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塘里建起“跑道”来养鱼,您听说过吗?
难道这是要把鱼都培养成跑步运动员?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接着往下看!
最近,静海区在生态养殖上又玩出了“新花样”,一家水产养殖场在鱼塘上修起了“跑道”,鱼儿都能在“跑道”里自由欢快地“奔跑”。养殖人员向水道里抛撒鱼饲料,密密麻麻的鱼儿便会跃出水面,争相抢食,很是壮观。
原来,这种新型生态养鱼模式,叫“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记者在现场看到,鱼塘内有5条混凝土浇筑的水槽,呈一字排开,每条水槽长22米、宽5米、深2.5米,这就是鱼儿的“跑道”。每条“跑道”两头都装着拦鱼网,其中一头还有一台“推水增氧”装置,使塘内的水保持24小时循环流动。“水质好了,鱼病自然就少了,鱼群在水流的推动下天天做‘有氧运动’,线条优美、肉质紧密,品质肯定比传统池塘养殖要好。”养殖户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跑道”养鱼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更可贵的是,在鱼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双提升的同时,“跑道”养鱼模式还能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有效改善养殖场内的生态环境,实现池塘高效、生态养殖。
静海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项目推广科科长赵立明介绍,每条“跑道”尾部都装有吸污装置。“推水增氧”装置让塘水流动起来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类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由吸污器集纳,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变成有机肥,投喂给外塘鱼类,也就是水质净化修复区的鲢鱼等滤食性品种,整个过程实现了养殖尾水的“零排放”。
“大水体养水,小水体养鱼”。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具有节水、节地、集约化和排放可控的特点,符合生态养殖的要求,这正是静海区渔业生态转型、绿色发展的方向。
赵立明表示,下一步,静海区将进一步探索深化渔业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为静海渔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转载需注明来源:静海融媒
记者:高阳 赵斌 通讯员:赵立明 编辑:李坦峰 郭娟娟 责任编辑:郭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