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11米厚的墙在遭到连番的狂轰乱炸后,会不会完好无损呢?反正日本轰了小半年,也只炸出来一个个浅坑。美军投入11340升的燃料和270公斤的TNT进行内部爆破,从外面依旧看不到任何破坏效果。
这就是堪称军事工程学上极富创新的奇葩之作,更是美军最不寻常的堡垒中的战斗机,德拉姆堡。又被称为“水泥战列舰”或“不沉战列舰”。它的这些称谓因何而来?美军为何会修建这么一艘特别的军舰?美日与德拉姆堡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咱们暂且先不聊德拉姆堡的结构,战列舰装备的东西说来说去也都是那些武器,咱就先看看它是怎么硬刚日军炮火小半年的。
1941年12月8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同时日军攻击机群也伺机而动,一举摧毁了美军部署在菲律宾的航空力量,嚣张地对美菲宣战。
由此,第一次菲律宾战役拉开帷幕。彼时的日军宛若被幸运之神附体,海陆空三管齐下,对美军基地和吕宋海军基地进行袭击,摧毁了美军安置在陆地上的 一半重型轰炸机和三分之一的战斗机,战斗一开始美军便损失了不少战斗力。
更为糟糕的是,日军完全掌握了制海制空权,美菲联军的指挥官麦克阿瑟迫于压力,只能通过唯一没有被日军切断的退路,将兵力集中固守在巴丹半岛。
在巴丹半岛上,美菲联军虽然利用岛上的地形,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山地丛林战,但很快因为没有援兵和补给 无奈投降。而日军在攻占巴丹半岛后,才真正见识到了美军防御工事的可怕之处。
从1941年12月29日至1942年1月6日,日军对马尼拉湾口的各个堡垒群实施了猛烈空袭,德拉姆堡于1月2日受到了重点攻击。但是这些海岸炮台十分坚固,在日本的连翻轰炸中并未受到较大损伤,只有其他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受到了严重损坏。而作为体积最小、防御体系却最强大独特的德拉姆堡,更是直接无视了日本的炮弹,掸掸身上的灰照旧是个完美的堡垒。
日本很快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能是心疼自己轰炸机上的弹药,因此暂停了空袭行动,决定展开海上攻势。日军先是征用了一艘汽船,试图对德拉姆堡进行近距离的侦察,寻找它的防御弱点。
1942年2月5日,日军调集4门105毫米加农炮、2门150毫米榴弹炮,对德拉姆堡进行集中轰炸,发射出的炮弹多达上百枚。搞笑的是,精准命中德拉姆堡的100余发炮弹,仅仅只在其厚重的混凝土墙上,留下了几个浅浅的炮坑,根本没有对炮台内部设施造成任何伤害。
日军坚持不懈,一直将炮击持续到了2月底。看着巍然不动的德拉姆堡,他们终于意识到常规的野战火炮,根本无力摧毁美军堡垒,于是暂停炮击,并重新部署兵力,又调来了10门240毫米的重榴弹炮。
这式火炮是当时日本陆军手里威力最大的攻城重炮,仅是一枚炮弹的重量,就高达200公斤,要是这还没法对德拉姆堡造成伤害,日军哭都不知道找谁哭去。
好在老天在这个时候还是比较偏爱日军的,德拉姆堡的火控台在重炮的攻击下,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76毫米的高射炮失去战斗力,一门152毫米的火炮以及炮廊受损,只有356毫米的装甲炮塔承受住了日军的此番攻击,可以对日军反向输出。
此刻的美军虽无造成伤亡人数,可倘若日军一直如此攻掠下去,那就真的穷途末路了,他们只能向上天祈求喘口气的机会。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3月22日,日军将重榴炮弹运往了巴丹半岛,美军岸炮部队终于能够稍微地放松一下,顺而抓紧机会修复受损的火炮,加固工事。
但是人倒霉的时候,喝口凉水都能塞牙,走个路都能被自己的鞋带绊倒。坚守在巴丹半岛的美菲联军投降了,德拉姆堡上的美军彻底孤立无援,成了困斗之兽,炮台再次被日军反复轰炸。
同时自3月24日起,日军还派出了至少50架轰炸机持续空袭。而德拉姆堡因为缺乏目标指示,同时遭受对方的火力压制,根本无法精准反击。
这场火焰风暴足足持续了三周时间,并在5月初到达了巅峰。德拉姆堡的大部分炮台都丧失了战斗力,只剩下少数重炮依然坚挺。5月5日当晚,日军见美军炮台战斗力减去大半,就想“徒手”拼一拼,对德拉姆堡展开登陆作战,万一单车变摩托了呢。
最后,日军别说是换摩托了,直接得了个“堡垒战斗机”,幸运的不能再幸运。虽然在月光的照耀下,美军一眼瞧见搞偷袭的日军,并且展开拦截射击,轰沉了敌方的多艘驳船,杀伤力不容小觑。但屡屡在战役中获胜的日军,就像是密密麻麻的蚂蚁一般,冲走一波还有一波,根本阻挡不住他们上岸的脚步。
因为双方实力太过悬殊,美军寡不敌众。5月6日,美军指挥官温赖特将军宣布所有堡垒投降。此刻的德拉姆堡就算一直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且没有得到任何外部的援助,其主体结构还是完好的,主炮在堡垒投降前的5分钟仍在射击,不负“不沉战列舰”的英名。
当时驻守在德拉姆堡上的美军仅有250名,在日军小半年的连翻轰炸下,只有5人受伤,无一人死亡。由此可见,德拉姆堡的防御体系究竟有多强,厚达11米的墙体真的是特别抗造。
德拉姆堡在建成后二十年间,一直都是静静地在海面上享受阳光的沐浴,没有进行过任何实战。谁承想一上阵,就经历了如此峥嵘的战火,仅靠着这一身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水泥躯体,竟然能在二战中大显异彩。虽然它最终沦陷在日军手中,但它并不是因为日军的轰炸,而是美军的投降。
据战后统计显示,德拉姆堡是二战中受弹最多的堡垒,每平方英寸受弹2发,却依旧毫发无损。那么德拉姆堡为什么会如此坚硬呢?美国又究竟为何创造出如此特殊的军舰呢?
要说德拉姆堡最特殊的地方是哪里,应该就是它的原身本是一座小岛,是美军就地取材打造出堡垒的,而它的经历堪称是一段传奇。1898年,愈发强盛的美国挥动起手中的刀,准备在“世界蛋糕”上强分一大块出来。
衰落已久的西班牙与美国为了争夺菲律宾的殖民权,大打出手,爆发了美西战争。西班牙不出所料成为败者,美国由此吞下了一块蛋糕,甚至准备通过菲律宾,在远东地区扩张势力。
扩充了领土,自然需要进行守护,要不然不就是明摆着让别人来抢嘛。所以从1902年开始,美国陆海军工程部队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湾和苏比克湾大兴土木,耗费了十余年的时间,精心修建了岸防堡垒群,以防敌人进攻。
其中,科雷吉多尔岛的工事规模最大,而作为德拉姆堡前身的埃尔弗赖莱岛,是进行设防的四座岛屿中面积最小的,但它却也意外成为整个防御体系中最独特和最强大的要塞。
埃尔弗赖莱岛在成为德拉姆堡的过程中,承受了混凝土的浇筑攻势,外墙加厚至7.6到11米厚,屋顶为6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因此从外形上看,德拉姆堡就像是一个大型的混凝土战列舰,与美军早期的战列舰外形非常相似。
并且上面装备的炮塔式主炮、炮廓式副炮、笼式火控塔,都显露出世纪之初美式战列舰的设计风格,因此就有了“水泥战列舰”的称号。至于德拉姆堡名字的由来,其实是为了纪念理查德·德拉姆将军,他曾参加过美墨战争、印第安战争和美国内战,在炮台动工的那年去世,说起来还真是有点巧啊。
美军为了最大程度加大德拉姆堡的防护力,还在当初浇筑的混凝土夹层里放上了防弹钢板,这就使得日军从150毫米到240毫米口径的火炮攻击,都起不到多大的杀伤力,因为它们就是在跟加强版的钢板较量。在那个时代,如此厚重的堡垒没有任何海军火器或是空中火力可以将其摧毁。
在炮台方面,美军大约耗时5年,才大致完成德拉姆堡上炮台的主体工程,之后又花费数年时间,对此进行一点点的完善,直到1918年才正式投入使用。德拉姆堡配备的岸炮是356毫米的M1909,是M1907型岸炮的改进型,炮身重量高达63.16吨,最大射程为17600米。毫不夸张地说,足以覆盖菲律宾的整个马尼拉湾口。
在堡垒的顶部,有着呈阶梯状安置的两座装甲炮塔,每座炮塔内都装备了两门重型岸炮。此外,炮台的两侧还各安装了2门152毫米的炮廓式岸炮,炮身重量为8.67吨,最大射程14850米,主要攻击靠近炮台的敌舰,并驱逐敌方的扫雷舰艇,保护己方在附近水域不知的水雷场。
对海上威胁做出相应的应对后,还要考虑如何应对空中火力。美军在炮台的顶部两侧,还设有两座露天炮位,用来安装2门76毫米M1917型高射炮,对敌方展开的空袭进行有效反击。为了以防万一,美军还预留了第三处炮位,便于在作战过程中及时强化自身火力。
德拉姆堡深深根植于海底,炮台又深深根植在堡垒上,拥有无与伦比的防御力,这也使得德拉姆堡是一艘永不沉没的战舰。
德拉姆堡顺利完工后,其防御体系是整个马尼拉湾岸防体系中最全面的,其独特的造型更是比其他堡垒更具威慑力。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空军的迅速发展使得老式海岸炮台的威力越来越低,在空中威胁下逐渐落伍。
但是德拉姆堡几乎并未受到影响,就算它20多年都没动过武,岸炮也都逐渐失去光彩,但它坚硬的外壳始终没有变化,当时任何航空炸弹都没法对其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因为德拉姆堡一直等不来打架的人,所以美军就在炮台顶部,临时搭建了数栋木质的双层营房,用作官兵们的日常居住。这不比什么酒店的海景房好多了,四面都能看到海,晚上还能吹吹寒冷的海风。不过,要是住的时间短,还会觉得新奇舒服。
但是时间一久,官兵们就受不了海上太阳的照射,并且德拉姆堡所在的位置是终年高温的热带,士兵常常只穿着短裤就在户外活动了。整天待在水泥壳子里,跟一群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打交道,他们也实在是难以长期忍受下去。
单单仅从德拉姆堡自身谈起,这个战舰形状的奇葩炮台,经受住了太平洋战争的残酷考验,比真正的钢铁战舰更加牢不可破。随着二战爆发,日军到来,德拉姆堡终于进入真正的作战状态,而在岛屿上的美军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除掉炮台顶部的营房,还真是自己遭了罪还是承担结果啊。
德拉姆堡上的美军在日军登陆之前,争分夺秒地破坏所有火炮,争取不给对方留下一点战利品。但是日军的攻势实在太猛,他们没能来得及摧毁弹药,约200发356毫米炮弹、4200发152毫米炮弹和400发76毫米炮弹被日军缴获。
日军在见识过德拉姆堡的无坚不摧后,自然不会将这个宝贝堡垒弃之不用。毕竟德拉姆堡上除了火炮被破坏外,内部设施基本上完好无损,日军没有理由丢掉这么好的“战列舰”。
不过要说鸡贼,日军真是当仁不让。他们把德拉姆堡上的炮台击坏了,反而让美军战俘来修。当然,这也不排除日军不会修的可能性。
好巧不巧,日军原本还想让战俘修好356毫米岸炮,但是他们手里并没有合适的设备和配件,这如意算盘算是落空了,只能让其保持原状,假装是个好的,用来迷惑以后的对手。
让日军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之后所要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就是美国,他们这假装毫无用处。1945年,美国反过来攻打驻守在德拉姆堡上的日军。毕竟是从自己手里丢出去的堡垒,美军自然清楚德拉姆堡有多难打,因此德拉姆堡是他们最后的进攻目标。
在发动正面进攻前,美军做出了日军三年前的举动,对德拉姆堡进行狂轰乱炸,毫不意外地得到了跟日军曾经一样的结果,无论是轰炸机还是战舰,都啃不动这个混凝土外壳。美军怎么也想不到,曾经德拉姆堡护着他们,如今却将他们狠狠拒之壳外。
虽然日军已经被美军逼得逃无可逃,但却仗着德拉姆堡的坚硬,始终不愿意投降。美军见来硬的不行,就决定智取,使用之前攻克其他堡垒的灌油火攻战术。美军先是用密集射击压制日军的反击,给突击小队创造潜入机会。
突击小队通过搭建起的吊桥式跳板,成功登上德拉姆堡的炮台顶部。然后,突击队员用唯一没被堵上的通风口将11340升燃料灌入炮台,同时放入270公斤TNT和定时装置。
半个小时后,堡垒内部发生了剧烈爆炸,但厚重的混凝土墙隔绝了大部分爆炸声,以至于从外面观察不到任何破坏效果。15分钟后,堡垒内部二次爆炸,巨大的烟柱直冲云霄。随后,德拉姆堡又被大火生生烧了两天,内部仍旧时不时传来爆炸声。
5天后,美军在残骸中找到了日军65具烧焦的尸体。值得一提的是,驻守德拉姆堡的65名日军,是“武藏”号的幸存者。为什么要提这个呢?因为“武藏”号在二战期间就是被美军飞机击沉的,舰上的1021名舰员一同沉入了海底。而唯余幸存的65人成为驻守德拉姆堡的“看门人”,再次不幸地遇上美军,被彻底炸成了焦炭。命运使然下,“武藏”号上的日军注定命丧于美军之手啊。
成为废墟的德拉姆堡,在后续并未得到修缮和开发,更没有像科雷吉多尔岛的美军旧炮台被改建为旅游景点。它只能孤独地守在马尼拉湾口,独自回忆着以往的辉煌岁月。
美军的“不沉战列舰”,用混凝土建造,与日军对轰半年毫发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