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南太平洋海域,正在执行任务的中国远洋特混舰队,被一群搅事的外国军舰围了起来,他们这是想干什么呢?
在中国拥有原子弹之前,我们曾经遭受过某些核大国的核讹诈,那是一段让中国人民生活在核恐惧之中的辛酸而又无奈的历史。
当我们顶住压力,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以后,中国也就具备了反击核讹诈的基本手段。但原子弹只是表明我们具备了反击对手的子弹,如何把原子弹发射出去,就需要一把威力足够的枪,这把枪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枪,而是可以打到对手国土上的导弹,即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5号洲际导弹点火发射
当时的我们,没有可以长时间滞空长距离远征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更没有洲际弹道导弹,投掷原子弹和氢弹,只能靠战斗机,而战斗机的航程有限,根本无法满足核武器远程投送载具的要求。
拥有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建立属于自己的战略反击力量,既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更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实际上,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不久,即1965年3月,中国就开始了研制编号为东风-5号的洲际弹道导弹计划。一年后,东风-5号的总体方案确定,属于发射井基,二级、液体推进的洲际弹道导弹,很符合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研制能力。
经过以屠守锷为总设计师的中国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东风-5导弹终于实现了从方案到图纸,从图纸到实体的跃进。完成任务的最后一步,也最关键的一步,即导弹试射,终于要进行了。
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将发射时间定在了1980年,行动代号为“580”。
而此时的中国,在强大的实力和自信心面前,也不再藏着掖着,开始向全世界公告,我们要进行了洲际弹道导弹试射了。
1980年5月9日,中国宣布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中部吉尔伯特群岛以南的南纬7度0分、东经172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发射运载火箭。
该消息一经发布,不但让国人兴奋,更是让不少国家感到震惊,他们开始千方百计地搜集关于中国即将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的信息,更是派遣飞机军舰,迅速开往计划中的中国第一颗洲际弹道导弹在太平洋的弹着点附近,妄图在第一时间捞起随弹头坠海的数据仓,截取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实验数据。
而中国也组建了特混舰队进行数据仓打捞工作。
负责执行测量回收任务的中国远洋测量船队
在万众翘首以待中,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
1980年5月18日上午10时,中国第一颗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号,以全射程的方式自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导弹以超过音速20倍的速度迅速掠过中国大陆,飞行30分钟,穿越六个时区,长途跋涉近9000千米后,准确地击中南太平洋上的靶点,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对我们进行核讹诈了!
但发射成功只是第一步,收回随导弹飞行的数据仓,全面掌握导弹的飞行数据,就是通往成功的第二步。
但这第二步走得并不容易。因为除了我们这个正主,觊觎导弹数据仓的宵小之辈也在伺机而动,而且还想抢在我们前面!
在我们的特混舰队出征远洋的时候,面临的困难是很多的。首先,组成这样大规模的编队出远洋,在中国海军的历史上是首次,没有经验可供参考。
其次,出海到南太平洋,要穿越所谓的第一岛链,必须走宫古海峡,这个地方日本人看得很严,想顺利通过并不容易。
当中国海军特混舰队穿越宫古海峡的时候,不但有日本人的侦察机不断来回干扰,就连美国人的侦察机也来凑热闹,在中国舰队的上空不断低空盘旋进行拍照,其骚扰与威胁意味明显。
但我们走的是国际水道,他们飞得再低,再多的干扰,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我们同样有“自由航行”的权利。
在我们排除了这些嗡嗡叫的苍蝇的干扰,穿越第一岛链,历史性地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后,特混舰队的18艘舰船一起鸣笛30秒,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很多海军官兵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我们的特混舰队到了南太平洋,离洲际弹道导弹预定的弹落点越来越近了,但此时,尾随而来的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军舰却越来越多,飞机也不停地从这些军舰上起飞,不断监视我们的一举一动。显然,这些军舰并没有安什么好心,他们知道中国特混舰队的任务就是打捞数据仓,当然他们也是冲着中国的数据仓而来的。
东风5号点火起飞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但在中国特混舰队达到靶区以后,这几十艘外国军舰就把中国舰队围了起来,我们的舰队想干活也施展不开,没有腾挪的空间啊。
于是,我们的人不得不用喇叭、旗语向他们喊话,让他们离远点,别耽误大爷干活,但这些野蛮人根本不搭理,为什么?因为这里是公海,你能来,我自然也能来,一没挨着你,更没有碰着你,能奈我何?
我们当然不能怎么样他们,毕竟他们有在公海“自由航行”的权利。
但这样耗着也不是办法,因为距离最终的发射只剩下一天了,打捞作业的准备工作如果不能按时完成的话,很有可能影响最终的发射计划。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这些外国军舰自以为奸计得逞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中国特混舰队居然离开了这片水域。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中国改变靶区地点了吗?追,管他呢,中国人去哪里,我们就追到哪里。于是,这些不明就里的外国军舰一股脑地跟着中国舰队也离开了预定的靶区水域。
但他们上当了!
原来,这只是舰队指挥、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刘道生中将给他们玩的调虎离山之计而已。
时间很快到了5月18日的凌晨,而当天就是中国发射导弹的时间了。凌晨的南太平洋,万籁俱寂,那些跟踪中国舰队的外国军舰,早已经关灯睡觉进入了梦乡。
机会来了,中国特混舰队突然启动,开足马力全速向靶区海域驶去。
待那些正在酣睡的外国军舰发现中国军舰突然离开的时候,我们已经顺利达到靶区并围绕着靶点部署了三层封锁线,把这些外国军舰死死地拦在圈外。
这些绞尽脑汁也钻不进去的外国军舰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老将军果然是战场上过来的人,对付居心不良的家伙,手段还是杠杠的。
图为火箭头部溅落时,激起的水柱
上午10点,中国第一颗洲际弹道导弹终于发射,特混舰队观测船上的各类雷达设备开始忙碌起来,打捞船上的舰载直升机也已经升空,负责打捞的潜水员就在直升机上,时刻准备着潜水捞回数据仓。
见中国的直升机起飞了,外国军舰知道这是导弹已经发射了,虽然他们的军舰被拦在了外面,但他们也有飞机啊,于是,美国人的打捞直升机也跟着起飞,想浑水摸鱼抢回中国的数据仓。
但因为他们是在外围,加上并不知道我们的导弹信号数据,并不敢靠靶区核心点太近,怕万一被导弹击中,那可就只能大海里喂鱼了。
但我们的直升机敢啊,载着潜水员靠近了弹落点核心区的空域,虽然也很危险,但我们有雷达信号数据,可以提前规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导弹马上就要来了。
终于,飞行29分57秒,跨越9070千米之远的洲际弹道达到了预定靶区,实现了导弹弹头与导体的分离,其落点精度十分高,打个比喻,就相当于用手枪击中百米之外的一只蚊子。随着导弹弹头与导体的分离,数据仓也从弹头内掉入海水中。
很快,数据仓掉落处的海水变成了绿色,这是数据仓释放出来的染色剂,漂浮的气囊下方挂着的就是数据仓。
负责打捞导弹数据舱的超黄蜂直升机
在2000米高空盘旋的中国打捞直升机,很快发现了绿色海水,随即快速下降高度到数据仓附近,潜水员则迅速从直升机上下到海面准备捞回数据仓。
但因为直升机旋翼的涡流干扰,数据仓也在海面上打转转,给打捞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经过5分20秒的不懈努力,潜水员终于一把抓起了数据仓,把它捞了上来。
数据仓刚刚被我们捞起来,美国人的直升机也飞了过来,但它们此时只能望着那些绿油油的海水徒呼奈何了。
没办法,数据仓抢不到,那些捞点绿色的海水回去也不赖,美国直升机上的潜水员在捞了一桶绿水以后,灰溜溜地飞了回去。
这场中国和美国等国家之间猫戏老鼠般的数据仓争夺战,最终以中国完胜而结束。
那么,中国的国土幅员辽阔,我们为什么要把导弹发射到遥远的太平洋上呢?那个数据仓为何又那么重要呢?
实际上,在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之前,中国从1958年4月开始仿制苏联P-2近程地地战略导弹起,历经了东风2、3、4系列等中远程导弹的研发、试验与成功装备,为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系列导弹都不是洲际弹道导弹,只有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能够携带核武器、对潜在敌人产生战略威慑的洲际弹道导弹才是最重要的国之重器,而我们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东风-5战略导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国之重器。
中国打捞船起飞的直升机,正在将潜水员以及数据仓一起吊上机舱
导弹设计制造完成,就需要做发射试验,这个最少8000千米的飞行距离,却成了个难题。因为世界上国土纵深超过8000千米的,只有当时的苏联一家,别无分店。也就是说,想要完成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理论上只有苏联可以在本土完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那些没有大纵深的国家,都是把导弹发射到公海上,然后再把数据仓拿回来研究。这个数据仓就类似于飞机上的黑匣子,导弹飞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都被记录在里面,是十分珍贵且无可替代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这样,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数据仓被各国争相抢夺,就可以理解了。
之所以把靶点定在南太平洋,也是由向阳红5号科学考察船,历时5年选定的地方。
在导弹发射试验期间,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外国军舰敢于围堵中国海军远洋舰队,除了对数据仓的兴趣外,也与当时中国海军力量羸弱有关系。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基本上是在家门口海域活动,根本没有远洋航行作战的能力与经验,也因此被戏称为“黄水海军。”
这次中国第一颗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恰好给了中国海军进军大洋深处一个绝好的机会,而我们英勇的中国海军,完美地完成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中国海军以后驰骋大洋,取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导弹发射成功、数据仓被打捞回来以后,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梁思礼紧紧地握着聂荣臻元帅的手,激动地说,全世界都知道我们了,我们的洲际导弹已经成功了!
聂荣臻元帅说道,四个现代化,靠买,是买不来的!
这话,极富前瞻性,在今天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对中国不怀好意者:东风快递,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