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刘胡兰是已知年龄最小的一个。一个15岁的女孩,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她,让她在残暴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而英勇,如此坚定,如此从容?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 年10 月 8 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她的父亲刘景谦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庄稼汉,只知道埋头在土里刨食,可是一家人生活得却仍然很是艰难。
由于长期劳累,刘胡兰的生母王变卿在刘胡兰 5 岁时便患上了肺结核去世,留下了刘胡兰和年仅两岁的妹妹刘爱兰。
1940 年,刘景谦经人介绍又娶了南胡家堡的胡文秀。胡文秀嫁到刘家后,又生下了刘芳兰和刘继英、刘继烈三姐弟。
贫穷和磨难,让刘胡兰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德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于1938 年在山西文水县成立了文水特别支部,建立了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全县的老百姓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广大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这年秋天,云周西村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村公所, 建立了党小组,云周西村的许多青年都积极向党靠拢,踊跃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为共产党、八路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做一些送情报、收军粮的工作。
刘胡兰虽然年纪小,但共产党来了,赶跑了汉奸恶霸,让她吃上了饱饭,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震撼:原来革命能给老百姓带来这么多好处啊!
1941年,8 岁的刘胡兰上学了,这要在以前,是她想也不敢想的事。开学那天,母亲胡文秀在将她的名字由“刘富兰”改成“刘胡兰”,因为“胡”是母亲的姓氏,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刘胡兰:你虽然不是我亲生的,但一样是刘景谦和我胡文秀的孩子!
刘胡兰
在学校里,刘胡兰除了学文化, 还学习了许多革命道理。她特别爱听老师和他们说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每次老师说起这种故事,她都会在心里幻想,自己要是能像大人们一样去打鬼子,该有多好!
1942年,刘胡兰加入了儿童团,还当上了云周西村儿童团长。她像一个八路军小战士一样,站岗、放哨、发传单、查路条,协助监视汉奸地主,为抗日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1946年5月,刘胡兰从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 妇女干部训练班” 毕业后,担任了第五区妇女干事。就在这时,她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组织上决定吸收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等她年满 18 岁时再转为正式党员。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当地的反动武装也乘机猖狂反扑,革命形势相当险恶。县委决定,刘胡兰随同其他干部转移,但她却认为自己年龄小,不容易被敌人注意,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1946 年 12 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镇压了反动地主石佩怀后,敌人突袭了云周西村,抓走了我地下交通员石三槐、民兵石六儿和石五则。正是这个石五则,供出了云周西村的党组织,刘胡兰就这样落入了敌人之手。
后面发生的事,每一个中国人很熟悉了。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大义凛然,从容就义,牺牲于敌人的铡刀之下。
刘胡兰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和革命烈士。她的事迹被刊登在报纸上,她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2009年9月10日,刘胡兰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刘胡兰牺牲后,刘景谦和胡文秀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刘家的其他孩子继承姐姐的遗志,完成刘胡兰未竞的事业。
胡文秀把刘胡兰的弟弟妹妹们都送去参了军,姐弟4人在入伍前,胡文秀都会带着孩子去刘胡兰的墓前宣誓,要他们牢记姐姐的革命精神,以姐姐为榜样,英勇杀敌,保卫祖国。
刘胡兰之所以能成为视死如归的英雄,除党的培养外,与胡文秀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虽然胡文秀只是一个继母,但刘胡兰却是在胡文秀的照顾下长大成人的。
1921年生,胡文秀出生在文水县南胡家堡村。她10岁丧父,哥哥胡文义和嫂子又染上鸦片,将家里有限的一家产变卖光了后,留下两个年幼女儿双双离家出走,从此再无音讯。十来岁的胡文秀,白天要干农活,晚上熬夜织布,还要照料两个侄女。
嫁到刘家后,刘胡兰和刘爱兰两个孩子,一开始对她是抵触的。胡文秀决定,用自己的爱去感化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每天早上都要亲自给姐妹俩梳头,吃饭时总是把菜夹到姐妹两的碗里,冬天又给姐妹俩早早准备了厚厚的棉袄,用自己的真情,让两个孩子渐渐地消除了戒心。
刘胡兰到了上学年纪时,奶奶本来不想让她读书,是胡文秀说服了婆婆,把刘胡兰送进了学校。刘胡兰对这位继母十分感激,第一天放学回家,就拿着领到的新书给胡文秀看,想让继母在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胡文秀提笔写下了“刘胡兰”三个字,因为她认为这个孩子是刘景谦和自己共同培养的,她的身上虽然流的不是自己的血脉,但却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刘胡兰在胡文秀的教导下,迅速地成长。加入儿童团后,胡文秀又亲手给刘胡兰做了一枝红缨枪,刘胡兰兴奋了好几天,从此她在站岗时,也有了自己的武器了!
有一次,地下交通员将一份文件交给刘胡兰,让她保管几天。刘胡兰回家后左看右看,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安全。胡文秀为刘胡兰找了个地方:把文件放到瓮里,再用米糠和玉米芯盖上,这样任凭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瓮里会有重要文件了!
刘胡兰开心得抱着继母又蹦又跳!
刘胡兰的表现越来越优秀,胡文秀也越来越为这个女儿自豪。
刘胡兰被叛徒出卖后,身上掏出了一条洁白的手帕和一盒万金油,把它们交给了胡文秀,对着继母说:“妈妈,这些你留着!”胡文秀颤抖着用手接过,心中万分悲痛,只喊了声“胡兰子!”,就眼睁睁地看着女狂被敌人绑走了。
刘胡兰牺牲后,毛主席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号召共产党员都要学习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胡文秀除悲伤外,又多了许多自豪,为自己养育出这么伟大的女儿而骄傲。她决心把女儿的事迹和精神告诉所有人,宣传女儿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精神。
在文周西村观音庙里,在毛主席题词碑边,在刘胡兰墓前,胡文秀接待了无数来访。刘胡兰牺牲后,胡文秀特意用刘胡兰留给自己的那条手帕,包上了女儿鲜血染红的一块黄土,珍藏在身边。
每次她给大家讲述刘胡兰的英雄事迹,讲刘胡兰的童年时,她都会拿出这块带血的黄土,教育大家一定不要忘记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海深仇。有时,胡文秀一天要接待很多起客人,经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1950年,胡文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宣传刘胡兰精神的热情更高了。她常说:”全国这么多人都想知道刘胡兰英雄事迹,党也需要我它介绍给所有人,我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不能有任何懈怠。”
1951年9月,胡文秀被选为老区代表,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光荣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文革中,有人说刘胡兰的被害,是胡文秀给敌人通风报信的,为此她也受到过一段时间的不公正待遇。后来组织上查清了真相,她才得以平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胡文秀于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担任了文水县人大常委。1984年,她来到北京,出席了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代表大会。两年后,胡文秀因病去世,享年66岁。
刘胡兰牺牲时,她的大妹妹刘爱兰才十二岁。在现场目睹了姐姐被敌人用铡刀残忍杀害后,刘爱兰吓得抱着胡文秀的腰,声嘶力竭地哭喊,晕倒在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刘爱兰都精神恍惚,因为她和姐姐的感情太深了。
1948年,根据地的八路军战斗剧社,把刘胡兰的英勇事迹改编成了歌剧《刘胡兰》,在各个村庄进行演出。
由于刘爱兰与刘胡兰是一母同胞,两人无论身材长相,还是神态、举止都很相似,于是经上级批准后,战斗剧社将刘爱兰特招入伍,在她在歌剧《刘胡兰》里面饰演自己的亲姐姐。
每次表演时,刘爱兰都会想起姐姐,想起姐姐临死前那无畏的眼神,想起姐姐对敌人的痛斥,想起与姐姐相处的童年,想起姐姐的飒爽英姿。每每想到这些,刘爱兰声泪俱下,演得十分投入,仿佛姐姐还没有死,就站在舞台上,向乡亲们问好。
虽然刘爱兰把刘胡兰给演活了,歌剧《刘胡兰》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样的忘我投入,也让她的精神在每次演出时,都要受到一次刺激。
刘胡兰的死,给刘爱兰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熨平的创伤, 并影响了她的一生。组织后来见刘爱兰不再适合演出后,将她安排到山西大学附中学习,并为她安排了工作,可由于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原因,刘爱兰不到五十岁便从农业局离休,过起了平凡人的生活。
刘胡兰的二妹刘芳兰,是兄弟姐妹中成就最大的一个。刘胡兰牺牲时,刘芳兰才刚刚6个月,虽然对于姐姐没有什么直观上的印象,但她却继承了姐姐的精神。
长大后,刘芳兰担任了云周西村“ 刘胡兰民兵班” 的第一任班长。 1966 年国庆节,刘芳兰作为山西省的代表,和来自大寨的郭凤莲一起走进中南海,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1968 年,刘芳兰考上了军医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军医。她的爱人名叫石佩林,是与刘胡兰一起牺牲的石三槐烈士的儿子,所以她的家庭是个名符其实的“烈士之家”。
石佩林一直在部队工作,担任过武警阳泉支队政委,后来在阳泉市公安局副局长任上退休;刘芳兰则在山西省武警总队医院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前已享受师级干部待遇。
刘胡兰的大弟刘继英,于1968年入伍,在河北邯郸服役两年后,被部队送他到北京大学电子系学习。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一家部队科研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八十年代,刘继英调回山西,现在山西省政法系统工作。 他的爱人王秀珍也是云周西村人,曾担任过“ 刘胡兰民兵班” 的副班长,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现在太原理工大学工作。
刘胡兰最小的弟弟刘继烈,在刘胡兰牺牲时尚未出生。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胡文秀最疼爱的就是他了。
1976 年冬,胡文秀将刘继烈送到军营时,特意从那包沾着刘胡兰鲜血的泥土中拈了一小块,缝进了刘继烈的内衣口袋里,希望刘继烈能继承刘胡兰遗志,为国家多做贡献。
刘继烈在部队服役了15年,于1985年转业回家。当时胡文秀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而且刘继烈也想回到故乡,在姐姐牺牲的故土上,为乡亲们奉献自己的青春。
刘继烈转业到文水县公安局不久,便成了乡亲们眼中的“贴心干部”。遇到群众有困难,他都不厌其烦地帮忙解决,他说自己是刘胡兰的弟弟,不能给姐姐丢人。
文水县有一位老人因户口本和证明材料遗失,成为无法上户的“黑户”,虽然多次找到公安局,可民警们也没有办法解决。
是刘继烈四处奔波,几次远赴太原和榆次等地,联系知情人,并在当地的协助下为老人重新开具了必备的证明,没几天便将一本崭新的户口本送到老人家中,为老人解决了多年的困难。
先烈回眸应笑慰 , 擎旗自有后来人。自1964年“刘胡兰民兵班”成立,刘芳兰担任首任班长起,如今,这个民兵班长的接力棒已经传了19 任。现在,“刘胡兰民兵班”里面的成员,都是“95后”的小姑娘。
每逢清明节、刘胡兰牺牲日和民兵班成立日,她们都会到刘胡兰纪念馆祭扫,将刘胡兰精神传承发扬下去。而这个时候,刘芳兰、刘继英和刘继烈只要有时间,都会赶回来一起参加。
每当这时,刘芳兰总会对着这批“95后”的小姑娘们说:“刘胡兰牺牲时那么年轻,可她那么勇敢,是个真正的女英雄。希望‘刘胡兰民兵班’能好好弘扬刘胡兰精神,争当刘胡兰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