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帼同学
编辑 | 帼史来袭
前言:红军长征有严令规定不准带孩子,领导也不例外。因此,长征途中多了许多“绝情寡义”的母亲。贺子珍就是其中一位。贺子珍在长征途中生下一个可爱的婴儿,但是,最后只能忍痛割爱,把孩子托付给当地的老乡抚养,而在红军长征之前,贺子珍与主席已有一个会走路的儿子,为了革命事业不得不将其托付给他人抚养。
主席一生共有三任妻子,主席在上海创办文化书社时结识杨开慧,杨开慧可以算得上那个时代的巾帼英雄。她在毛主席的革命事业尚未成功时,便痴心追随丈夫甘愿奉献。她在毛主席的妻子里是吃苦最多的,但这样一位蕙质兰心的女子,上天还是薄待了她,被国民党逮捕后,残忍地杀害了,离世时才29岁,两人先后有了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毛岸龙。
第二任妻子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贺子珍,贺子珍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一位重要的女性。她和毛泽东一起经历了中国革命最艰难、曲折的那一阶段,是红军时期我军少数女将之一。贺子珍为主席生下了六个个孩子,可最终只有李敏陪伴在他左右,那么其他的孩子如今都身在何方呢?
贺子珍是江西永新乡绅贺焕文长女,贺子珍与毛泽东生有三子三女,李敏是贺子珍和毛泽东唯一在世的孩子。
贺子珍小的时候家境优越,拥有同龄女性没想都不敢想的学习机会,女儿身的她17岁毕业于永新女子学校,然而在她16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8岁的时候更是追随哥哥贺敏学上了井冈山,可以说贺子珍是当时井冈山唯一的女同志。
在这里她邂逅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毛泽东,两人之间的相恋更是被传作一段佳话,被当时的同志们称之为“井冈山之恋”。
毛主席上井冈山遭遇鸿门宴险些丧命
说来也是巧合,1927年18岁的贺子珍,在参加组织永新农民武装暴动后,被国民党大肆围剿,为躲避国民党的追捕,贺子珍随其哥哥贺敏学上了井冈山,在袁文才、王佐的山寨躲避国民党追捕。
而主席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上的井冈山,1927年9月9日,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然而,全国革命形势正处于低潮,反动军事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秋收起义各路部队在向长沙推进的过程中,先后遭遇严重挫折。紧急关头,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了原有部署。9月19日,起义部队汇集于浏阳文家市,原来的5000人已锐减到1500余人。起义军必须立刻作出抉择:是继续进攻还是实行退却?如果退却,又退到哪里去?
当晚召开的前委会议上,毛泽东坚决主张放弃进攻长沙,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保存革命实力,再图日后发展,而主席讲目的地选在了山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将井冈山。
然而上山也不是那么容易,驻扎在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等人,听说毛主席的队伍要来井冈山,袁文才担心自己的部队被毛主席合并。他左思右想,提笔给毛主席写了封回信,让陈慕平送到三湾村去。
毛主席接到信拆开一看,里面就一句话:“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袁文才的话讲得很客气,但意思却很明确:不欢迎!
虽然碰了个硬钉子,但送信的陈慕平和闻讯赶来的宁冈书记龙超清却对毛主席热情有加,相谈甚欢。毛主席陈述伤员需要安置,辎重需要存放,队伍迫切需要一个立足点喘息的道理,龙、陈二人深以为然,答应回去继续做袁文才的工作。毛主席便又修书一封,详述队伍处境,希望袁文才能消除疑惑,联手反对压迫,并帮助安置伤员,为部队设置留守处。这封信,他托陈慕平转交给袁文才,并接受龙超清的建议,将部队拉到宁冈县古城暂住。
几天后,袁文才回信,要求和毛主席在宁冈县大仓村祠堂会晤,共商大计。实际上,袁文才提前在祠堂里埋伏了20多人,准备一旦谈崩,就动手杀人。很多人以情况未明、人心叵测为由,劝毛主席不要去。实在要去,也得多带人马,以保万无一失。而毛主席却毫不在意,只带了几个手无寸铁的随从就赴会了。
此举让袁文才震惊不已,经过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他对自己之前的作为羞愧不已,当场下令撤去伏兵,与毛主席把酒言欢。
毛主席与贺子珍相识相恋
两人都是反革命受挫后上的井冈山,主席上井冈山不久后便结识了井冈山少有的女干将贺子珍,两人相识是在1927年10月6日,
毛泽东与袁文才在江西宁冈县东源乡大仓村一户姓林的人家中第一次会见时,袁文才向毛泽东介绍了手下的部将后,还向毛泽东介绍了贺敏学和贺子珍兄妹
贺子珍当时年仅18岁,年轻貌美。毛泽东见到贺子珍,以为这姑娘可能是袁文才或他手下部将的女儿。
不料袁文才向毛泽东介绍贺子珍说:“她是中共永新县委委员。”
毛泽东连声说:“看不出!看不出!”
毛泽东询问了贺子珍的姓名后说:“哦,祝贺的‘贺’,善自珍重的‘自珍’!”
这次会面后,贺子珍同袁文才一起回到茅坪。袁文才原是个沉默寡言、感情不外露的人。而这天回到家里,他格外兴奋,话也多起来。他给妻子谢梅香讲述了这次会面的情景,一面讲一面笑。他还对贺子珍说:“我看革命高潮要来了,有了毛委员的领导,我们今后可以有很多的事干了。”贺子珍受袁文才情绪的感染,也很高兴,一再发表见解,畅谈将要到来的革命高潮会是个什么样子。
就这样贺子珍被主席的雄才谋略深深折服,而两人之间真正的产生感情也是非常的有趣。主席在井冈山站稳脚跟之后,经常找袁文才等人探讨革命的方向,袁文才对主席的敬佩之情更加浓重,为了与主席有更好的沟通,邀请主席搬到井冈山的八角楼居住,而这里距袁文才的住所只有几步之遥,主席外出之时都会路过袁文才的家,而当时的贺子珍也住在袁文才家,由于贺子珍身患疟疾,经常坐在门口晒太阳,主席每次出门看到她都会和蔼可亲地上前打招呼,询问她恢复的如何,给贺子珍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由于贺子珍是为数不多的读书人,经常帮助主席处理一些机要文件,两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特别是贺子珍在江西永新县烟阁乡黄岭村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到九陇山工作期间,毛泽东在九陇山住了一个星期,他们天天都在一起工作。因此,彼此更加了解。贺子珍佩服毛泽东的才智学识,毛泽东喜欢贺子珍的俏丽坚强。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工作,使他们产生了爱情。
1928年5月的一天,天气晴和,阳光明丽,毛泽东和贺子珍在茅坪洋桥湖的八角楼上结婚了。两人“没有举行什么仪式,更没有摆酒祝贺,在那样艰苦的年月,只能一切从简。热心的袁文才做了几个菜,大家热闹一下,就完了。
婚后的贺子珍和毛泽东共生了6个孩子,但只存活了4个。其中3个孩子因红军转移被留在苏区不知音信,只有李敏一人在苏联陪同贺子珍。
1929年秋,贺子珍在福建长汀分娩,生下一个女孩。当时贺子珍尚不满20岁。毛泽东很喜欢这个女儿,这是他继岸英、岸青、岸龙之后,第一次喜得千金。他笑着对贺子珍说:“她倒会挑日子,找了一个好地方出生,就叫她毛金花吧!”
孩子生下后不久,毛泽东就托人为她找到了一个可以寄养的人家,他对贺子珍说:“把孩子寄养到老乡家里,今天我们只能这样做。等到革命胜利后,我们再把她接到身边。贺子珍隐忍着心中的痛苦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然而她做梦也想不到日后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再见自己的孩子了,1932年4月,红军再次来到龙岩,贺子珍在县城里一面忙着为军队筹粮筹钱,一面惦记着自己的女儿。毛泽民按照贺子珍的记忆,找到那位大嫂,可是得到的回答却是:孩子已经不在人世了。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贺子珍半天说不出话来,愣愣地坐在那里。为了革命,我们只能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同年年11月,贺子珍在福建长汀生下了她和毛泽东的第二个孩子。因为是个男孩,毛泽东把他与杨开慧的三个孩子并列,取名毛岸红。主席对这个孩子格外的疼爱,还给他取名小毛毛,然而天宫不作美,此时的红军正在经历着第五次反围剿,因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损失惨重,主席更是被博古等人架空了,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召开了遵义会议,最终确定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战略领导。在此过程中主席不管在外边如何烦心,回到家中总是会抱着毛毛亲一亲陪伴孩子,而毛毛也是非常的乖巧懂事,他会学者妈妈的样子坐在门口等待着爸爸的回来,这或许是主席在最苦难的时期唯一的安慰了吧。
由于国民党的围剿力度越来越大,红军士气大伤,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经过组织的商讨决定,25000里的长征正式拉开序幕。红军长征有严令规定不准带孩子,领导也不例外。贺子珍无奈再次面临骨肉分离,贺子珍心如刀割,抱着小毛毛哭成一团。不知为什么,这一次离开小毛毛,她感到从未有过的难过。
她想起从小毛出生起,就没有好好享受过父母的爱。
自己和毛泽东都很忙,小毛一见到他们就特别开心,连晚上睡觉时都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怕一放开了就又见不到了。
他缠着爸爸,让爸爸教他写字时的聪慧;他站在门口送爸爸妈妈出门的懂事;他抱着自己的脖子撒娇,甜甜地叫妈妈……“小毛乖,不要哭了。等打赢了仗,爸爸妈妈一起来接你回家。”
“我不听,妈妈骗人。”小毛哭喊着。
贺子珍耐心地哄着,珍惜着和孩子的相聚。
随后贺子珍从邻居那里要了一些棉花,将自己的一件灰布军装剪开来,对着灯光一针一线给孩子缝了一件小棉袄。
毛主席与贺子珍商量后,这次没有将毛岸红送给老乡抚养,而是将孩子交给毛泽覃和贺怡夫妻。毛泽覃是毛泽东的亲弟弟,贺怡是贺子珍的亲妹妹,平时也会来照顾小毛毛,和小毛毛也熟悉。如果孩子交给他们,贺子珍是最放心的了。
但现实往往确实残酷的,长征开始后不久,红都瑞金便落入敌人的手中,收留小毛的奶妈家乡,也成了敌人的地盘。由于敌人憎恨红军的领导,就四处搜捕红军领导的家眷(juàn),连与红军接触较多的人都不放过。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和红军干部毛泽覃怕小毛有危险,就秘密地把他转移到一个警卫员的家里,后来毛泽覃在战争中牺牲,小毛就从此下落不明了。
贺子珍听说这个消息后失声痛哭,这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伤痛的女战士,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连他是生是死都不知道。那时正是革命的重要时期,她强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工作,但这种痛失爱子的心痛一直跟随着她,成为这位女英雄无法抹去的伤痕。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贺子珍曾再次生下了一个女儿,只是上有敌机狂轰乱炸,后有敌军拼命追赶,所以当时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自己的孩子,这个女孩儿就又被送走了。待至红军到达陕北,贺子珍又诞下了一名女婴,这个孩童就是李敏,晚年一直陪在她和毛泽东身边生活。
后来贺子珍与主席之间感情出现危机,贺子珍远赴苏联,在苏联又生下一名男婴,但最终还是夭折了,长期遭受丧子之痛的贺子珍几近崩溃,女儿李敏时常前往苏联陪伴她,但即便这样贺子珍的精神状态也是越来越差,战火为她带来的丧子之痛成为她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痕。
贺子珍真切地知道,自己的孩子当中唯有毛岸红失踪音信全无,其他在老乡家中抚养的已没有任何希望,唯一可能尚在人世的只有毛岸红了。
国内局势稳定后,1949年贺子珍的妹妹贺仪找到了自己的儿子,在体会到母子相认的喜悦之情后,贺仪深感愧对自己的姐姐,当年自己没能照顾好孩子,于是像组织请假,想帮姐姐寻找毛岸红的下落,弥补自己对姐姐的愧疚之情。
毛主席则认为,毛毛送出去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当时送他去老乡家的警卫员也牺牲了,那么多年没有任何线索,如今再想找到何其困难,而且毛毛在老百姓家里也许已经生活习惯了,现在再把毛毛从人家里带走,似乎也对不起人家的养父养母。
毛主席的话不无道理,但将心比心,做父母的有几个愿意骨肉分离呢?但贺怡是个责任心非常强的人,她觉得当初孩子交到了自己的手上,就应该自己亲手再把他送回到姐姐的手里,不把孩子找回来她始终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道坎。
组织见她心意已决也不好勉强,随机配给她一辆车,便开启了寻子之路,贺怡从当年的根据地寻找线索,哪怕有一丝一缕的线索也不放过,满心期待着能帮姐姐找回儿子。根据地附近十里八乡她挨家挨户地问,但却没有任何的消息,贺仪并没有被渺茫的希望所绊倒,依然坚持着寻子之路,然而天公不作美,贺子珍在寻找孩子的途中遭遇车祸,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贺子珍接连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备受打击,4年后,贺子珍才提起笔,给江西省长邵式平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一找小毛毛。
恰巧此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也从北京派来了加急电报:长征前夕,有一些干部和红军将士将他们的子女寄养在了瑞金等地的群众家中,中央委托江西帮助寻找这些红军留下的孩子们,这里面特别注意找到毛主席的孩子毛毛。
作为革命的后代,江西在接到指令后不敢怠慢,随机安排人员前往调查,王家珍就是其中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王家珍来到了瑞金,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一家一户地寻找着,一个半月过去了,王家珍找了七八十个村子,依旧没有一点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家珍在前往县档案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在1934年的《瑞金县志》之中看到了这样的记载:"毛泽东生有一子寄留瑞邑。"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让王家珍坚信毛毛一定还在瑞金,通过多方打听,王家珍在一老农手中得到了线索,一户姓朱的人家曾收留过红军的孩子,取名道来,王家珍终于看到了希望,随机前往调查却再次受挫,原来孩子已经被另一户红军家属带走了,一种失落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但是老农的一番话,让她再次燃起了希望,老农说:孩子在被带走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不愿带走,就连同孩子一通送来的小棉袄都不要了,真是奇怪,随机还拿出了孩子穿着棉袄的照片。王家珍一看感觉孩子跟主席长得十分相像,于是就把照片连同棉袄一并交给了省厅。
省厅也感觉有点蹊跷,随机便把朱道来接到了上海与贺子珍见面,贺子珍一看到朱道来就说这就是自己的孩子毛毛,在看到那件棉袄后更加肯定的说她就是自己的孩子,这件棉袄是自己当初亲手缝制的,每一针每一线我都记得。此时的贺子珍沉浸在失而复得喜悦中完全丧失了理智。
而此时的贺敏学就冷静许多了,他带着朱道来检验了血型与贺子珍的相同。
长期遭受失去亲人痛苦的贺子珍脸上出现了旧违的笑容。
不久后这件事便传到了北京,朱道来被带到了北京安排在了招待所,
不少中央领导人都来看了他。
最早来的就是周恩来总理,随后朱德、谢觉哉、董必武、邓颖超、康克清、帅孟奇、钱希均都来了,他们和朱道来谈心,关心他的成长。
周恩来将朱道来的照片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仔细辨认之后没有立刻肯定,而是委婉地说:"这孩子很像年轻时的毛泽覃。"
本是一场失而复得的团聚,但事情再次迎来了转折,当初接走朱道来的南京妈妈朱月倩来到了北京,并大闹着谁也别想抢走自己的孩子,这朱月倩又是什么身份呢。
朱月倩的身份也并不简单,丈夫霍步青是黄埔四期出身,曾和周恩来一起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任组织部秘书长。1927年,霍步青和朱月倩结婚,有三个子女,当年夫妻俩撤离之时,上级有命令不能带着孩子,他们只好将孩子丢下,交由老乡抚养,1933年丈夫霍步青牺牲,朱月倩凭借自己的记忆找到了朱道来,就这样把孩子接到了南京。
当时的医疗手段还不是很发达,不能百分百地确认孩子的身份,贺子珍与朱月倩都是革命的功臣,为革命贡献了自己的大半生,有着相同的遭遇,主席一时间也陷入了沉思,一个孩子两个妈妈,最终主席决定:不要说这件事了,管他是哪个的孩子?都是革命的后代,把他交给人民,交给组织吧。朱道来被安排到北京师大南二附中念书,和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烈士的子女们同窗学习。
结语: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无家可归的儿童;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生活;战争给我们带来了苦难与硝烟;战争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和恐惧;时至今日战争国人造成的伤害依旧是挥之不去的伤痛。但值得庆幸的是祖国的日益强大,保证了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居乐业,但我们不应该遗忘那些为和平作出贡献的英雄,以及新时代下默默守护和平的边关将士,和平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和平需要实力的维护,如今的祖国做到了。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创作最大的动力,喜欢不要忘记点个关注哦,更多精彩内容不容错过,若大家有啥好的建议欢迎评论区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