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ng

揭秘开国大典前夕北平市的周密警备计划

bang 2021-09-12 125
揭秘开国大典前夕北平市的周密警备计划摘要: 解放前的北平,是国民党统治华北的军事政治中心,也是国民党特务活动中心。当时,这里麇集着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二厅、党通局、傅作义华北“剿总”二处、阎锡山特务系统和美英国际间课等...

解放前的北平,是国民党统治华北的军事政治中心,也是国民党特务活动中心。当时,这里麇集着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二厅、党通局、傅作义华北“剿总”二处、阎锡山特务系统和美英国际间课等8大特务系统,110多个单位,特务近万人。还有国民党、青年党等反动党团骨干分子600人。

揭秘开国大典前夕北平市的周密警备计划

解放军与傅作义部队起义官兵交接北平防务

随着三大战役的迅猛展开,北平解放前夕,又有一批国民党特务骨干分别从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逃亡到这里,北平的国民党骨干和特务分子总数几乎达到2万人。大批国民党特务采取“整退零进”“多层次多战线潜伏网”等策略潜伏下来,伺机从事破坏和暗杀活动。另外,国民党从台湾直接派遣了一批以刺杀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高级干部为主要目标的行动小组,如北平和平解放初期3次潜入北平的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华北特派员”段云鹏组成的“华北行动组”等,他们的暗杀名单中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以及李济深等20余人。

针对上述情况,北平市委一进城就发出“安定社会秩序,消灭混乱现象”的指示。在中共北平市委和市军管会领导下,北平市公安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肃清反革命特务工作,执行党对敌特分子的政策以及宽大和镇压相结合的方针,肃特工作收到显著效果。1949年2月至9月,共侦破重大特务案件156起,逮捕首要特务600余名。3月至6月,共登记特务人员3533名。北平国民党特务核心——国防部保密局北平站站长徐宗尧的秘密自首,带动了一大批特务秘密自首登记,动摇了他们的“应变潜伏”破坏计划,并迅速使之走向失败。同时,缴获敌特电台407部,枪1590支,炸药2.5吨,证件1.5万余件。

“张荫梧案件”,是公安机关入城后侦破的第一宗重大案件。

揭秘开国大典前夕北平市的周密警备计划

张荫梧

张荫梧(1891-1949),字桐轩,河北博野人,国民党陆军上将。曾任晋军师长、军长、北平警备司令、北平市长等职。抗战初期,任河北民军总指挥,曾多次与八路军发生摩擦,被毛泽东称为“磨擦专家”。抗战后期,任冀察战区总参议兼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国共内战期间,任京汉路北段护路司令、华北剿总上将参议。

1948年底,张荫梧在北平和平解放前组织“华北民众自救会”,下设若干组织,张荫梧自任“华北敌后游击策动委员会”主任。他联络各地国民党地方团队号称9万人,企图取代傅作义在北平及华北的地位,密谋拉队伍上山打游击,与共产党、解放军顽抗到底。北平解放后,张荫梧虽然公开声明解散“民众自救会”,实际上却转入地下活动。市公安局通过内线敦促他交出全部武器,放弃与人民为敌的立场,但他置若罔闻。这种情况下,北平市军管会命令市公安二处“应立即逮捕张荫梧”。2月15日,执行科科长常真以叶剑英主任的“代表”身份,把张荫梧从府右街四存中学“邀请”出来,用汽车送到二处。审讯时,张荫梧很快便招认。根据张的招供,二处连夜全线出击,将该集团主犯佟寿山、张建侯、李国昌、金明甫、马希援、赵连庆等9人逮捕归案,同时缴获轻机枪3挺,卡宾枪2支、长枪229支、掷弹筒1个、手榴弹2箱、电台1部等。全部行动没费一枪一弹,便粉碎了张荫梧阴谋暴动集团。

揭秘开国大典前夕北平市的周密警备计划

从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到10月1日开国大典期间的警卫任务,由中央公安纵队和北平市公安局共同负责。为确保会议和大典期间的绝对安全,警卫部门处于战时状态,对大会的会场四周以及北平市内、郊区有计划地进行严密监控。许多警卫战士几天几夜没有休息,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连续执勤十几个小时是常事,却没有一个人抱怨。各级干部更忙,值班、查勤,有时候还亲自站岗,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中央公安纵队第1师、第2师共七八千人,在司令员兼第1师师长吴烈、政委邹衍指挥下,在北平市内和郊区广泛设岗,组成巡逻组,牢牢控制市内各制高点(当时各城门楼、六国饭店、北京饭店是市内较高建筑)和重点区域。驻中南海的两个警卫营,在大会警卫处直接领导下担负会场周围的保卫和整个中南海内部的警戒。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期间,两个警卫营除按原有计划警戒外,在重要的和复杂的地方增设33个固定哨和3个游动哨。

中央公安纵队开展普遍巡逻,每个战士下岗后都自动在防区内巡逻、搜索,以防任何细小的意外发生。工兵班每天进行会场内外的安全检查,以防敌人埋设爆炸物;派出一个排在防空区域内外进行安全检查,严防敌人埋设爆炸物;派出一个排在防空地区挖掘200余米的防空壕。第1师负责复兴门西侧、安定门右侧、宣武门右侧3个防空区域的警戒和防空工事的看守任务。第2师派出了43名干部、战士参加政协大会警务处工作,担负大会会场内部和代表的随身警卫。10月1日开国大典时,第1师、第2师又担负了天安门前周围13个制高点的控制任务。两个警卫营担负了天安门上下的警卫任务。

北平市公安局根据中共中央和军委公安部指示,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针全力担负起警卫任务。7月18日,市公安局成立“临时保卫大队”,简称“便衣警卫队”。便衣警卫队队部设在北长街一处没收的国民党官员旧宅里,成员有的来自华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干部训练班,有的来自华北军区司令部二处便衣队,还有的来自平津纠察总队便衣队和市公安局二处侦查科机动队,共计270余人。9月1日,以便衣警卫队为基础,成立警卫科,慕丰韵任科长,李宁任副科长,隶属于中南海保卫处。遵照军委公安部指示,便衣警卫队承担保卫新政协和开国大典的任务。根据保卫工作需要,共设立16处据点,派出便衣警卫人员29名,他们化装成三轮车夫、修鞋匠、水果摊贩、卖小吃的、卖烟的、修脚踏车的,并在各据点设游动便衣勤务,担任各据点之间的联络工作与沿途警卫任务。在中山公园内设置一个秘密情报站,专门负责收集警卫情报,及时与中南海警卫处联系。

揭秘开国大典前夕北平市的周密警备计划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期间,暗藏的特务蠢蠢欲动,会场内外的保卫工作异常紧张。保卫部门积极侦查搜捕暗藏的特务分子,在十几天的工作中,仅在西郊即查获逮捕反革命分子7名,发现嫌疑分子36名,搜缴隐匿枪支23支、手榴弹10枚。特别是对中央领导人经常经过的马路,防范更加严密。所有驻城内、城外的部队都加强戒备,防止暗藏的敌人乘机破坏。这期间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1949年9月24日,天刚蒙蒙亮,秋日的北平街道上人不是很多。前门大街上,一个农民模样的人,挑着一对沉甸甸的荆条箩筐,朝着亚洲饭店(后改名前门饭店)走来。

“你是干什么的?”饭店门口执勤的解放军战士拦住这位“农民”。

“同志,你好!俺叫吴瑞金,给饭店送菜的、送菜的。”吴瑞金边点头边回答。

菜是真新鲜真水灵,叶子上还挂着水珠,看得出来,是刚从地里摘下来的。执勤战士边检查边继续盘问:“菜挺鲜呀!谁叫你送的?”

“喔,是王强,王强叫我送的。”吴瑞金不慌不忙地说。

原来,来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准备出席开国大典的一些代表住在亚洲饭店。由于饭店每天需要大量新鲜蔬菜,采购员为了方便,经常预约郊区的一些菜农来送菜,经过安全检查后,执勤战士都会让他们进去。

亚洲饭店确实有个采购员叫王强。菜没问题,人也对上了,执勤战士挥手示意吴瑞金进去。吴瑞金边点头感谢,边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一切显得那么平常、自然。就在这一刹那,执勤战士发现了破绽:不对呀,这人胳膊怎么又白又胖?农民天天在地里干活,风吹日晒的,不会这样白呀。想到这些,执勤战士心里一紧,赶忙叫住了吴瑞金:“站住!先别进去!跟我来一趟。”

吴瑞金被带进值班室进行审讯。刚开始,人名、地名、菜名,吴瑞金答得都对。随着审讯的深入,破绽越来越多:菜怎么种?村里情况怎样?都有啥人?吴瑞金开始吞吞吐吐,透着一股子紧张。突然,他说了声“我渴了”,掏出水壶,抬手送到嘴边。说时迟那时快,一名战士迅速冲过去,一把夺下水壶。原来这家伙企图服毒自杀。再一搜身,从他身上搜出了定时炸弹。

原来,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为了破坏新政协会议和即将举行的开国大典,密令北平潜伏特务吴瑞金以送菜为名,潜入亚洲饭店,进行暗杀破坏。这个计划可谓周密,但还是被火眼金睛的执勤战士识破了。毛人凤心有不甘,又密令特务“四处开花”搞暗杀,妄图破坏开国大典。

揭秘开国大典前夕北平市的周密警备计划

当年抓捕特务的场景(资料图片)

还有一次,公安中央纵队1师2团排长刘拴虎,一身普通市民的打扮,在天安门广场附近巡逻。夜幕降临,地上的一个烟头引起他的注意。捡起来一看,是“飞马”牌香烟。“飞马”牌香烟是新四军4师供给部“新群烟草公司”1943年开始生产的,沦陷区的老百姓管它叫“四爷的烟”,当时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也抽过。刘拴虎仔细观察了留在地上的皮鞋印,又从扔烟头的地方四望,心里不免产生了疑问:北平老百姓很少抽这牌子的烟呀。那么,这是谁扔的烟头?他到这里来干什么?

此后,刘拴虎每天都到这里来转转。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五天,一个头戴礼帽的人出现在他的视野内。远远望去,这人低头在画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画的是路线图。于是,刘拴虎上前查问:“你是干啥的?画的是啥图呀?”没承想此人抬头瞧了一眼刘拴虎,二话不说,掏出匕首就刺。

刘拴虎在延安时就是中央警卫团战士,擒拿格斗技艺高超。只见他闪身,躲开刺来的匕首,右手抓住这人的胳膊,就势一扭,脚下一个绊子,左手一推,匕首“当啷”掉地的同时,这个人也一个嘴啃泥,摔在地上,束手就擒。

经过突击审讯,这人叫王以才,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华北督察二组北平情报组的特务,他的任务就是绘制路线图,准备开国大典时,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车队实施爆炸。

随后,公安中央纵队、北平纠察总队、北平市公安局,对北平城里每一条街道、每一条胡同进行拉网式排查,又先后逮捕了国民党党通局北平区第二分局行动组杨金富等14名案犯,捕获惯匪、恶霸3000余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

开国大典当天,公开的警卫工作由公安总队担任;便衣警卫队一部分分散到游行队伍中,进行随机控制,以防出现意外险情,另一部分与有关派出所共同负责会场周围制高点的控制。北平市公安局局长谭政文在局里专门开了两天会,研究布置大会内外的各项安全保卫工作,仅观礼台周围,就从公安部队调派了1000多名便衣警卫。华北局保卫处还以开国大典筹备会保卫处的名义,成立学生纠察队,将绣着黄色大字“纠察队第一大队”的红旗授给华北大学,为每个学生纠察队员戴上纠察队的胸章。

揭秘开国大典前夕北平市的周密警备计划

为便于组织指挥,军委公安部、市公安局在天安门西观礼台下设立大会临时指挥部,军委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任总指挥,市公安局三处副处长武创辰等任副总指挥。他们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天安门城楼上和天安门往东至东单,南至崇文门、前门由军委公安部负责;天安门以北至景山、西到长安街,东至南、北河沿由北平市公安局二处负责;故宫内由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负责;公安总队派两个连负责控制路口,中心会场外围,由各分局、派出所组织民警和群众治安积极分子分段巡逻,昼夜不停。各单位于9月30日做了一次全面检查和演练,从天安门城楼到新搭起来的观礼台都用扫雷器搜索了一遍,排除危险后,晚12点左右开始对所有典礼场所进行清场、戒严。

群众游行队伍人数众多,确保游行队伍安全有序通过很重要。大典当天,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刘仁始终站在东三座门那里负责指挥。为避免群众过于兴奋发生拥挤,他特意关照,踩掉鞋子也不要弯腰去捡以免发生混乱。但这种拥挤造成混乱的现象,后来还是发生了。10月1日下午,当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时,金水桥以南的许多群众为了看清领袖,一下子涌向了天安门。虽然金水桥以南事先设有标兵线,但无法挡住潮水般涌来的群众,一时秩序大乱,桥栏杆被挤得直摇晃,如果栏杆被挤断,许多群众就要掉进金水河里,情况非常危急……军委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当机立断,迅速调来两个连的兵力,将拥挤的群众堵住、疏散,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开国大典的安全保卫工作中,防空相当重要。8月15日,军委航空局在北平南苑机场成立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能担负作战任务的战斗机飞行中队。同时,中央军委组建起全国范围的无线电防空站网络,负责监视敌机和传递情报。这些“千里眼”“顺风耳”从南到北,全神贯注地监视着祖国东南方向的万里长空……

为保证大典当日天安门地区空域绝对安全,聂荣臻下令,将能调集的高炮部队都调集到北平周围,选择制高点,对空火力网严阵以待。朱德、聂荣臻还决定,飞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飞机,有4架飞机带弹接受检阅,一旦敌机来袭就立即拦击。

揭秘开国大典前夕北平市的周密警备计划

另外,还有一个绝密行动之杀手锏方案。阅兵副总指挥杨成武召集华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三科科长张鼎中及防空部队负责城区和检阅防空的副团长于凯,在天安门城楼上开了一个小型秘密会议。杨成武布置在天安门城楼下的后方空地,即端门前西侧广场设一射击点,用汽车和木板围起来做伪装,放置4门高射炮,以防万一。杨成武称之为“开国大典对空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

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曾经为此召开军事会议,其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提出以120架飞机编队空袭北平破坏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计划。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周密部署,国民党的飞机既要冒着通过大陆空中和地面防空力量打击的风险,又要冒着能否夜航返回的危险。最后,蒋介石不得不下令取消计划。

揭秘开国大典前夕北平市的周密警备计划

开国大典当天晚上,北京革命群众高举彩灯,载歌载舞地游行。

事实证明,大典保卫工作圆满成功,从白天的大典,到晚上的联欢,都没有发生大事故,得到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肯定。朱德称赞“警卫战士忠诚可靠”,周恩来赞誉他们是“埋头英雄”。

本文据《开国大典》(胡占君等 著)一书中的内容编辑整理,原文有删减。转载请注明来源。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