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彭德怀的评价,也是世人对他的第一印象。
彭德怀元帅戎马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自然要数1940年在抗日战场上,由他亲自指挥的百团大战。
1940年10月份,百团大战获得初步胜利,彭老总正在筹划部署大战的下一步作战方略,一封从老家发来的电报递到了他的手里。
彭老总看完电报眉头紧锁,咬紧牙关,没有说一句话,手中的电报还在微微地颤抖。半晌,他才把电报交给身边的参谋,压低声音说:“把这件事报告给中央处理吧!”
那么,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居然让彭德怀这样的铁骨硬汉也经受不住打击?电报又为何是从他的老家发送过来的呢?
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段战争年代,去了解历史的真相吧。
一、百团大战
1940年7月,坐在八路军总指挥部的彭德怀正陷入沉思之中。
前不久,法国以迅雷之势投降了德国,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形势恶劣,由此侵华日军气焰更加嚣张。
而国民党军队在却抗日战场上节节败退,他们不反思自身问题却“倒打一耙”,把八路军和红四军在敌后发展根据地的工作,说成是“游而不击”“保存实力”。这些谣言导致少部分民众被迷惑,丧失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而八路军在丢后不断地对日军进行“骚扰”,也让日军头疼不已。不得已采取了“囚笼”政策,妄图困死八路军。
现如今,整个抗日战场已经陷入到了空前的危机当中。
“必须打一场大胜仗振奋人心。”彭德怀下定了决心。
经过一阵讨论,由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名签署了破袭正太铁路的《战役预备命令》。
八路军改编之初,只有三个师,共10个团。在这三年内,战士们不畏艰险,在日军后方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实力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八路军先后动员了约100多个团参加作战,前后累积3个多月,共投入兵力约40万人。
此次战役的目的,是切断敌人的命脉——破坏交通线。于是,八路军各个队伍,分别对华北地区,日军用来运输物资和兵源的铁路、公路、水路、机场进行突击摧毁。致使日军的战机、坦克、大炮无法发挥作用,也打破了日军依靠交通线对八路军的包围。
这次战役共毙伤日伪军25800人,俘日伪军18688人,缴获了各种枪5900多支,被日本人称为“挖心战”,大大挫伤了侵略者的锐气。
百团大战无疑是抗战时八路军发动的最成功的一次战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并且打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为此,蒋介石也不禁感叹道:“这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啊!只可惜不是我们国民党的军队打出来的。”
蒋介石也“毫不吝啬”地向朱德、彭德怀致电道:“贵部究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彭老总对于老蒋这种口头嘉奖不给实际物资的做法已是见怪不怪了,也只有“呵呵”一笑。
不过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后,毛主席也非常高兴,给彭德怀发来贺电:“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可组织一两次?”
有了毛主席的肯定,彭德怀底气十足,开始着手准备“干一票大的”。彭德怀先后指挥进行了一场场更大规模的突击战,打出了国威也打出了八路军的“美名”。
可他没想到的是,他正满怀激情的时候,一场噩耗给他“泼了冷水”。而这场噩耗的始作俑者正是八路军的“战友”——国民党。
二、“背刺”战友
虽然百团大战为中华民族出了一口恶气,蒋介石本人也很开心,但开心的同时更多的是心有不甘,共产党现在的实力超出了他的想象,也打乱了他的计划。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最痛恨共产党的。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正是蒋介石最先背叛革命,国共关系破裂,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军事斗争。
即使是918事变后,共产党提出北上抗日口号,蒋介石依然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誓要先消灭共产党,而对日本侵略者践踏中国领土的事情视而不见。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挟持,被迫同意停止内战,放下曾经的恩怨,与共产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携手抗日。
国共两党虽然现在已经“重归于好”,蒋介石迫于外界压力也承认了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但他内心根本不把八路军、新四军当做自己人。克扣军饷、不发补给和枪支弹药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还借用媒体到处造谣八路军、新四军“不抗日”“只发展”。
更可恨的是,蒋介石、阎锡山等国民党派系首领,都默许甚至指使自己部下故意与共产党引起冲突,从而以“不守军纪”“破坏团结”等借口杀害共产党员,破坏党组织。
仅仅在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就主动引发了“平江惨案”等多起杀害新四军、八路军战士的事件,震惊了全国。
一方面,是国民党对手足同胞的残害;而在另一方面,蒋介石竟然准备要与“汪伪”政府、日军坐下来三方会谈。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如同当头棒喝“打醒了”蒋介石。
和谈的事自然因为多方原因“泡汤”了,但是八路军短短三年就从几万人发展到了几十万人,这成了蒋介石的心病。
“绝对不允许他们再发展下去了!”
很快,国民党将领薛岳就收到了一份中共湘潭地下党员名单,并下令将他们全部捕杀。
这份名单里,就有彭德怀的弟弟彭金华的名字。
三、满门忠烈的彭家兄弟
原来,彭德怀原名叫彭得华,他有两个弟弟,分别是二弟彭金华和三弟彭荣华。
彭家一直很贫困,父亲患有哮喘病不能做重活,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身上。年幼的彭德怀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8岁便辍学到煤矿里打工挣钱养家。
很不幸的是,他在煤矿里没日没夜地干了两年,自己却只拿到了第一年的工钱,第二年煤老板就卷钱跑了。无奈之下,彭德怀只好买些米面回去给弟弟们吃。从小相依为命的兄弟几人关系也是非常的要好。
后来,彭德怀投身革命,成为反动派的眼中钉。反动派为了抓捕彭德怀的亲人,隔三差五就去家里搜查,还把锅碗瓢盆都给“顺走”了。无奈之下,彭金华与彭荣华兄弟二人只能在外漂泊了好几年才敢回到老家。
回到家后兄弟俩在破旧的房子后面打了个洞,为了不被发现,每天只能从洞口偷偷进出。
终于,等到了国共合作抗日,反动派也结束了对彭家的骚扰。彭金华也告别了弟弟彭荣华,跑去延安投奔做了“大官”的大哥。
彭德怀见到弟弟来投身革命自然很开心,但也不会搞特殊化,而是介绍彭金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彭金华学习很努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彭金华从抗大毕业的那天,彭德怀主动找到他问:“金华呀,组织看你成绩优异,有打算安排你在延安工作,不知道你有什么意见吗?”
彭金华很开心的说:“我当然愿意留在延安工作了,这里是革命根据地,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也多,我会好好珍惜的。”
彭德怀思索了片刻,还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如今我们老家那里党的工作很薄弱,一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统治。党有意派同志过去在当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我思来想去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话已至此,彭金华已经心知肚明了。他现在也是一位思想先进的革命青年了,就毫不犹豫地点头:“哥,我明白了,我回去。不会让你失望的。”
就这样,学成归来的彭金华很快与当地的百姓打成一片,在他的动员下,弟弟彭荣华和弟妹龙国英也成为了党员。妻子周淑身还做了当地的妇女主任。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彭荣华的帮助下,彭金华创建了彭家围子特别支部,自己亲任书记。
彭家兄弟不辱使命,在他们的领导下,当地的“红色”革命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也惹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忌恨。
也就是蒋介石赞扬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的嘉奖令刚发出才一个月,国民党反动派的警备队就利用黑夜,偷摸进了彭家围子,包围了彭金华家。
突然响起一阵犬吠。
彭金华被这刺耳的狗叫声惊醒了。他急忙穿上衣服,通过窗口看到一队反动派士兵冲进了家里。他知道是反动派来抓他了。
由于事态紧急,为防止党组织的机密文件落到敌人手里,彭金华急忙嘱咐妻子周淑身照顾好12岁的女儿彭梅魁和年仅2岁的儿子彭康白后,迅速跑进地窖,把党有关的资料和名单都扔进了炉灶里化成灰烬。
此时,彭荣华居住的东屋外响起了枪声,彭金华情急之下跑出地窖正要去看弟弟,潭株警备队员已经破门而入……
彭金华被逮捕了,而此时彭荣华倒在一片血泊中。
原来,当一阵犬吠声响起后,彭荣华就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反动派士兵。不愿束手就擒的他,急忙告别妻子就奋力跑向屋外的小树林,想要逃脱敌人的抓捕。
可惜敌人对房屋已布下了层层包围,彭荣华刚刚冲出屋门,一颗子弹便从他左胸口穿过,血流如柱,倒了下来。
搜查过后,反动派逮捕了彭金华在内的8名同志离开。孩子们围着彭荣华哭成了一片。奄奄一息的彭荣华对年仅12岁的儿子彭起超说:“孩子,要记住……打日本鬼子……我不行了,报仇……”。
说完就气绝身亡了。
7天之后,彭金华与其他数名共产党员被秘密枪杀,曝尸荒野。
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淑身满脸泪水和乡亲们在山坡的荒草中找到了丈夫的遗体。遗体已经是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了。彭金华的十根手指被钢针扎烂,也被打断。
即便受到了如此的酷刑,彭金华都没有背叛党,没有向敌人屈服。
兄弟俩牺牲的那一年,彭金华40岁,彭荣华年仅37岁。
四、噩耗传来
在彭荣华牺牲、彭金华被捕后,周淑身便十万火急地通过组织其他同志发送了求救电报,几经辗转过了半个月电报才发送到了八路军总部。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彭德怀目睹电报后的场景。电报上写着:
“八路军彭副总司令:
潭株警备部及湘潭县政府饬队来家,荣华弟饮弹毙命,弟媳龙氏亦伤;夫金华在押,闻案情重大,请予设法营救。
弟媳周淑身叩
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
看到电报,彭德怀也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心中那个恨啊!他就这两个亲兄弟,而且是从小一块受苦,一块讨过饭的难兄难弟啊!
可他现在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流。百团大战还在激战当中,朱老总不在,整个八路军都只能靠他指挥。作为前线最高的指挥官,他肩负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驱除倭寇的历史重任,不能有一点疏忽。他只能寄希望于党中央解救二弟了。
延安接到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之后,立刻汇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过之后也大吃一惊,他很愤怒,立即让人发电报质问蒋介石,要求他严惩杀害彭荣华的凶手,并释放彭金华。
蒋介石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开始打起了“马虎眼”,表示“湖南并没有人抓捕彭德怀家属”、“具体情况还在调查,我不清楚”。后来面对彭德怀的追问,更是装聋作哑,避而不谈。
由于此时正是国共合作抗日的高峰期,彭德怀为了不破坏全面抗日统一战线,只能“打破牙齿,血往肚子里吞”。不过这笔仇是记下了,迟早会算的。
彭德怀又是否曾经后悔过,如果二弟当初留在延安,三弟是不是就不会加入党组织?那他们就不会牺牲了呢?
这些我们无从得知,而彭德怀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家庭遭遇如此大变之后,他的其他亲人们怎么样了?
五、亲人团聚
作为彭荣华长子的彭起超,是他这一辈中年龄最长的男孩子。在为父亲和二伯父料理完后事,在母亲的支持下,彭起超擦干了眼泪,踏上了去寻找大伯父彭德怀的路……
当时的彭起超年仅12岁,而湘潭到延安,又隔着千山万水,想要找到伯父谈何容易?
为了避人耳目,彭起超改名为“龙起超”,并化妆成了一个乞丐。他打听到桂林有八路军办事处,便一路打工、乞讨到了桂林。可怎么能找到组织呢?
“龙起超”灵机一动,便唱起了八路军宣传抗日的“莲花落”,来引起注意。
可没过多久,日军的战火就烧到了广西,百姓四处逃散,“龙起超”也只好在漂泊一段时间后,回到了家乡。
彭金华牺牲后,妻子周淑身精神便受到刺激,12岁的女儿彭奎梅就一人扛起照顾母亲和年幼弟弟彭康白的重担。与此同时,彭荣华的妻子龙国英也精神出现了问题,两家人的生活相当困难。
一日,一个陌生人来到了彭家围子,要寻找彭金华与彭荣华的家人。此人正是率领南下支队抗战的王震派来的。
周淑身与龙国英,相拥而泣,苦日子终于到头了。
为了遵循父亲的临终遗言——打鬼子,彭起超也自愿加入到了王震的部队里,南下抗日。
直到抗日胜利后的一年,彭起超才在延安第一次见到了那个素未谋面的大伯——彭德怀,此时彭起超17岁。
彭德怀的样子在彭起超的脑子里想象了何止千遍,此时真正见到了大伯,内心姿势激动万分。
大伯和他自己想象的大官完全不一样,他很威严但是说话却很温和。
彭德怀用一双大手握着彭起超的手,看了好久说:“好孩子,我们回家!”
之后,彭起超便留在大伯身边,受他言传身教,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有革命理想的进步青年,后来在延安上学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解放战争开始后,彭起超冲在最前线,先后参加多次战役,在战斗中负过伤,荣立二等功。
侄子能有如此骄人的成就,彭德怀也是很自豪的。
后来彭德怀才知道,他的两个弟弟共留下7个子女。“再多也没关系,都是我的孩子,我全养!”彭德怀拍着胸脯说道。毕竟自己弟弟的牺牲,与他不无关系,心中总是有那么一些愧疚……
想到这些,彭德怀也是唏嘘不已。
建国后,彭德怀把这些侄子侄女都接到身边,彭梅魁、彭康白、彭爱兰、彭康志、彭正祥、彭钢,这几个孩子也都给予了他们良好的教育。
他们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工人、有的进入部队,都在为人民服务。
尤其是最受宠的彭钢,后来更是做到了解放军的少将,最有彭德怀的个性,在军中被人称为“女包公”,大公无私、刚正不阿。
彭德怀一生没有子嗣,这7个子侄都成了他的“亲生骨肉”。
彭德怀临终前,所有的孩子都来到了他身边。他还拉着彭钢的手,感叹自己不能和两个弟弟合葬在一起。
直到彭德怀去世20几年后,在彭钢等子侄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与彭金华、彭荣华葬在了一起。
彭钢含着眼泪,欣慰地说道:“不管怎样,他回家了。”
【总结】
彭德怀一生大公无私,他为新中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即便有牺牲,也毅然决然地让自己的亲人们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
彭家一门忠烈的形容,毫不为过。
实际上,像彭总这样一家人都为革命做贡献,还能不以权谋私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
他们是伟大的,愿他们永远被每个人记在心中,永垂不朽!
然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因为一己私利,置国家和民族大义于不顾,不惜破坏团结,出卖战友,这样的政党怎能不走向失败呢?
编辑:托马斯
责编:劳谦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