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5月29号的这一天,冀中军区七分区17团一营的一连,和二连的一个排,以及晋深无县大队的民兵,在副营长张子明和县大队大队长阎志国的带领下,一天和敌人打了九仗,最终在第二天拂晓时分,转移到了深泽城东的北白庄村。
在这里,他们和六分区警备旅的一个半连会合了。这支部队是提前一天从高家庄突围以后,在这里隐蔽休整的。
一、战场形势和我军的参战兵力
这个时候艰苦卓绝的“五一大扫荡,已经整整进行了一个月了,冀中军区各部队损失都很大。其中在5月23号,六分区警备旅一团和冀南军区27团的主力先后在李家角、任角村、王家铺、崔氏村外、西辛庄被围,经过悲壮惨烈的血战之后,最后是警备旅一团团长张子元被俘,政委陈德仁、军区宣传部长张仁槐、一团副团长郭慕汾、冀南五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张俊峰壮烈牺牲!
当时的警备旅一团直属警通分队,一营和分区党委警卫营都被打散,只有一团二营在林子元营长的带领下,顺利从李家角村突围了出来。但在这之后,二营又经过了中央村突围和高家庄两场激烈的战斗,我军损失很大,不仅六连的周连长牺牲,战士也损失大半。此战以后整个二营仅剩了一个半连,比起五一大扫荡以前五百多人的鼎盛阵容,整整缩水了五分之四!
因此当时会师以后,在北白庄村的我军总数,是刚刚300人出头。这里面主要有:
1.七分区17团一营一连,和二连的一个排共约150人。这支部队兵强马壮,弹药相对充足,他们的指挥员是17团一营副营长张子明。
2.晋深无县大队的民兵约30多人。他们武器装备很差,不过都是本地人,熟悉当地的地形和人脉,由县大队阎志国大队长带领,给主力部队做向导和侦察员。
3.六分区警备旅一团二营的一个半连。这时候他们已经打了五次艰苦卓绝的战斗,部队减员很大,成建制的主要兵力是八连,估计总兵力在150人以内。
就凭这个损失数字,我们就知道五一大扫荡中的战斗,是有多么的残酷和惨烈了!就连警备旅一团二营这样的精锐部队,减员率也达到了70%以上!如果按照西方人损失30%的部队就算崩溃的标准,这个二营都已经崩溃三回了!
可是我军的指战员们,仍然在义无反顾地在坚持战斗,而且是越战越勇!而且虽然部队损失很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空前严酷的斗争环境,也起到了纯洁和淬炼队伍、淘汰不坚定分子、增强部队凝聚力的作用。当时除了牺牲的烈士,最后还生存并坚持下来的,都是意志最坚决、身体最强壮、技战术最优秀的战士。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真金!而真正的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让鬼子见识一下什么是铁血老八路的真正实力。
二、17团部队到达北白庄的时间
关于17团的部队到达北白庄的时间,目前史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在《六十七年前的北白庄战斗:村落战典型战例之一》一文中,根据时任冀中17团1营1连1排机枪班班长的亲历者回忆,17团的部队是在头天晚上到的北白庄,而且在该村住了一夜:
这一天我们大大小小打了9仗,走到北白庄天快黑了,在该村我们遇到了晋深无县大队的大队长阎志国带领的一个中队和两个区小队,分区警备旅的警卫连也驻在该村。
但是根据《冀中军区十七团团史》记载,17团和县大队的民兵,是在30号拂晓临时赶到了北白庄:
五月三十日,一营的张子明副营长,带领着一营一连和二连的一个排,与晋深无县大队从滹沱河南铁杆、张村出发,于拂晓时分转移到了深泽县城东北五公里的北白庄村。
当时的细节如何,至今已经无从知晓。根据小编个人分析,当时日军扫荡非常猖獗,如果17团的部队是头天晚上到达北白庄,那么和警备旅一团的一个半连汇合以后已经有300多人,当时的情况不大可能这么多的八路军宿营在一个村里。这样容易被敌人发现,而且也不利于防守。在之前5月23号的李家角任角村战斗中,就是警备旅的三个连防守李家角,冀南27团的两个连防守任角村,这样互相掩护的。
而在其后6月9号的宋庄战斗中也是这样,当时22团的两个连和警备旅一团二营的一个多连会合以后,一支部队去了南宋庄,另一支部队防守北宋庄,这样成掎角之势互相掩护,更有利于防御,也防止因为兵力过于密集而被敌人的炮火杀伤。因此小编陈天刑个人意见,觉得应该采信正史的说法,警备旅一团二营的一个半连是头一天先到的北白庄,而17团的部队是在30号拂晓时分才到达的。
在这个时候,17团的部队已经在29号白天被敌人发现,一天打了九仗,在30号凌晨赶到了北白庄附近,迫切需要进入村庄休整并建立防御。在此情况下,明知17团的友军身后带着敌人,警备旅一团二营混合连仍然主动出击,将敌人击退,把17团的友军掩护进了村子。
三、部队是打是走的问题
在17团和县大队的部队进村以后,战士们和战友会师的喜悦就不用说了,大家立刻开始挖掘工事掩体,准备长期战斗。指挥员们则立刻聚集到了一起,开始讨论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主要就是讨论“打或者走”的问题。
但是其实这个时候,这已经并不是什么问题了。当时马上就要天亮,在经过了五一大扫荡以来一个月的艰苦战斗以后,我军已经得出结论,如果在白天在平原之中,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和四面八方涌过来的敌人作战,那么是必然守不住的。
就在头一天的5月29日,我23团主力三营在团长谭斌的带领下,前进到东西张岗村附近。在这里,我军和日伪军的清乡队发生了遭遇战,将其击退并且进行了追击。可是就在我们追击到西讨论村西的道沟时,遭到日军增援兵力的四面合围,结果是谭斌团长以下200多名战士牺牲,最后仅有100多人在政委姚文元带领下突出重围,最终与一营会合了。
血的教训就在眼前,所以大白天转移是肯定不可行的。而既然是肯定是不能走,那么就是要固守。而当时防守北白庄村,其实是有很大优势的。
首先就是北白庄有工事。
警备旅的混编连,是提前一天到达了北白庄。他们在村里停留的时候,虽然指战员们都非常疲劳,但是仍然没有忘记防备敌人。在一天多的时间内,他们在村里陆陆续续修起了不少的工事和防线。在村里围墙上挖出了射击孔,建成了高房工事,挖掘了防炮掩体。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当时警备旅挖出的射击孔都非常巧妙,留出最外层的薄墙皮不挖,战时用枪一捅就是个射击孔。这在后面的实战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次就是北白庄有地道。
当时还有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北白庄有非常完善的地道体系。在五一大扫荡之前,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尚未大规模开展。但是在石家庄附近地区,地道挖掘工作开展的非常早。从41年末开始,该地区就发动群众挖地道,到了1942年五一大扫荡时候,有不少地道已经成型。这期间发生的影响较大的地道战,是5.1-5.23无极县赵户村的四次防御战,5.27定县北疃村的地道战,和5.30深泽县北白庄村的地道防御战。
1.无极县赵户村的地道网
当时规模最大最完善的,就是无极县赵户村的地道网。据当地县志记载,无极县赵户村共挖地道全长30里,距地面有8尺深,共有13条高4尺、宽3尺的主地道干线,另有50条与主干线相通的支线。当时在地道内部,每隔20丈距离就设置了一个可容纳一个排休息的大洞,大洞顶部用大木头顶住,建设的非常牢固。地道入口设在草地里,猪圈里,糠棚里等各种隐蔽的地方。
2.深泽县北白庄的地道网
同样的,深泽县北白庄村地道也非常完善。据文史资料中记载:从1942年3月20日起,北白庄村就动员了18至45岁、身体健壮的基本群众,将该村先前挖的那些只能藏身而不能转移的“藏身洞”进行了改造,把各家各户自己的藏身洞连接了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地下战场。
当时北白庄村地道最大的优势是很长,地道顺街向四外延伸,有与四周村相连的多条超长地道,战时可以通过地道迅速机动转移到邻村,可谓是四通八达。
北白庄村85岁的徐东福回忆说:“当时地道很窄,大人们猫着腰,小孩儿能站起来。里面特别黑,我们就拿个捻着棉花芯的油灯在里面走。日本人发现过地道,往里面灌毒气,村西边一家六七口人都被熏死了。”
遗憾的是,由于年久失修,这两地的地道遗址都已经坍塌。
3.定县北疃村的地道网
而比起这两个村,定县北疃村的地道网就简陋的多。因为是从四五月间才开始大规模挖掘的,该村地道结构相对简单,而且没有防水、防毒设施。在5.27北疃惨案中,因为汉奸的出卖,该村出村的长地道被日军163联队破坏后,又在发现的几处地道口投入了毒瓦斯。在日军惨无人道的毒气战之下,我军民蒙受了巨大的伤亡,仅有据可查的尸体,就有800多具!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地道战,可比电影《地道战》中表现的残酷得多、也精彩曲折得多。当时在赵户村和北白庄,因为地道网比较完善,在实战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四次赵户村地道战的故事,小编已经在前面的《赵户村战斗》中讲述完毕。如今敌人既然打到了北白庄,那么,就是这里的地道显身手的时候了。
四、部队重编设立指挥部
既然决定要守,那就面临着建立统一指挥的问题。要知道我军当时虽然有300人,却隶属于三支完全不同的部队,其番号来自于七个不同的连队(警备旅一团二营五、六、七、八连,17团一营一、二连、晋深无县大队的一个中队),部队都是被打散后重编的,建制比较混乱。
要是一般的队伍比如国军,这个时候早就乱成了一锅粥。在影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曾经对国军残部的重新整编有过描写,这里小编就不重复了。那么,史上的我军面临这种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
在我军历史上,有过无数次部队被打散,又聚拢起来重编的记录。由此形成了一大特色:部队失败了不要紧,甚至打散了崩溃了都不是问题,战士们会主动聚拢起来,自动形成一个个新的作战单位,继续坚持战斗。比如著名的三湾改编,就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成了一个团。
而至于指挥权问题,因为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所以我军在遇到友军的时候,会自动自觉接受最有经验、级别最高的指挥员的领导,从来不会因为来自于没有隶属关系的不同部队,而对指挥权有所争执。
比如在前面5月12号的大小尹村续战当中,来自于军区机关和七八九三个不同分区的部队,都统一接受六分区司令员王长江的领导,最后大部分野战部队都成功突围了。在这方面,我军的凝聚力和令行禁止的作风,真的是比山头林立、谁也不服谁的国军强出了十万八千里。
而在北白庄的时候,六分区警备旅一团二营已经整体降格缩编成一个混合连,林子元营长自动改任连长,其余连长当排长,排长当班长,而且他们这个时候久战疲惫,弹药也几乎全打光了。这时候防守的主力,其实是在十七团的一个半连身上。因此在发现敌情后,两支队伍立刻决定由张子明副营长统一指挥,迅速制定了利用地道进行策略防御的战斗方案。战士们组织群众下地道隐蔽起来,然后让大部分群众通过长地道转移出去。
五、日军一个大队的合围
而就在大家紧张的构筑工事,和通过村里的地道转移群众的时候,村外炮声隆隆,敌人的行动非常快,他们的大部队已经杀过来了!
根据日方资料记载,当时出现在这300多我军面前的,是日军第26师团12联队的第一大队,整整1000多名最精锐的老鬼子!他们以骑兵为先导,把重机枪中队加强给了四个步兵中队,再拖着联队炮,从四面八方合围了过来。
不久之后,这些骄狂的日军就在菅泽直记大队长指挥下,以精准严密的战术动作,这北白庄围得水泄不通。菅泽大队长骑着东洋大马,腰胯东洋刀和王八盒子,手握大望远镜观察着眼前这个小村庄,正志得意满得算计:麾下的这过千“皇军”精兵,踏平这个小村庄要用多长时间呢?
这个时候他绝对想不到,他这总兵力是八路军的三四倍、总火力更是八路军的十几倍的一个整建制大队,会在北白庄这个小村庄磕掉了牙,而他本人甚至还埋骨在了这里!
而村里的老八路们,已经握紧了手中的钢枪:万恶的侵略者,来吧!血债血偿的时候,到了!三百老八路血战一千日军的北白庄战斗,正式打响!
参考资料:
《六十七年前的北白庄战斗:村落战典型战例之一》丁满贞、姚占刚
《冀中七分区人民抗日斗争大事记》
《六分区人民抗日斗争大事记》
《冀中军区第十七团团史》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的无线电通信概况》李文昌等
《冀中人民抗日斗争大事记》
《华北治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