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中,贺龙元帅可谓是既讲原则又重情义的将军,他认为,将“原则”高挂起来六亲不认的人是虚伪的,也是不现实的。在贺龙一生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历程之中,他善于平衡“原则”和“情义”之间的关系,做到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辩证统一,他的许多故事依然在他曾经走过的革命地点被人世代传颂。
情义感天:少年贺龙与“张骡客”的兄弟之交
贺龙自幼便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孩子,年仅十三岁就开始当“骡子客”,帮人运输货物以谋生计。由于他年纪小,因此走上这条道路之后他吃了很多苦,官兵和奸商的敲诈勒索就暂且不提,在路上还会遇到土匪的打家劫舍。尽管如此,当“骡子客”的贺龙却并没有消磨掉贺龙的心性,他一路上结交各路豪杰,广开门路。渐渐地他的朋友多了,生意虽不说蒸蒸日上,也基本能够达到小康水平。在走南闯北“骡子客”们的影响之下,贺龙的身上渐渐多出几分侠义豪气。
在贺龙结交的“骡子客”之中,有一位“张骡客”对他影响最深。“张骡客”原名张盛勋,湖北鹤峰县人,从小就开始赶骡子。1910年4月,32岁的张盛勋赶着四匹骡子向石门县附近的“太和号”茶铺运送盐袋,在一天黄昏时分,张盛勋刚刚来到一家旅店休息,刚刚喂完自己的骡子,就发现从门口进来一个年纪不大的十三岁少年,他手里拿着一捆干草,背后还有着一匹驮着货物的小骡子。
张盛勋大感好奇,于是悄悄观察了他一阵子。只见这位少年手脚麻利地用铡刀切好干草,熟练地饲喂自己的小骡子,看样子已经入行一段时间了,张盛勋心中不禁暗中赞叹道:“这么小的伢子(湖南方言,指小孩子)也出来赶骡子了!”
于是张盛勋主动上前搭话问:“小伙子,你姓什么?”
“老板,我姓贺!”贺龙高声回答说。
张盛勋急忙摆摆手说:“我哪里算什么老板,叫我‘张骡客’就好了。看你这个伢子很不错,我请你吃顿饭吧。”
当时的“骡子客”都讲究“开荤”,也就是吃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赶路一天的内耗,可张盛勋摆了几碟肉菜,却发现贺龙一点也不吃肉,只是啃着自己碗里的玉米粉糊糊,于是张盛勋心疼地问贺龙:“伢子,你咋不吃肉呢?”
贺龙叹气说:“想到家里还有好几口人吃不上肉,我自己又怎么能吃呢?”
张盛勋知道贺龙也是贫苦出身,心中顿时一动,他决定帮助这个孩子。“伢子啊,你这是要去哪里?”
“去鹤峰。”
张盛勋心里一喜,鹤峰正是他的家乡啊。“那以后我们一起赶路好不好?”
少年贺龙难得遇到如此热心的前辈,自然高兴地点头说:“好啊,我最喜欢和年纪大的前辈同行了,因为能多学一些知识。”
张盛勋高兴地说道:“伢子,以后你就跟我走吧。我可是比宣统皇帝大28岁呢!以后我们互相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我赶骡子挣的钱不少,以后你的饭钱我全包了。”
就这样,贺龙和“张骡客”结下了兄弟情义,尽管从年龄上来说,张盛勋都可以当贺龙的父亲了,但平时他从不低看贺龙,将他当自己的亲兄弟看待。在3个月的时间之中,他们赶着骡子闯过了无数盐关,贺龙由此学到了江湖之中的大量规矩。
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之中,张盛勋常常给少年贺龙讲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他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次他赶着骡子上路,后面有两个小偷总是鬼鬼祟祟的,他故意装作不知道,到了晚上歇息的时候,他就好酒好肉招待这两个小偷。到了半夜,这两个小偷跑到隔壁茶馆偷钱,结果被老板当场抓住,被吊在房梁上施以“鸭子扑水”的私刑,被折腾得死去活来。
眼看他们已经遭到了惩罚,而且也是初犯,张盛勋的心肠就软了下来,跑到隔壁茶楼找老板求情:“您数十年以来铺乔修路,无非是想求后嗣,可现在要是杀生的话,可能就求不到后嗣了,请您高抬贵手吧!”在张盛勋的再三劝说之下,老板这才放了两个人,两人感激地询问了张盛勋的姓名之后就连夜离开了。
过了3年之后,张盛勋无意之中又在采花台遇到了这两人,当然两人是“本性难移”,依然干着偷鸡摸狗,打家劫舍的勾当。不过看到了“恩人”,这两人急忙把张盛勋“请”到自己山上的营寨之中住了3天。临别之前,他们两人的“师父”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要不是你的话,我这两个徒儿的骨头早就被拿去敲鼓了。”最后张盛勋补充了一句:“不过,恶人终究也是会有恶报的。”
少年贺龙听着这个故事出了神。“那坏人的报应又是什么呢?”
张盛勋微笑回答说:“这个问题你以后就会明白的。”
到了7月初,贺龙的家人来信,让他回家一趟,于是他就对张盛勋说:“大哥,家里来信有事情让我回去,要和您告别了。”
张盛勋望着少年贺龙眉宇之间气质不凡,于是就不舍得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实话,真的有些舍不得让你离开。不过,天下总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总会要分别的。”
“张大哥对我这么好,以后我一定会报答您。”贺龙动情地许诺。“现在我没有什么好报答您的,我就向上天许个愿,祝你百岁不老。”
二十多年之后,已经成为军长的贺龙再一次回到张盛勋的家乡看望他,两人再次见面之后,贺龙高兴地对张盛勋说:“大哥,现在我的骡子可多了,怎么样,送给你一些吧。”
“不了,我听说你当了军长,很需要那些骡子运输军粮呢,还是让它们留在更有用的地方吧。再说了,我们赶骡人出门在外,最讲究的当然就是一个‘义’字。”
贺龙的两撇黑胡子微微一抖,似乎感觉到有些歉意的样子。“什么军长呀,我还不就是当年给你赶骡子的伢子?张大哥不愿意收骡子的话,那就把这些钱收下吧。”贺龙说着就拿出了一些银元。
谁知张盛勋对他说:“既然我们之间讲的是‘情义’,那么钱就不用提了。你还记得当初你许的愿吗?如果实在要送的话,你就送给我那个愿望好了。”
张盛勋的话让贺龙十分感动,于是他便指天发誓:“好,那我就祝张大哥百岁不老,要是天不遂人愿,我就找老天算账!”似乎上天也听到了贺龙的愿望,这位曾经在少年时期给贺龙留下深刻印象的“张骡客”,活到了102岁,直到1980年才安然去世。
不忘故友:1950年刘冠群来到成都,贺龙急切询问:你老子有饭吃吗?
贺龙元帅向来便是重情重义之人,无论是红军时期和他一起摸爬滚打过来的战士,还是与他多年搭档的政委,他都以礼相待,不忘旧情,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贺龙成为新中国党和国家重要高级干部之后,贺龙也依然如此。
1950年初,贺龙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此时,西南四省刚刚解放,很多工作都百废待兴,比如改编投诚的国民党起义军、剿灭土匪、稳定金融物价,再加上贺龙还要操心解放西藏的相关事宜,因此贺龙身上的担子很重,每天工作都很忙。但就在这种情况下,贺龙依然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余时间,点名要见一位名叫刘冠群的年轻人。
2月25日,接到贺龙的邀请之后,刘冠群从遥远的家乡来到了成都四川省委办公所在地。解放前,这里曾经是国民党特务组织的办公地,也曾经是蒋介石来到成都经常居住的地方,但现在,解放的春风已经吹入了成都这片富饶的天府之国,这里如今已经成为了解放大西南、解放西藏的前沿指挥中心。
来到会客室之后,刘冠群坐在椅子上等待着贺龙司令员的会见。虽然他也很想早点见到贺龙,但他听周围同志们说了,在自己的前面还有很多人需要接见,这其中有七八个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将领,自己只不过是刚刚参加革命工作的热血青年,有什么可着急的呢?随着等待时间的流逝,这位青年低头开始打起了瞌睡,往日自己父亲和贺龙的点点滴滴再一次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刘冠群的父亲名叫刘达五,与贺龙一起参加过辛亥革命,也是贺龙起家时的老战士。后来,他跟随贺龙南征北战数十年,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长征,后来因为在一次战斗之中双腿残疾而不得不退位回家。在家中,他始终保持着高洁的革命意志,宁可在家乡做一名穷困潦倒的石匠,也不肯向国民党反动派低头屈膝。
片刻之后,刘达五猛然从恍惚的睡眠之中清醒过来,这时他看到司令部的一位工作人员招呼他上二楼,看来马上就要轮到自己了。刘冠群掩饰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他心中很清楚,贺龙元帅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见自己,足可见贺龙元帅是多么地重情重义!
走入贺龙的办公室之后,刘冠群终于见到了照片之中梦寐以求的贺龙司令员,激动之下,他急忙向贺龙行礼。
可还没有等刘冠群直起腰来,贺龙就一把将他拉过自己的身边,然后仔仔细细打量着他的全身,一边打量一边点头说:“嗯,像,太像了!眉毛、鼻子都像你老子,不过就是身体没有他强壮啊。”望着故友之子站在自己的面前,贺龙叹息一声,刘冠群的身影勾起了他的无限遐思。“今年多大了?”
“27岁。”虽然贺龙元帅很随便的样子,可刘冠群还是很紧张地站在原地,显得有些羞涩和拘谨。
“你父亲今年多大了?”贺龙流露出忧虑的神色,往日刘达五的情况又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心中很清楚,这位老朋友生活得可能并不好。
“我父亲今年大约七十岁了吧。由于身体残疾,家里没有田也没有房子,就靠他的两只手颤颤巍巍地推着石磨,也就勉强能够糊口吧。”刘冠群不得不实话实说。
听到这个情况,贺龙再也忍不住了,他将拿着雪茄的左手猛然一挥,然后大声说:“去,马上给你老子发个电报,就说我说的,让他先来到重庆,让他在重庆等着我!”贺龙行事就是这样雷厉风行,凡是他看不顺眼的事情都要立刻纠正。
可刘冠群却忍住眼泪说道:“司令员,别发了,我爸他去不了重庆。”
“怎么?”
“您忘了,我的父亲在战争年代已经双腿残疾了,现在一步路也走不了,现在全靠他的两只手养活一家人……”在刘冠群的提醒之下,贺龙顿时想起了什么事情一样,泪水顿时在眼眶之中打转。
许久之后,贺龙才轻声呢喃说:“在当初我们开始北伐的时候,部队打到湖北攻击不顺利,于是就撤下来到湖南搞整顿,抓纪律。当时,周逸群负责政治工作,而你老子负责带队练兵。到了后来,我们重新回到武汉,把吴佩孚打得落花流水……”
“可惜就是后来长征的时候石门那一仗,损失太大了!”说到这里,贺龙重重将拳头砸在自己的大腿上。“那一仗,你老子双腿没了,跟随我多年的贺锦斋也牺牲了!他死的时候就和你一样大,才27岁啊。随后,你父亲被秘密转移到汉口治疗,到了后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再次发动攻击,我们从此就失去了联系。”
随后,贺龙站了起来开始在办公室踱步,然后抽着雪茄沉思道:“我看这样好了,你父亲为革命立了这么大功劳,他既然不能去重庆,我就派地方同志去看望他吧,我会嘱咐当地政府好好照顾他的。至于你嘛。”贺龙随后叫进来一位同志,向刘冠群介绍道:“他就是‘革大(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的校长李长路同志,你以后就去那里学习吧。”
等到刘冠群走后,贺龙特地委托十四军军长李成芳同志前往看望居住在云南大理刘达五同志,大理县县长也根据贺龙的嘱托对刘达五一家多有照顾。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由于积劳成疾,刘达五同志还是不幸于1952年就过世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方面的国家大事让贺龙一直腾不出时间看望这位老战友,得知刘达五去世的消息之后,他感到了深深的遗憾,于是转而将这份思念之情寄托在刘冠群身上。十几年以来,贺龙一直关心刘冠群的成长情况,经常委托当地部门给予照顾,甚至在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这件遗憾的事情……
为天下苍生,自当化尽私怨:贺龙重用杀父仇人
贺龙元帅除了义薄云天之外,还能为国家大事放下私人恩怨,甚至于是自己的杀父仇人,只要能够为革命做出贡献,他都一视同仁,从不计较。1925年,贺龙带领北伐军在湖南澧州进行休整,一天,当贺龙和手下的几位旅长讨论如何扩充北伐军队时候,旅长谷青云提出,附近有一支农民武装,浩浩荡荡有数百人,枪支也很丰富,如果能把他们吸引过来,定是北伐军的有力帮手。
可他的话音刚落,贺龙身边的一个人就对贺龙说:“有人能想办法把这支部队拉过来,但只怕贺师长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动怒。”
“是谁?”贺龙立刻询问道。
“柏家厚。”
听到这个名字之后,贺龙的眼中顿时闪烁着无名之火,而比贺龙反应更激烈的几个旅长早已经拍案而起,大声嚷嚷说:“谁不知道他是师座的杀父仇人?我们都恨不得把他抓住扔到蒸笼里蒸熟。”
原来1920年春,贺龙的父亲贺仕道和弟弟贺文掌在前往澧州与当地镇守使沟通弹药事宜,可这一消息不慎走漏风声,被贺龙的死敌谷膏如知晓。5月初,谷膏如集结柏家厚等数百名土匪,在三声潭峡谷设下埋伏,激战之中,贺龙的父亲贺仕道不幸坠溪牺牲,而贺龙的弟弟被土匪抓捕之后被残忍杀害,年仅15岁,如此杀父、杀弟之仇,岂能不报?
可贺龙沉默一会儿之后,安抚了大家的情绪:“不可。现在为天下苍生,为革命事业的成功,应当放下个人私怨。我在建国川军第一师师长的就职仪式上曾经说过一句话:‘龙当激励保卫国民之素质,尽义务于国家’。现在正值孙中山北伐大业,我又怎敢以私仇废三民主义?”
于是不由分说,贺龙就找人写信去与这位杀父仇人柏家厚联系。接到信件之后,柏家厚被贺龙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他立刻对送信者慷慨陈词:“请您立刻转告贺龙师长,他既然能如此不计前嫌,我自当竭尽全力为其分忧!”不久之后,柏家厚就想方设法将这只农民武装拉到了贺龙的麾下,而贺龙也不计前嫌,任命柏家厚为麾下团长,和自己一起参加北伐,贺龙的这种“以德报怨,怨消恨解”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到伟大和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