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ng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

bang 2021-10-12 191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摘要: 1955年全军首次立功大授衔仪式上,有3位国军中起义的高级将领,被破格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分别是董其武、陶峙岳和陈明仁。要知道当时被国家评选出来的上将总人数才不过55人,就算后来追加...

1955年全军首次立功大授衔仪式上,有3位国军中起义的高级将领,被破格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分别是董其武、陶峙岳和陈明仁。要知道当时被国家评选出来的上将总人数才不过55人,就算后来追加了两个人,也才仅有57人,足见毛主席和党组总部机关对起义将军的认可和照顾。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55年大授衔时,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可以授予上将军衔,还有一位起义将军无论从革命资历,还是军功贡献来说,都要远超董其武、陶峙岳和陈明仁三人,为何他最后却没有获得任何军衔呢?这个人到底是谁?本期内容鉴哥就为大家解密: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可以授衔开国上将,为何最后却只剩下三个?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

原有4位起义将军可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下三个?

赵寿山,原名赵生龄,1894年生于陕西户县偏远山村的一户贫苦农家,13岁丧父,自幼被母亲含辛茹苦的喂养长大,16岁立志报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就读,1911年,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胜利后,赵寿山转入陆军测量学校学习,1915年择优毕业后,投入西北军阀冯玉祥将军麾下,担任地形教官和少校参谋,因军事作战素质突出,被冯玉祥分配到西北军,爱国名将杨虎城将军麾下担任排长、营长和军事教官等职。

1926年初,赵寿山追随杨虎城在陕西西安古城坚守8个月之久,打退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围剿进攻,立下赫赫功勋,升任第二混成团团长一职,1930年中,蒋介石、冯玉祥和阎锡山发起中原军阀大混战,杨虎城转投蒋介石,率部攻打冯玉祥和阎锡山部,赵寿山因在战中身先士卒,屡立战功,被紧急提拔当上了主战旅长,同年年底,赵寿山出任绥靖司令长官,兵发陕南,击溃收编地方军阀武装部队,全歼土匪王山春部的同时,也办了很多错事,残害了很多思想进步的共产党员和爱国革命群众。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

促成先兵谏事变

1935年秋天,赵寿山奉命驻扎陕南,恰好遭遇了从鄂豫皖苏区转战陕北的红四方面军,在围剿红军的作战行动中,多次被总指挥徐向前元帅正面击溃,同时也接触到了一些关于我党我军先进的革命爱国思想理念,反动顽固的思想悄然转变。开始反对蒋介石提倡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红军友好相处,并与红四方面军秘密敲定了“互不侵犯”的合约协定。

至1936年春天,红军三大主力在陕甘宁边区胜利会师后,蒋介石深感如芒在背,就亲自乘坐专机到陕西督阵指挥,严令赵寿山所部开赴陕北延安围剿进攻红军,赵寿山不愿内战自相残杀,心情非常苦闷,就以外出看病为由,拒绝了蒋介石的征调,这一年,赵寿山先后辗转北京、南京和上海等地,也亲眼目睹了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各地在白色恐怖之下的风声鹤唳,并见证了“一二·九”救亡运动的爱国热潮。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

随后联想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尽丧日寇之手,国家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深感国难迫在眉睫,所以回到陕西后,赵寿山就亲笔给杨虎城将军写信,提出了应及时挺住内战,联合共产党陕北红军和奉系少帅张学良东北军,统一战线抗日的军事主张。

1936年12月12日,奉系少帅张学良和陕西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联名下达命令,发起了震惊中外的西安兵谏事变,逼迫蒋介石暂时放下个人成见,反对内战,全国统一战线抗日的革命新主张,赵寿山亲自担任陕西西安公安局长,与孔从洲中将和北方局军委同志许权中共同指挥西安方面的战局,积极维持社会秩序。曾多次受到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的亲自接见和教育,并与彭德怀元帅和任弼时同志,多次完成秘密会晤,合影留念,主动提出了参加共产党的愿望和请求。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

抗战铁军,民族英雄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虎城的第17路军缩编为38军,赵寿山担任主战师长一职,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作战。曾先后参与并直接领导了血战娘子关、夺取陉井车站、退守砭驴岭等战役战斗,在所部伤亡过半的险境之下,赵寿山临危不惧,亲自率部与日寇血战15个昼夜,立下赫赫功勋,11月8号,山西太原沦陷后,赵寿山奉命被迫西撤,做暂时的休整和补充整训,途径陕北延安时,还获得了毛主席、叶剑英等党组总部首长的亲切接见。

1938年夏天,赵寿山突然得到蒋介石的重任,升任第38军军长后,领导指挥打出张茅公路大捷,打得日军一个师团溃不成军,并在中条山内创建抗日根据地,坚守2年半之久,期间日军不得寸进,被日军称之为清扫华北的盲肠,国军第一战区总司令长官卫立煌也对赵寿山的丰功伟绩,不吝溢美之词,盛赞第38军是铁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

1940年隆冬之际,蒋介石强行征调赵寿山所部到中原河南参战,直接导致固若金汤的中条山就此沦陷,赵寿山彻底认清局势,也看清了蒋介石的丑恶嘴脸,深感国共合作无望,整日意志消沉,终于在1942年下定决心,在彭德怀老总的推荐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得知消息后,雷霆震怒,就于次年直接调任赵寿山回到重庆参加整训学习,后来又以明升暗降执法,调任赵寿山为胡宗南麾下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褫夺了他的所有兵权,赵寿山满含悲愤之意离队后,当众拆穿蒋介石的阴谋,38军一部2000余人,在河南宣誓起义,终于回到了我党的怀抱中来。

而赵寿山虽然早在1942年就已经加入共产党,但个人想要真正完成起义,还需要继续等待时机,毕竟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与国民党的第二次深入合作,仓促之间贸然起义,唯恐落人口舌,更严重的,赵寿山本人的生命也会受到严重威胁。毕竟,蒋介石为了防止赵寿山反叛,每天都会派遣不同的敌特情报人员严密监视,一旦发现有异动,可先斩后奏。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

主动申请入党,出任一野副司令员

直到1946年,蒋介石公然撕毁与我党我军签订的和平停战协议,挑起内战后,无暇他顾,就放松了对赵寿山的监禁,直接撤销他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长官的职务,以派他出国访问考察水利之名,将他秘密调入南京软禁。在此期间,经董必武先生和地下党组成员的秘密协助和精心安排,赵寿山有惊无险地彻底摆脱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特务机关的监视,乘坐轮船出海,途径上海和天津等地,于1947年的3月份从河北进入我党华北解放区,同时主动宣布起义,通电全国与蒋介石彻底划清界限。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军高级将领起义投诚,如傅作义、陈明仁等人,都是迫于战争形势变化,不得已而为之,但赵寿山却完全不是这样,是自己主动申请加入共产党,自愿自发通电起义,足见他的政治思想觉悟有多高。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

赵寿山进入河北邯郸解放区后,获得了刘伯承、邓政委的亲切接见和热烈欢迎,顺利抵达陕北延安后,毛主席和周总理更是给他以非常高的评价:称赞他在第17路军中的工作,是国共两党统一抗日战线的典范。当场直接任命他为西北第一野战军的副司令员,巧合的是,时任西北一野司令员的正是赵寿山的老朋友彭德怀老总,当时,第一野战军只有两位副司令员,其中一位是彭老总多年来的第一爱将,也深受毛主席器重的张宗逊上将,另一位就是赵寿山,故友重逢,赵寿山和彭老总都非常开心。

从此以后,赵寿山就一心一意地辅佐彭老总征战解放大西北,为全国统一,以及全国人民解放大业,建立了赫赫不朽功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赵寿山在全国第一届新政协会议上,当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

为何遗憾错失上将军衔?

1955年全军首次立功大授衔仪式上,西北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被授衔为开国上将,一野下辖四大野战兵团司令员的军衔也很高,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被授上将,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被授大将,第十八、十九兵团的司令员周士第和杨得志,也都是威震西北的良将,全都积功被授予上将军衔。

所以按照这个标准和规格,赵寿山身为一野副司令员,按理说是完全有资格被授予开国上将的,而且从相关革命资历,以及历史突出贡献来看,赵寿山比董其武、陶峙岳和陈明仁都要高得多,获得上将军衔当之无愧。可为何57位开国上将的名单中,却没有赵寿山的名字呢?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

这是因为,赵寿山早年出身于山西贫苦农家,自幼深识民生疾苦,所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合理使用人才,就决定让赵寿山离开脱离军队系统,调任西北地方政府搞建设,并委任他先后担任了青海省政府主席和陕西省省长,至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赵寿山已经完全脱离军队,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高官要员。而毛主席在大授衔开始前就已经做出重要指示:建国后,离开军队系统,专任地方工作的政府要员,不参与评级授衔。

1955年大授衔,原本有4位起义将军能授上将,为何最后只剩三个?

所以,赵寿山的革命资历虽然深厚,主动起义的贡献很大,而且他的入党时间和起义时间都早于大部分起义投诚的国军高级将领,可却因为提前离开军队系统,转任地方政府参加工作,最终遗憾错失了1955年的大授衔,没有获得任何军衔。但尽管如此,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却永远不会忘记赵寿山老将军,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卓越贡献。1965年,赵寿山因食道癌晚期,抢救无效后遗憾病逝于北京医院,享年71岁,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