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ng

彭德怀两打榆林无功而返,终生为憾,对手邓宝珊也耿耿于怀

bang 2021-10-01 227
彭德怀两打榆林无功而返,终生为憾,对手邓宝珊也耿耿于怀摘要: 作者:蓝颜也倾城榆林是坐落在长城脚下的一座古城,虽然地处偏僻,战略位置却极其重要,是蒋军围困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据点。镇守榆林的是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邓宝珊生于1894年,甘...

作者:蓝颜也倾城

榆林是坐落在长城脚下的一座古城,虽然地处偏僻,战略位置却极其重要,是蒋军围困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据点。

镇守榆林的是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邓宝珊生于1894年,甘肃天水人。幼时家贫。只上过几年私塾。15岁参加新军,随后加入同盟会。1924年任革命军第一军师长,抗战期间升任21兵团司令。邓宝珊在榆林苦心经营了10年,深受榆林百姓爱戴,和我方过从甚密,一直是我方争取的对象。

彭德怀两打榆林无功而返,终生为憾,对手邓宝珊也耿耿于怀

蒋氏对此心知肚明,趁着邓宝珊回老家养病之机,委派胡宗南的心腹大将董钊为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坐镇榆林,企图架空邓宝珊。没想到榆林守军根本不买账,他们只效忠于邓宝珊。董钊在榆林勉强待了几个月,什么事都插不上手,只好灰溜溜地跑回西安向胡宗南禀报:榆林军事,非邓宝珊不可。

见派人取代不成,蒋氏又心生一计。一面催促邓宝珊尽快返回榆林主持大局;一面以加强榆林防务为名,空运胡宗南整编第28旅进入榆林,监视邓宝珊的行动。

再次回到榆林的邓宝珊,受到了榆林百姓的夹道欢迎。但他的心里,一点也不轻松。他既没有勇气率部起义,又不愿与我军为敌,从内心来讲,他并不愿意回到这个是非之地。但他天真地认为,凭他和我方高层的关系,西北野战军应该不会攻打榆林。

但在我方决策层的眼里,邓宝珊和榆林守军是两个概念。榆林守军15000余人把守着陕甘宁边区的咽喉之地,严重威胁西北野战军的侧后安全,必须解决掉。

1947年7月底,彭德怀率7个旅直奔榆林。全军只带了6天口粮,计划一个星期内拿下榆林。

榆林守军第22军军长左世允得到西北野战军几万大军奔袭榆林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慌慌张张跑到司令部,对邓宝珊说:“总司令,彭德怀这次来者不善,我们要早做准备呀!”

邓宝珊听了不以为意,对左世允说:“你放心,西北野战军是不会对我动手的,估计又是围城打援的老把戏。彭德怀的目的,还是想调动胡宗南的部队,找机会再吃掉他几个旅。”

不过,邓宝珊很快就坐不住了。彭德怀指挥1、2、3纵,有如秋风扫落叶般,很快扫尽了榆林外围的大小据点,兵临榆林城下。更让邓宝珊伤心的是,在城外的三岔湾一战中,他的新11旅2团团长周效武、3营营长张梯青被俘,1营营长萧炳南、2营营长魏长林先后阵亡,这些可都是跟着他多年出生入死的兄弟。受到打击的邓宝珊,下了死守榆林的决心。

邓宝珊把榆林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防区。由第86师师长徐之佳、第86师副师长张云衢、陕北警备副司令张之因分别把守东、西、北门,南门则交给了胡宗南的整编第28旅。邓宝珊如此安排,可谓一箭双雕,无论胜败,都可以消耗掉28旅的兵力;如果败了,则可以把责任推到28旅头上。

彭德怀两打榆林无功而返,终生为憾,对手邓宝珊也耿耿于怀

28旅旅长徐保不知是计,还挺高兴的。他也正想好好展示一下蒋氏嫡系部队的实力,也让城里那些杂牌军开开眼。邓宝珊告诫徐保说,南门的凌霄塔是榆林城外的唯一制高点,不但是榆林城防的重中之重,更是榆林守军的心理防线,绝对不可以丢失。徐保拍着胸脯保证说,只要有他徐保在,凌霄塔万无一失。

8月7日夜,攻城部队向榆林发起了猛攻。正如邓宝珊预料的那样,彭德怀把主攻的方向,放在了南门的凌霄塔。守卫凌霄塔的是徐保28旅82团3营。我军为了速战速决,派出了358旅716团和独1旅2团从左右两翼同时攻击。战斗非常的惨烈,守敌躲在坚固的工事里,用重机枪拼命扫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终于占领了凌霄塔,敌营长也被击毙。

彭德怀两打榆林无功而返,终生为憾,对手邓宝珊也耿耿于怀

得知凌霄塔失守,急红了眼的徐保组织了军官敢死队,亲自提着大刀督战。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凌霄塔得而复失,此后无论我军如何奋勇争夺,都未能再拿下凌霄塔。

我军在其他三个方向的攻击。也很不顺利。小西门虽然一度被突破,但由于敌人的炮火太猛烈,冲了几次都没能冲进去。

更让我军没有想到的是,榆林城内居然全民皆兵。城内百姓纷纷组成担架队和运输队,帮助守军抢救伤员,运送弹药。看来邓宝珊这个“榆林王”确实深得人心。

邓宝珊多次发报给蒋氏和胡宗南求援。胡宗南对救援不上心,蒋氏却坐不住了,亲自飞到西安部署救援。第二天,钟松的整编36师就从西华池向榆林增援。

彭德怀两打榆林无功而返,终生为憾,对手邓宝珊也耿耿于怀

攻城部队经过多日激战,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彭德怀此时明白,要打下榆林城已不大可能。遂及时调整了战役目标:以少部分兵力继续围城,大部分兵力集结到钟松部必经之路设伏,准备打援。

这个钟松,立场摇摆不定,行军打仗也非常的狡诈。因为害怕彭德怀的“围城打援”之计,居然带着部队绕道荒无人烟的沙漠,成功地避开了我军的伏击圈,于8月12日赶到了榆林。彭德怀无可奈何,只得率部撤离榆林。

1947年10月,彭德怀趁徐保28旅撤离榆林之际,再次卷土重来,直扑榆林。邓宝珊见胡宗南指望不上,亲赴北平找老朋友傅作义求救。

傅作义考虑到榆林对他的察绥防线起着拱卫作用,决定帮邓宝珊一把。但他的防线也很紧张,抽不出多少兵力,于是把主意打到了宁夏的马鸿逵身上。

彭德怀两打榆林无功而返,终生为憾,对手邓宝珊也耿耿于怀

傅作义飞到银川,劝马鸿逵出兵救援榆林。马鸿逵本来是不想出兵的,但傅作义却劝他说,现在西北野战军之所以没打宁夏,是因为榆林在后面,彭德怀怕腹背受敌。一旦彭德怀打下榆林,下一步肯定就会攻打宁夏。

马鸿逵听傅作义这么一说,再也不敢怠慢,命令他两个儿子带着3万多马家军救援榆林。在这种情况下,西北野战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被迫再次撤离榆林。

两次攻打榆林失利,成为彭德怀一生的遗憾。同样耿耿于怀的还有邓宝珊,他想不明白自己和我方关系不错,为何我军还要两打榆林。解放后他还曾问过毛主席,毛主席笑着对他说:“打是亲,骂是爱,打你是为了让你早日起义嘛!”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