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ng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永续传承

bang 2021-10-01 143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永续传承摘要: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这是一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2020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这是一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2020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70多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意志不屈

2020年11月,原创话剧《上甘岭》在天津大剧院上演,一位五六岁的小观众在演出结束观众退场时,面向已经落幕的舞台起立敬礼,纯真的眼神、认真的样子令人感动。

话剧以“上甘岭战役”中的坑道为主场景,讲述一位会说山东快书的炊事员老马、坑道里唯一的女卫生员,一位美国战俘和一群志愿军战士,在断粮断水、弹药缺乏、与组织失去联络的狭小坑道内奋力坚守,从一个连打到一个排,再到一个班,最后只剩两人坚守到胜利的故事。

话剧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上甘岭战役的历史背景是真实的。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双方随后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岭发展为局部战役规模。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守住阵地,取得了胜利。

面对这场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残酷战争,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积极参军,广大适龄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大批志愿医疗队、铁路工程队、民工担架队和铁路员工、汽车司机等奔赴朝鲜战场,全国各地都上演着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全国各族人民展现出的崭新精神风貌和炽热爱国情怀,与旧时代的中国形成鲜明对照。新中国不再是一盘散沙、软弱可欺,已经拥有勠力同心、不胜不休的战争意志。

不畏强敌

入朝初期,志愿军装备短缺,武器被称为“万国造”。云山战斗中,志愿军第39军官兵以机关枪对大炮、双腿对摩托车,用劣势装备重创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号称美军“王牌师”的美骑兵第1师。

1950年11月30日,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38军第112师第335团3连在行军过程中与美军遭遇,在毫无工事依托的阵地上,与蜂拥而至的美军展开5个多小时的激战。因久攻不下,美军调集了数十门火炮和近20辆坦克对该连松骨峰阵地进行猛攻,并用飞机投下大量凝固汽油弹,高地被烧成一片火海。

美国“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志愿军官兵就是凭借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依靠“小米加步枪”,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3连全体官兵包括伤员在内,带着满身的火焰奋勇扑向敌军,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最后的武器是枪托、刺刀、石头和牙齿……

在朝鲜上空,志愿军空军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中力量,双方空中作战实力悬殊。一群年轻的雄鹰,凭借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战法,不断在实战中书写传奇,取得令世人震惊的辉煌战绩。

美军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中国士兵是顽强的敌人,他们虽然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携带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及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的粉……但是,他们永远向前作战,奋不顾身……战后,美军对志愿军作出这样的评价: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能用步兵围歼机械化部队的军队,步兵战术堪称巅峰,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做到的奇迹。

军事专家这样评价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上,只有新中国,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拒外来威胁于国门之外,遏侵略凶焰于初临之时;只有新中国,第一次基本依靠自己的力量,卓有成效地维护了和平生存、和平建设与和平发展的权利;只有新中国,第一次出色地履行了对盟友乃至对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义务,鲜明地向朋友,向敌人,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让世界重新开始评价中国,获得世界尊重。纪念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英雄是为了守护正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一个敢于亮剑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尊严。

英雄不朽

2020年9月27日11时18分,一架从韩国仁川机场起飞的中国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机上搭载着117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这是第七批回国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2014年以来,累计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兄弟们,你们终于回来了!”88岁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早已在机场等候,他用嘶哑的声音大声说:“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

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上,一块玻璃幕墙镌刻着英烈模范姓名: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刘光子……他们赤脚涉冰河、单衣卧冰雪,以身堵枪眼、誓死守坑道,不畏生死的壮举,生动诠释了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特级英雄黄继光牺牲处挖掘出来的爆破筒残体至今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为了缅怀英雄、铭记历史到这里参观。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的老兵刘金合在留言簿上认真写道:“参观抗美援朝展览,深受教育和鼓舞,我要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跟党走,永远当人民勤务员。”

在军事博物馆,战斗英雄郑起使用的军号被完好地保存至今。1951年1月,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突破三八线后向汉城方向追击,在釜谷里歼灭英29旅一部,该团7连负责阻击敌军,司号员郑起在连队干部伤亡的情况下代替连长指挥部队,坚守阵地一整天,打退敌人3次冲锋,最后只剩他一人。他把仅有的爆破筒和手榴弹投向敌人后,在关键时刻机智地吹响冲锋号吓退敌人。

“当年釜谷里的军号声始终在我头脑里萦绕,终生难以忘怀。”在《中国国防报》的文章《军号声声裂敌胆》中,郑起感慨道:“昨天,我们在条件极为艰难的背景下,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今天,我们钢多气足骨更硬,要努力吹响奋进号角凝聚伟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铭记历史,缅怀英雄,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和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将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始终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在新的起点上,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经济日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