大手大脚,队长要求大家先把钱存班长那儿,什么时候用,到班长那儿支,便于班长管理。家庭条件好的农村兵和城市兵家里经常会寄钱给他们,根本不靠这点津贴费,因此班长在经济上的约束对他们来说是有限的。
我极少外出,新兵连8个月,我到宜昌市区只去过一次,还是班长带队去的。所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消费,津贴费用不完都是由班长攒着的。到新兵连训练结束,我攒下近150块钱,这对于我来说,是生来最大的一笔钱了。
新兵结束后,我分配到了广东湛江。连队有一位我老乡张老兵说,我们处在广东改革开放地区,有驻粤补贴再加上夏天的降温费,津贴会比内地部队领得多。
其实,也没多多少,两者加起来也就27元钱。好在作战连队值夜班有夜餐费,每个晚上1.5元,每个月算起来能多领到30元钱。这些都是不小的诱惑,我就日日盼望早点出徒,能像老兵那样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但不管怎么盼,至少也得经过3个多月的跟班训练,完全合格了才能担负正班,领到所谓的夜餐费。有些战友为了能多赚点夜餐费,甚至承包整个晚上的夜班。
那时候,空勤部队义务兵年限为4年,兵龄费每过一年涨5元,副班长比士兵多5元,班长多15元。再加上涨的军衔费,到最后一年,正常情况下最高也就能领到70元钱。
(更多军旅生活故事,请关注鹰眼观天,欢迎投稿)
九十年代的广东湛江正处于改革开放热火朝天之时,市面流行港片、白话歌曲,街头流行小分头、老板裤、老人头皮鞋,这些时尚的行头像风潮一样影响着每一个躁动的年轻人。
人靠衣衫马靠鞍,当兵的也正值青春年少,帅气逼人,哪个不爱美?外出逛街穿个军装总不妥,不管怎么样都得有那么一两套好衣服。
新兵之间,多数人都是相互借着穿,哪个战友有流行一点的衣服都会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大家外出请看场电影,在公园打打台球,吃个便饭,省着花也得花掉半个月津贴费。
自2013年部队实行两年兵役制改革后,刚入伍的新兵,每个月津贴费明显比我们高得多,而且年年有攀升。
近几年越来越多,每月大概能够过千元。两年义务兵结束后,如果能够留在部队选改为士官,每个月能够领取3000多块钱工资,再加上补贴,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有4000左右。
而且如果职务提升,工资也会增加,除去日常的开销,等退役的时候也能有不小的积蓄。这些都是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带来的成果,很为新时代的战友高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我们那个年代的20多岁到现在战士的20多岁,间隔不过20多年光阴,弹指一挥间,那些关于津贴费的话题已间杂了太多的人生况味,让人想来,不觉嗟叹!
(更多回忆文章,请关注鹰眼观天,欢迎投稿)
鹰眼观察:
这是进入90年代的“老兵”回忆。再往前,80年代初的战士津贴费不足10元,比雷锋高不了几元钱。
而2010年之后,才算有了一个“突飞猛进”。虽说有货币贬值因素,但更多的还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传导”到了军人身上。
而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80年代,之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快于军人津贴和工资的增长。因此,在此之前的“部队要忍耐”政策,让广大军人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历史不应该忘记。
向那些为国为民做出牺牲奉献的军人致敬!
您领过津贴吗?当时是多少?欢迎留言讨论津贴的故事。
(更多精彩时评,请关注鹰眼观天,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