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礼炮鸣响,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一字一句的宣讲成了经典画面。自此,新中国成立了,几十年来从风里雨里走来的新中国为人民带来了希望。
古代新王朝的建立一定少不了王侯将相的辅助,如今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的背后,除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还有无数将士的英勇作战,而在这其中,有5位被封为新中国的开国将领最为突出,与毛主席,也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唯我彭大将军
解放战争时期被任命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自红军时期就与毛主席并肩站在统一战线。在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遵义会议上,毛主席深刻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党内“右倾”思想存在的危害,彭德怀坚决站在毛主席这边,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
而在1928年7月,他和滕代元领导了平江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在长征期间领导红军第三军爬雪山,过草地,突破了国民党几次的围追堵截。
在湘江战役中,为了突破敌人的第四道防线,同时减少牺牲,更是作为主力部队首当其冲,掩护了中央机关和其他红军顺利过江,为最终长征的胜利保留了大量实力。
彭德怀在长征期间坚持正确方向,指挥作战有自己的一套,所以长征后毛主席专门为他写了一首诗,后两句即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极大地表达了对彭大将军的赞赏。
到了抗日战争,为了扭转战争时局,鼓舞我军士气,彭德怀更是提出了“百团大战”,作为总指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他说在当时的情况下组织一次敌后大规模的破袭战是“十分有必要的”。当时国民党一边士气不足,屡战屡败有投降的迹象,一边污蔑中国共产党不是真的抗战,只是“游而不击”,同时日本实行的“囚笼政策”、“三光政策”等减小了抗日根据地,对我军的战争形势十分不利。
因此,彭德怀开始组织策划这场大规模的作战。于是,当日军在秘密修建铁路战线企图牵制我军,当他紧急收到保卫延安的紧急命令时。他刚好向敌人扔出了一个烟雾弹,完成保卫延安任务的同时,写信说“这一地区国民党和八路军将发生严重摩擦”。
结果可想而知,当消息故意走漏,日军成功被迷惑。于是彭德怀万事俱备后,在1940年8月20日的晚上,百团大战悄无声息地展开,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完全不知道那么多共产党是从哪里出来的。当胜利的捷报传到延安时,毛主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甚至说:“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
到了解放战争时,1947年蒋介石对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进行了重点进攻,因我军人力、武力与国民党相差悬殊,当时国民党司令员胡宗南完全不把我军放在心上,甚至在蒋介石的指示下扬言“三个月解决陕北问题”。
陕北地区危在旦夕,彭德怀司令员临危受命,再次担起保卫陕北保卫延安的重要使命。他深知敌我力量悬殊,于是充分地形优势和擅长游击作战优势,一点一点诱敌深入,分割歼敌。
最后以1:10的人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作为当时五大野战军中部队最少,武器最少的部队,彭德怀从未从毛主席提出任何要求,而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了任务。
“五行术”将军刘伯承
对于打仗,刘伯承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而五行,是任务,我情,敌情,时间,地形,他认为,只有充分理解这五行和这五行之间的关系,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红军长征时期他任参谋长,对战争的进行起着很好的指导和决策作用。1935年1月夺取遵义城时,为了节省子弹以及减少伤亡,他要求智取遵义城。
他底下的王继成和团长朱秋水想出了一个妙计,给刘伯承报告说可以伪装成敌人,然后利用俘虏一起进城。刘伯承也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可以采用,只是一定要伪装得像。于是,在骗过敌人成功进城后,他们没有多少伤亡就出其不意地歼灭了敌人,成功完成了任务。
刘伯承在战争中十分注重战术,而这不只表现在“五行术”上,更表现在游击战上。他对游击战不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而且充分运用多次歼敌。
游击战的种类很多,比如袭击战,伏击战,破击战等多种战术,每一种都是不同的。他主张游击战要游中有击,击中有游,游,要拖垮敌人,击,要打垮敌人,要使敌人处处挨打。
在国共合作抗日时,共产党经过了改编要戴他们的帽子,很多同志都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十分不满意。但刘伯承知道这是小事,抗日才是大事。于是在誓师大会上,为了鼓舞士气,他激情昂扬地指着青天白日帽上的帽徽说:“同志们 虽然帽徽是白的,但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许多年后,国民党听到刘邓大军的名号都还是望而却步的,因为单解放战争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事迹就足以让国民党认识到我军的英勇无畏。
为了解救陕北的危险处境,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的解放区,身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和邓小平一起率领刘邓大军南下挺近大别山,在孤军深入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刘伯承和邓小平一起,巧妙运用战术,与敌人周旋,最终成功挺进大别山,扭转了战争局势。
多次指挥先遣队的将军-粟裕
无论在什么时候,先遣队的作用都至关重要,危险性也比较高,需要提前深入敌人腹地,勘察敌军的情况,而这,肯定需要一位有智慧,有才能,会打仗的人来指挥。
红军时期,为了武装抗日战争的力量,在党中央的指示下,成立了抗日先遣队,粟裕任总指挥。将近一年的时间,粟裕带兵从南方到北方,大大小小作战无数。
1934年8月,在攻克罗源县城时,粟裕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遣队一举攻破。事前派人作了详细的侦察,在了解敌军情况后运用奇袭方法,以最小的代价成功攻破县城,消灭国民党1000多人。
全面抗战初期,我军急需创建发展根据地,1938年4月,粟裕临危受命,需要深入敌军内部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壮大我军抗日力量,为正面战争的进行提供后援保障。
于是,身为先遣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粟裕带领部下冒着极大危险作侦察任务,成功创建根据地后,命令部下严格遵守党内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久就稳固了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身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再一次接受党的指示带领先遣队南下创建根据地。1944年解放战争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我军决定壮大队伍,集结多方兵力摧毁国民党的负隅顽抗。当时我军在苏浙地区力量薄弱,于是,有了多次指挥先遣队经验的粟裕再次带兵南下发展苏浙地区,组织和武装当地群众。
南下途中困难重重,不仅要步行翻山越岭,还要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为了减少我军伤亡,粟裕将军与敌人斗智斗勇,打游击,搞偷袭。期间更是建立了重要运输线和技术侦察队伍,为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终于在1945年2月成功完成任务。
最年轻的元帅-林彪
作为十大开国将领中最年轻的,林彪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有目共睹,虽然后来因政治方向错误走向了不归路,但从红军长征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林彪作为一名大将的贡献不可忽略,所以才能位列十大开国将领之一。
毛主席对林彪有着特殊的感情,除却林彪后来走向不归路感到痛心不说,毛主席对他有的是欣赏、信任和支持。
长征时期,林彪带领红一军团最先走上长征的道路,开辟了长征的先锋。其中在途中政治上产生分歧时,毛主席提出应该让党接管一切,当时遭到了所有人的质疑,无奈之下毛主席提出退让职位以表决心,只有林彪支持他的决策,并写信要求他继续当领导。
从这起,毛主席对他的感情和信任又加一分,为解放战争时毛主席力排众议支持他担任主要部队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的115师师长,1937年9月一场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让他一时间名声大噪。正是他的正确指导和敢于同敌对抗的勇猛才取得了这次伏击战的胜利。
这场战争的胜利意义非凡,作为师长的林彪之后更是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宣扬他的英勇事迹。而林彪也发布了几篇文章,对自己的作战经验进行总结,对八路军其他部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为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的林彪在东北战区大放异彩,在1948年著名的辽沈战役中更是秉着“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原则歼灭了四十多万国民党的军力。
那么遭到质疑的林彪为何能执掌东北帅印,主管东北战场呢,因为当时毛主席力排众议,说东北战场有指挥才能,有斗争经验,有一定威望,又立过战功的司令员,他说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不负重任,毫无疑问,林彪全都符合。
因此,作为5个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林彪不负重任,解放了东北地区,扩大了我军解放区,使东北与华北连成一片。
低调将军-徐向前
说起徐向前,很多人可能对他没有那么熟悉,但实际上,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一直闷声做大事,善用战术以弱胜胜,是他的强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他的信仰。
他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在学习一些军事知识后第二年来到了冯玉祥部下当兵,又经过后来的国民党经历,最终在1927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
作为红军两大会师的领兵主将,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他从容应对,面对跨江过河,他担当主力部队。刘帅曾经说过:最会打仗的两个人,一个是徐向前,一个是粟裕。
他人生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是与张国焘产生矛盾选择不同的道路。虽然他俩是很长时间的老搭档,但是一直都有矛盾,张国焘对徐向前一直用而不信,许多问题根本不与他进行沟通,处处打压他。
所以徐向前一直都有离开红四方面军的想法,在会师后,中央的决策是北上,张国焘却想南下,另立中央。因此他俩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俩从此不相为谋,徐向前走向了另一种人生。
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129师副师长,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冀南、山东等地建立了根据地,组织武装了当地革命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华北野战军司令员,负责山西战场。在临汾战役攻城中,分析敌我形势后,他采用了坑道爆破法,虽然最后成功攻城,但伤亡惨重,挖的坑道只有几条顺利到达城下。
在晋中战役中,敌我力量悬殊,但到了徐司令员擅长的地方,对他来说不在话下。他与敌人进行周旋,诱敌深入进行分散,把敌人的大部队切断分别歼敌,终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我国这5位开国将领从红军长征到解放战争均立下赫赫战功。是他们的军事才能,成就了一场又一场胜仗,他们,不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