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历史上,不少优秀的将领都曾创造过颇为精彩的战例,但在解放战争中,由丁盛将军在衡宝战役中率一个师贸然出击,竟阴差阳错搅乱桂军三十万大军的战例,却找不出第二个例子,堪称无法复制的战争奇迹。
那是在1949年秋,林彪率第四野战军发起了衡宝战役,全力追击由“小诸葛”白崇禧统率的数十万桂军。
白崇禧知道麻烦大了,调集手下的全部精锐,摆出一副要跟我军进行决战的架势。
虽然我军此前连战连捷,但林彪此时也不得不慎重,决定让部队暂作休整,查明敌情后再进军。
林彪素来治军严明,部下执行其指令向来是不打折扣的,没想到这次却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
由丁盛率领的四十五军一三五师由于此前打仗太顺手“刹不住车”,再加上电台故障等原因,与军部失去联系,未得到暂停攻击的命令,仍然继续高歌猛进,竟一口气越过了衡宝公路,穿插到了桂军腹地。
也就是说,区区一个一三五师,贸然闯入了桂系三十万大军布下的“铁桶阵”。
按理说来说,一三五师这无异于自投罗网,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坐拥重兵,分分钟可以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置一三五师于死地。
但当他看到一三五师所处的位置后,不由得大吃一惊——这支不怕死的共军部队恰以一把尖刀,竟无比精准地扎在整个桂军防线的中枢神经上。
白崇禧气得暴跳如雷,不得不将原来部署好的阵型打乱,让他手下的第七军、第四十八军各出动二个师夹击一三五师,再命一七六师兜过去抄其后路。
换言之,他调动了五个王牌师,旨在一口吞掉“不知天高地厚”的一三五师,务求速战速决。
当丁盛弄明敌军的动向,得知自己的部队已经冒冒失失闯进三十万大军的纵深时,也不禁惊讶莫名。
下一步怎么办?是迎难而战,是筑阵坚守,还是迅速撤退?
压力全部压在了丁盛身上,但面对这样的绝境,这位素有“丁大胆”之称将军经过冷静分析后,做出了一个完全契合其绰号的决定——既不撤,也不守,就要是跟敌人硬刚到底!
因为丁盛考虑得很清楚:撤,不但根本无望突围,反而有可能遭到敌人重兵伏击;守,当时一三五师附近的地形无所依托,不可能守得住。
只有坚决出战,才有可能在重重围困当中觅得一线生机,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白崇禧原本以为派出五个王牌师合击共军一个师,简直易如反掌,可结果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或许是破釜沉舟的决心激发了一三五师全体将士的求胜欲望和战斗力,或许是桂军五个王牌师都不把对手放在眼里,竟任由一三五师在敌群中左冲右突,将桂军的防线冲了个左支右绌、阵脚大乱!
不可否认的是,一三五师在一系列困难重重的苦战、血战、死战当中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打得极为惨烈。
但这样一来,整个战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林彪这位极具决断力的主帅,得知桂军防线出现莫名其妙的异动后,断定是“擅闯禁地”的一三五师在搅局,当即命令四野三路大军马上结束休整,迅速向南全线出击!
有意思的是,本来已经有些支撑不住的一三五师,得知主力全线出击,顿时士气大振,又变成切断敌人逃路的阻击部队。
此后,四野各路大军势如破竹,如狂风扫落叶一般勇猛出击、连战连捷,而桂军则兵败如山倒。
到了10月10日这个对于国民党来说颇具讽刺意义的日子(“双十协定”签订之日),一三五师四〇五团竟在乱战中端掉了第七军军部,另外歼灭了该军三个特种营,让这支素有“钢七军”之誉的王牌军就被剜掉了“大脑”。
第二天,衡宝战役正式结束,共俘敌三万多名,桂系钢七军、一百军、一二二军均遭遇溃败。可以说,一三五师创下了一个阴差阳错搅乱三十万敌军的神奇战例,成为一个无法复制的战争奇迹。
刘伯承元帅获悉此战经过后,忍不住拍案叫绝:“好一个腰斩七军!”
也正是由于这次神奇的指挥,使得丁盛从此名声大震。六年后,他成为新中国开国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