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不断增加,传统地理上的战略空间纵深所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小,仅仅确保战区的控制权是远远不够的,防区外的远程打击同样具有严重的威胁。典型的如东海、南海这样的海域,这些海域的纵深都不超过1000公里,而现在远程巡航导弹的射程普遍都超过2000公里,这意味着敌人在西太平洋就可以对东海、南海实施远程导弹攻击。也就是说,像航母战斗群、攻击型核潜艇这样的远程打击兵器,在不需要进入上述海域的情况下就可以发起强大的攻击,从而对这些海域的制空、制海权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此可见,要想确保东海、南海的制空、制海权,仅仅守住东海、南海这片海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战线向前推进,要进入西太平洋,将敌人的航母战斗群和核潜艇逼出发射阵位,确保东海、南海处于其攻击范围之外,这才算真正确保了东海、南海的制空、制海权。换句话来说,我们必须要派遣强大的作战力量,尤其是潜艇力量,通过第一岛链,进入西太平洋展开作战。潜艇力量拥有隐蔽性高、攻击力强的优点,而且可以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单独实施作战,既可以发射巡航导弹攻击陆上重要目标,也可以发射重型鱼雷和反舰导弹攻击敌军舰和运输船,还可以进行布雷行动,封锁关键海上通道,其战略威慑性非常强。
由于地理位置方面的劣势,我国临海海域被一连串的岛屿所包围,这些海域深度较浅,并不利于潜艇隐蔽,而且进入西太平洋时必须要经过狭窄的海峡,这使潜艇处于危险的境地,很容易被敌反潜力量发现并击沉。因此,如何确保潜艇安全的通过第一岛链进入大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课题。或许一些人会提出这样的设想,即一旦局势紧张,我们可以在和平时期就先派出潜艇进入西太平洋实施展开,这无疑是非常好的想法。但是也要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潜艇是无法一直在大洋中作战的,即便是拥有无限航程的核潜艇,也需要补充生活物资和弹药,潜艇终归还是要返回基地进行补充的。因此,我们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就要考虑到潜艇的多次进出大洋的问题,必须为潜艇提供进入大洋绝对安全的通道。
目前,我潜艇进出西太平洋有5条通道,分别是巴士海峡、宫古海峡、大隅海峡、对马海峡至津轻海峡一线、对马海峡至宗谷海峡一线,后三个通道都非常狭窄,仅靠日本本土,基本上没有军事价值,只有巴士海峡和宫古海峡具有战时通过的条件。而这两个海峡又各有优势,宫古海峡最宽,平均宽度超过240公里,位于日本冲绳列岛和宫古列岛之间,一般来说越宽的海峡封锁起来越困难。而巴士海峡位于我国台湾岛和菲律宾北部群岛之间,平均宽度185公里,但是深度确实最深,平均深度2000米以上,最大深度5000米,这非常有利于潜艇的隐蔽。
从反潜力量的部署来看,巴士海峡也要强于宫古海峡,宫古海峡紧邻美日冲绳军事基地,那里驻扎着大量的海、空兵力,对于宫古海峡的控制能力非常强。而巴士海峡介于我国台湾岛和菲律宾之间,无论是台当局还是菲律宾都没有太强的反潜力量,对巴士海峡的封锁能力较弱。这样综合来看,巴士海峡是我潜艇部队进出西太平洋的第一选择,宫古海峡则是第二选择。不过考虑到我们目前尚未收复台岛,我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实际上被分割开来,彼此之间联系较为薄弱,任何联合行动须通过台湾海峡,因此实际上的情况是,东海舰队的潜艇多走宫古海峡,而南海舰队的潜艇多走巴士海峡。
考虑到潜在对手实力的空前强大,一旦爆发战争,将不是某个舰队的作战,而是全军的大决战,我们必须在一开始就要集中力量抢先控制宫古海峡和巴士海峡,尽快将潜艇部队部署到西太平洋中,尤其是关键的攻击型核潜艇力量。鉴于巴士海峡的深度更利于潜艇隐蔽,可以将攻击型核潜艇多配属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则以常规柴电潜艇为主。只要我们的攻击型核潜艇顺利进入西太平洋,就能对敌方的航母战斗群和攻击型核潜艇形成强大的威胁,使其不敢靠近战区,阻止敌进入导弹发射阵位,这对于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潜艇最害怕的就是反潜巡逻机和具有反潜能力的护卫舰,届时我们须出动强大的空中力量和水面舰艇部队,甚至是航母战斗群,以确保上述海峡的制海、制空权控制,掩护我潜艇部队安全通过并展开。二战德国潜艇部队在这方面就吃过大亏,其潜艇在通过英吉利海峡时,由于缺少空中掩护,经常被英国反潜机发现并击沉,损失很大。因此,尽管潜艇具备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但是在进入大洋之前,仍旧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必须出动强有力的海、空力量予以掩护,确保潜艇部队出入近海海域和关键海峡区域的绝对安全。永远记住,潜艇是进攻性的武器,潜艇要想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决不能龟缩在近海海域,必须进入大洋,攻击敌人的舰队,攻击敌人的运输线,从而分散敌人的兵力,将战线大大拉长,敌人漫长的海上运输线是最致命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