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打出了新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但取得辉煌战绩的代价就是牺牲了大量浴血作战的将士。
1952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军长李湘突然逝世,全军将士无不感到震惊,因为他们在10多天前还看到李湘在前线指挥作战,根本不可能是在战场上牺牲的,志愿军内部对这个消息进行封锁,一时间,人心惶惶,甚至连当时的中央军委都不知晓李湘去世的真实原因。
一直到12月11日,李湘的遗体从朝鲜运回到河北省石家庄市进行公葬,出席葬礼现场的众人才知晓李湘早在5个多月就已经去世,并且了解到他去世的原因。
那么李湘为何突然与世长辞,志愿军总部为何隐瞒李湘的去世时间,这里面到底有何玄机,有何战略目的呢?
1914年,李湘出生在江西永新县一户十分贫苦的家庭中,一家四口人多年来都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李湘刚刚年满8岁,父亲就因劳累过度而撒手人寰,家里还欠下一屁股债,母亲只能没日没夜地给人打长工和在田地里劳作,身体就算有恙也只能强忍着,毕竟她一旦倒下了,家里的两个孩子就会吃不上饭,甚至还会被邻居家孩子欺负。
懂事的李湘看到母亲每天深夜回来,腰都挺不直,非常心疼,所以自己去地主家放牛,干杂活,以获得一点粮食,地主看他家里情况非常特殊,李湘每次干完活后,地主都会给他留一口热饭,李湘是个知恩图报的人,非常庆幸自己遇到了好东家。
期间,李湘的叔叔看到李湘非常吃苦耐劳,就资助他进入私塾里学习点文化知识,启蒙新思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湘从私塾里毕业,他的母亲觉得一直给地主干长干也不是个办法,想送他去学门手艺,于是,李湘辞别地主后,经人介绍来到隔壁村,拜在姓周的师傅门下学习编竹篾(miè)。
这位周师傅虽然是个小有名气的竹篾匠,但是有一怪:只要一喝酒就会对人打骂个不停,李湘当时作为学徒住在周师傅家中,周师傅会在半夜时分喝完酒后进入他的房屋,拿竹条抽打他,弄得李湘每天夜里都提心吊胆,生怕周师傅来到自己的房间发泄情绪。
当时,学徒要跟在师傅身边三年,为他洗衣服,做饭,干农活,师傅觉得你勤快老实才会教你真本事,李湘为了学得求生之技,不得不忍受着周师傅各种无理要求,可谓是干最重的活,挨最毒的打。
李湘在煎熬中苦苦挣扎了3年,他原以为自己马上就可以出师,一辈子就当一名竹篾匠了,这一年他才14岁,但是他母亲却没经过他同意,就托媒人为他定了一门亲事,关键是这名女子已经19岁了,由于对方家境比自家要好很多,意味着李湘要去入赘到对方家里,两人素未谋面,没有任何感情,就已经订下婚约,在那个封建落后的大环境下,自己婚姻大事不能做主,真是既无奈又可悲。
婚后的生活正如李湘所料,妻子的娘家人嫌弃这个新姑爷家境贫穷,对他的日常行为指指点点,李湘度日如年。
1928年,“朱毛”井冈山会师后,在这片根据地迅速发展革命力量,大有将革命的“火种”燎遍全国之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根据地里专打压迫穷苦百姓的地主,土豪,将他们的土地尽数分给农民,李湘心灵受到极大震撼,这和自己此前见到的封建军阀有明显差异。
各大军阀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停地发动战争,受苦的始终是老百姓,而共产党却是为广大穷苦人民谋福利,心系群众。从这一刻起,李湘心中就埋下了“加入共产党,加入红军”的种子。
1928年底,永新县组建了儿童团和少年先锋队,李湘得知此消息后,认为这是接触红色文化,提高自身觉悟的绝佳机会,便立刻报名。在先锋队期间,他按照部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勤,传递最新消息,接触到不少红军战士,从他们口中得知了红军的初心,作战愿景后,李湘觉得这就是自己一直想要追求的生活,为服务人民而感到快乐。
1930年,李湘下定决心,这辈子就跟定共产党,跟着红军这支队伍去改变中国,他辞别了亲人朋友,跟着红军辗转多地,一般的战士刚进入部队都会从最基层岗位做起,李湘也不例外,在新兵集训结束后,他成了一名勤务员兼司号手,每当战事发生时,他都会吹响冲锋的号角,红军战士们听到后都会浴血奋战,就算负伤也不下战场。
他在部队里学到很多东西,接触到从未有过的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不到20岁的年纪,就已经是一名独当一面的优秀指挥员了。
他对党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在中央苏区的几次反围剿战斗中都受过大大小小的伤,有一次双手都被敌人的子弹给打穿了,正常走路都成问题,恰巧此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他这么重的伤势,自然是无法跟上大部队行军的。
于是部队首长就亲自找他谈话:“小李同志,鉴于你的双手伤势,组织给你两个选择,其一是给你10块大洋找个老百姓家中好生休养,等双手痊愈再跟上大部队;其二,你可以拿着10块大洋回到你的家乡,过上你原本的生活,你自己决定吧!”
可李湘意志坚定,一直和上级说自己只受了轻伤,完全可以自由行动,组织怎么也劝不动他,就让他躺在担架上,让几名战士轮流抬着他行军,但是李湘却不忍心让战友们受累,坚持不坐担架,拖着伤躯,全程跟着大部队。
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他跟着大部队先后四渡赤水河,强渡乌江,走雪山,过草地,历经无数次惊险的战斗,当他从原先的指导员升至红一军团骑兵团党总支书记以后,他需要在前线骑马指挥兵团作战,所以他开始学习骑马,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在后来的直罗镇战役中,歼灭国军一个师外加一个团的兵力,巩固了陕甘根据地。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湘的军事指挥才能真正显现出来,无论是平型关战役,还是规模宏大的百团大战,他都表现优异,在强敌压境,形势异常严峻的时候,李湘只带领全团1200余人同几万敌军周旋,在敌人开始向我军分段包围时,李湘立刻率军避其精锐,转移到敌军侧翼打起游击战,让敌人的每次行动都扑了空。
当敌军疲于奔命之时,李湘立刻选择敌军薄弱之处进行猛攻,一口气歼敌800余人,残余的敌人落荒而逃,此役极大提升了我军士气,并且取得预期作战效果。李湘的英勇表现被上级看在眼里,夸赞他是一名“坚定顽强,机智灵活的优秀指挥员”。
解放战争时期,李湘担任晋察冀教导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等职务,由于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所以对压迫和剥削非常反感,为了将全国人民从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解救出来,他在华北战场上指挥部队战士们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将敌人打得节节败退。
鉴于他在解放战争的战绩,新中国成立后,李湘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军军长,细想一下,李湘的母亲还担心过李湘的前途,曾经的放牛娃如今成为了解放军的高级军事指战员,已然是人民的大英雄。
原以为新中国成立后可以过上一段时间稳定的日子了,没成想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但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而且将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地区,是可忍孰不可忍,党中央在经过多次开会商议以后,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由彭德怀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率领志愿军将士们奔赴朝鲜。
李湘看到美军嚣张地侵犯中国边境,大量中国老百姓被炸死,财产被毁,祖国再次遭到别国入侵,再也按捺不住对侵略者的仇恨之心,他向上级申请入朝作战。当时,部队要从国内调往前线作战是绝密信息,67军全体将士在出发前三个小时才能与家人告别,很多人觉得这很不近人情,但现实因素逼迫他们不得不作此决定。
李湘的妻子刚刚在医院生产完,身体非常虚弱,但她却是个深明大义的人,知道前线战场非常重要,只得含泪与李湘告别,李湘亲吻了一口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迈向了未知的战场,可是这一去他再也没有活着回来。
李湘率领67军全体将士来到朝鲜后,立即同该军政委兼老乡——旷伏兆前往志愿军司令部请示下一步工作安排,值得一提的是,旷伏兆还是地道战的创始人。
在接到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的任务后,李湘立即同前期来到朝鲜战场的友军学习作战经验,调查敌我人员,装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后,立刻回到阵地同将士们分享宝贵经验和制定周密的作战安排。
1951年10月13日,67军面临着美军的“秋季攻势”,我军起先感觉有点吃力,毕竟美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网对我军进行疯狂打击,向我方阵地倾泻无数的炮弹,我方只能在工事里坚守。
但是李湘等人适应了这种作战环境后,立刻镇定了下来,毕竟李湘早年间在国内也同各种敌人较量过,不管是日式,还是美式武器装备,光有强大的武器不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只要制定出合理的作战计划,凭借强大的作战意志,一样能够扭转乾坤。
李湘让战士们采取抗日战争中的“三三制”等战法与美军作战,为了了解第一手战情,他昼夜不分地待在作战指挥室,研究新战法,67军战士们在他的英明指导下顽强作战,面对武器精良的敌人,志愿军将士们也没有后撤半步,子弹打完了,就和敌人拼刺刀。
当敌军派军机对我方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导致工事被炸毁以后,工兵们立刻进行抢修,当敌人被我方战士打得败下阵来,我军立即开始对他们穷追猛打,将游击战的精髓运用到朝鲜战场上也毫不违和,敌军所谓的“秋季攻势”就此土崩瓦解。
67军初来朝鲜战场就创造了歼灭17000余名敌军的重大胜利,而且战役结束后,李湘并不骄傲自满,反而趁热打铁,立刻组织全军将士总结作战经验,将有益的信息汇总成军事总结报告。
当这份报告被呈送到志愿军总部后,首长对这份总结经验非常满意,并将这份报告印发到志愿军团级以上的单位,让各位同志认真学习经验,李湘的事迹被也被朝鲜人民军广泛宣传,金日成还亲自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李湘乃至整个67军的威名算是彻底打出来了。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看到战场态势愈发胶着,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后勤体系方面虽然差得很,但是作战意志却远胜于己方,如果想要谈判,现在还不是时候,必须要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逼得志愿军求和才行。
于是美军在1952年发动了“春季攻势”,李湘接到志愿军总部的指令广挖坑道,构建大量工事,在此期间,他和众多军队干部深入最前沿阵地侦察有利作战地形,选择最优方案,但正是因为他的亲事亲为,加上过度劳累和陈年旧疾而病倒了。
但就算是生病了,他还是照常工作,组织并主持67军召开军党委会议,在会议上他觉得有些干部汇报的情报不够完整,他就想亲自来到前沿阵线了解战情。
美军发现之前投入的常规弹药并不能打得志愿军屈服,就换了个思路,竟然违反人道主义,公然使用生化武器,他们气急败坏地利用细菌战对付志愿军,自诩为世界最强大的文明国军竟然公然使用细菌战对付第三世界国家,这件事既反映了美国人的虚伪和卑鄙,又反衬出志愿军的强大不屈。
身处国内的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得知美军使用生化武器后,气愤不已,他们一方面向世界发出谴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无耻罪行的公告,另一方面召集相关人员谈论应对生化武器的策略。
时任卫生部部长的贺诚立刻向志愿军发出防疫通知书,告诉他们一些基础的防疫知识,并且联系了苏联方面的专家传授应对生化武器的经验,从苏联订购了大批有效治愈患者的疫苗。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次,美军开了几架飞机过来,我军战士正准备躲避到工事中时,敌人投下几枚“炮弹”就离开了,志愿军战士们没有听到爆炸声,他们认为这只是个“哑炮”,准备围上前去,李湘让战士们赶紧撤离,说美军不可能平白无故扔下几颗坏炮弹就离开,此事必有蹊跷,小心一会儿就爆炸。
战士们撤离现场后,李湘越想此事越不对劲,就上前仔细观察着这几枚炮弹,发现它们和美军往常投下的没有爆炸的炮弹无任何异样,就离开了现场,由于李湘为人非常谨慎,所以将美军扔下多枚“哑炮弹”一事汇报给了志愿军总部。
没过两天,李湘的身上开始长很多脓包,而且有种刺痛感,但是李湘以为自己长期作战没有时间洗澡,就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他的脸上长了几个疖(jiē)子,但李湘还是没有在意,甚至抠破了疖子,到了夜间,这个疖子越长越大,足有一个指甲盖那么大了,李湘这才发觉不对劲,赶紧找来军医,军医说这是感染了,开了一些药敷在脸上,要时刻关注身体变化,并且要休息。
但李湘哪有心思休息啊,第三天照常上战场指挥作战,旷伏兆知道李湘身上很多奇怪的东西后,立刻对他说:“此前,你在前线指挥战士们挖坑道时就已经生病,如今身上又长了脓包,疖子,这必须要全面检查一番,万万不能再去前线了!”
李湘不以为然,摇着手说道:“再怎么说,我也是经历过不少战争的人了,长征时期时刻过着手上提着脑袋的日子,现在长了几个脓包,还不至于要我命!”
旷伏兆听完后还是劝他到后方医院或是回到国内大型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但李湘为了战场全局考虑,始终坚守在作战指挥室,并且说道:“现在是关键时期,我要和战士们共同作战,如果我下火线了,战士们会以为我真的得了什么很重的病,会影响他们的战斗力!”
第四天开始,他的病情开始恶化,身体变得更加虚弱,军医立刻对他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李湘军长这次的病情源于细菌感染,得知这个结果后,旷伏兆问战士们,李湘是否碰到不干净的东西,战士们纷纷摇头说不知道,如果是细菌感染的话,为什么别的战士没有像军长一样感染上呢!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没有找到致病源,无法对他进行根治。
在随后的几天里,李湘身上的疖子越来越多,不停地发高烧,在医院进行检查后,发现李湘病情已经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头部变得异常肿大,几名医生虽然对他进行多番抢救,还是无法保住他的性命,仅仅8天时间,这条鲜活的生命就不复存在,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李湘牺牲的消息传到彭德怀的耳中后,他顿感天黑地暗,不仅痛失一员大将,更是少了一名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不说国内的党中央领导人了,就连很多志愿军将士们都不知道李湘究竟是染上何种怪病,将士们无比感慨,前两天还在指挥室指挥战士们抵挡美军“春季攻势”的首长,怎么说走就走了,他们恨苍天无眼,恨英雄短命。
彭德怀认为当前不能发丧,必须全面封锁消息,不然就会让敌军更加狂妄自大,导致我方军心不稳,于是,李湘牺牲的消息只有党中央领导人和67军为数不多的人知晓,知情的将士们知道这是何缘故,只能保守这个秘密,化悲伤为力量,向敌人复仇。
1952年12月10日,李湘的遗体才从朝鲜战场运回到国内,次日,党中央多位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李湘的迎灵,公祭,公葬仪式,聂荣臻亲自题词:我为失去20年的老战友、青年杰出将领——李湘同志而沉痛哀悼!
出席公祭大会的众人无不热泪盈眶,既为英雄感到可惜,又为英雄感到自豪。
党中央领导人在李湘牺牲后就让相关人员彻查病因,不能让李湘牺牲得不明不白,在中央军委同国内顶尖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直到当年11月,他们终于弄明白“怪病”的源头。
那个年代的军人对生化武器的认知水平非常有限,他们以为只要多注意食物,水源,动物这类容易传播疫情的地方就行了,哪里会想到卑鄙,狡猾的美军会在这枚“哑炮弹”上做手脚。美军在炸弹外层涂抹大量的病毒,细菌,如果有人近距离接触,触碰到伤口,就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此前李湘的手上,头上已经有伤口,与细菌近距离接触后,就被感染上了。
如果说嫉妒使人面目可憎,那么天妒英才又算什么呢?
李湘从贫困中走来,还未看到朝鲜战争胜利的曙光就溘然长辞,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热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湘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默默地奉献了他伟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