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国际局势开始悄然发生变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对外方针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那时候,邓小平经过分析判断,认为大规模世界战争不会发生,今后世界发展主题将会是和平与发展。基于这个主题下,军队的转型与改变不可避免。
当时,我国军队人数达到400多万。这对并不处于战时状态下的我国来说,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数字。如此庞大的军人数量,一年的军费开支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提出了军队要腾出力量支援国民经济建设的建议,精简军队结构,减少军费开支。对于邓小平的建议,当时的军委大部分领导也都表示赞同,于是开始磋商裁军的具体人数。经过商议,拿出了裁军30万、50万和70万的三套方案。大部分人同意50万这套方案,但是这套方案送到邓小平手中后,他却说裁军力度应该继续加大。
一时间吃不准人数的中央军委有些手足无措,最后还是邓小平拍板决定裁军100万。这个消息一经确认,国内外都引起了一阵轰动,国外的媒体和报纸甚至争相报道这个消息,而国内则在发愁这100万应该怎么裁,从哪些单位哪些部队进行裁撤。虽然裁员计划和名单已经确定了,但是落实到各个军区,裁军进度也是非常缓慢。有些军官甚至直接顶撞说不接受这个命令。听到这些消息,邓小平很是生气地说:“部队头头说不通不听调遣的话,就把头头换了,反正一定要把裁军计划落实到位”,可见中央的决心。
1985年,在裁军的决定下达后,中央军委经过开会讨论,决定先撤销福州军区。福州军区是一个老军区,地处沿海第一线,是我军在海边的门户,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长期有大量部队驻扎。当得知福州军区要被撤销时,很多人舍不得军区,部队中还有人找到当时的司令员江拥辉将军,希望他能向上说说情,不要取消军区。
虽然自己也很舍不得,但理解中央决策的江拥辉将军,并没有答应老部下说情的请求。而且对他们说:“我不会去找门路,你们也不要再来找我,更不要去别处找关系,我们身为军人,都应该服从上面的命令”。后来在当地官兵的配合下,对福州军区裁撤工作顺利完成。
而在这之后,另一个体量较大的部队也被裁撤,那就是铁道兵部队。铁道兵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殊兵种,在战争时代有着非常辉煌的成绩。铁道兵早期是由东北地区的解放军护路军改编而来,解放战争时曾经在松花江地区阻击国军,令国军跨江失败。后来为了便于管理,这支铁道兵部队成立了铁道司令部,苏进任司令员。在那个年代,这支部队的任务就是维持铁道干线上的秩序,一切从事铁路运输工作的团体都要听从铁道部的指挥,而且也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这样的一支英雄部队,在当时交通运输逐渐发达的国内用武之地却逐渐被限制,国内技术的提高,使得铁路不再需要频繁被维修,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也使得铁路运输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家独大。而且当时铁道兵的人数接近50万人,军费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最终为了精简军队结构,中央军委忍痛下达了裁撤铁道兵部队的命令。1984年,曾经的铁道兵战士们纷纷脱下军装,转而投身铁道部工作,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奋斗在新中国建设的第一线。不得不说,这些无时无刻不想着为祖国做贡献的铁道兵们,真是最可敬的人。
除了上述所说的军区和部队,还有一些军区也被裁撤或合并,比如武汉军区被撤,昆明军区被并入成都军区等。但是被裁撤部队的将士们后来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有的直接安排了岗位,有的进行了转岗培训后投入了新的职位,在新的职位上继续发光发热。而后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进展,也印证了邓小平坚持裁军决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