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鄂州妈妈——贵州护士郑燕 援鄂战役收获一段“母女情”
“燕子女儿,这段时间工作忙不?好想你。多亏当初你的悉心照料,我现在身体硬朗多啦……看,我正在地里干活呢!”
5月21日早上6点过,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艾滋病科护士郑燕刚起床,就收到了自己曾经在鄂州的患者“吴妈妈”吴德意发来的微信,郑燕心头一阵暖流袭来。
患者吴阿姨,认我当“女儿”
作为贵州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郑燕在今年1月份主动请战鄂州。
去到鄂州,郑燕前后援助了四家医院,在支援的第三家医院——鄂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她遇到了患者吴阿姨。
“阿姨”“哥哥”“大姐”,病房里朝夕相处,郑燕对待患者犹如亲人,一句句亲切称呼,很快拉近了彼此距离,悉心照料更是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小妹,我有个小要求,又怕为难你。”
住院时间长了,吴阿姨很想吃点水果。有一天,吴阿姨有些不好意思地向郑燕提出,想请郑燕帮她买些水果。
疫情防控封城,外面暂时买不到水果,但是医疗队为队员们发了一些水果。
“第二天我将医疗队发的水果,还有从贵州带来的一些零食拿给了吴阿姨。”郑燕说,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却感动了吴阿姨。
“女儿可能都没有你这么细心的照顾我。你就当我女儿,我就当你的鄂州妈妈。” 吴阿姨说。
37岁的郑燕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贴心,吴阿姨想认郑燕当女儿,还还专门叫来隔壁床的病友,帮她和郑燕拍了照片留念。
同事眼中,她就是个热心肠
蒋琼,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呼吸科护士,郑燕的同事,同为援鄂医疗队队员。在蒋琼眼里,郑燕是一位热心大姐。
“我年纪最小,在鄂州一个多月时间,郑老师非常照顾我,对我帮助非常大。”蒋琼说,郑燕是小组里的护士长,一起“出生入死”,郑燕成了影响她最深的人。
蒋琼回忆,两人在鄂钢医院那段时间,遇到一位患者,因为全家都确诊了新冠肺炎住院,没有生活用品,希望蒋琼能帮助购买。
那天下班晚,天已经黑了,郑老师听到后主动帮忙。鄂州封城,开门的超市很少,大晚上两人跑了很多地方,走了一个多个小时才帮患者买到生活用品。
购买生活用品,郑燕花了200多元钱。后来患者要给她钱,郑燕没有要。
“当时也没想太多,只是想力所能及的帮患者解决一些困难。” 郑燕说。
“有她在的地方,我就安心。” 蒋琼说,郑燕是研究生,除了生活和工作上,在学习上也经常帮助其他的护士,做PPT和课件,蒋琼都学到不少知识。
在鄂州,因为有郑燕的陪伴,蒋琼获益良多。
来贵州吃美食 再叙“母女情”
在贵州白衣天使悉心照料下,吴阿姨和病友们陆续康复出院。临别时,吴阿姨留下了“女儿”燕子电话和联系方式。
“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见见你贵州的父母,他们怎么教出这么优秀的女儿,我要当面感谢他们……”吴阿姨说。
在援鄂53天之后,郑燕和队员凯旋,而吴阿姨的锦旗先却一步邮寄到了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我觉得‘吴妈妈’这样的患者不是我的病人,更像是和我共患难、给我正能量的人。”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已一个多月,郑燕继续着疾病质控工作。她说,自己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在鄂州都经历了一次最大的考验,如今重返工作岗位,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遇到什么困难都感觉不是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回望跟吴妈妈一起在鄂州经历的这一切,郑燕动情地说:“吴妈妈曾说想看看贵州美景,品尝贵州美食。我邀请她一定要来贵州,我会带她到处走走,尝尝贵州菜,叙叙我们的‘母女情’。”
贵州都市报 记者 罗欢
我有一位贵州女儿——鄂州患者吴德意 期待再相逢 携“女”游鄂州
“叮、叮、叮......”正在客厅看电视的吴德意电话铃声响起,她拿起手机打开屏幕查看,上面显示“女儿”来电。
“吴阿姨您好,你最近身体怎么样?胃口还好吧!”吴德意接通了电话,听筒里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
“哦!是闺女你啊!”吴德意这才明白过来,是贵州的“女儿”郑燕又给她来电话嘘寒问暖了。
一次意外,结下一生之缘
1月26日,56岁的吴德意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入住鄂州市第三医院感染楼三区,刚刚入院的她身体不适,情绪低落,胃口也极不好,整个人日渐消瘦。
作为贵州省第一批派往鄂州支援抗疫的医疗队队员郑燕,负责市三医院三区的护理工作。她观察到吴阿姨的情况后,格外悉心照料。
由于持续低烧,导致吴德意味觉渐失,家中的女儿买了水果想送到医院,可由于疫情期间交通管制,水果送不进去。
“吴阿姨,盒饭吃不下,想吃点别的吗?”郑燕看出这位阿姨胃口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