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朝鲜战争初期,“联合国军”听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称号后,以为这只是一支小规模的志愿者队伍,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但其实这是现役部队整建制参战,彭德怀将军还曾幽默地说:“什么志愿军,我就不是志愿的!”
自这支部队首次对联合国军发起突袭,只用一个小时就夺回温井;长津湖一战将美军王牌部队逐出朝鲜东北部;横城反击战中,英勇的志愿军进击敌人防线,使得东线联合国军出现全线动摇迹象。
志愿军的势头看起来猛不可挡,似乎只要持续猛烈进攻,胜利就唾手可得,毛主席也下令速战速决。但是,指挥作战的彭德怀将军,却脸色铁青匆忙动身赶回北京要见毛主席。这是为何?
强闯毛主席三道门
1951年2月20日,彭德怀匆忙带了几个人坐上一辆吉普车赶往安东。在安东下车后,他又匆匆登上中央军委派来的专机赶往北京。终于,在21日上午,他落地北京西郊机场。
没有任何休整,彭德怀再次搭乘汽车迅速赶往中南海。好不容易冒着敌人的炮火回到国内,但彭德怀看到熟悉的一切却没有一点欣喜之情。他面色沉重一言不发。
到了中南海以后,彭德怀着急闯入,但却被告知毛主席在玉泉山的静明园。彭德怀再次上车赶往静明园。
当他风尘仆仆、火急火燎的进入静明园后,毛主席的秘书和警卫员赶紧迎上去:“彭老总,请等一等。主席正在休息,你先吃饭,有事等主席起来再说吧。”
一路马不停蹄从朝鲜赶来的彭德怀哪能等得了。再说,他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在军中不少将领对他的脾气都是既敬又畏。
当年,梁兴初的38军入朝后负责穿插任务,但因为他的犹豫,导致部队没能按时到达地点,就那样放跑了美军,使得志愿军计划落空。彭德怀暴怒不已,开会时,当场拍桌子大骂梁兴初是鼠将。
不仅如此,彭德怀还当场放话要斩马骥。骂到最后,梁兴初实在忍无可忍,再也坐不住了,连饭都没吃就走了。可想而知,彭德怀的脾气有多急。
所以,警卫员的阻拦对彭德怀来说根本没用。他一把推开警卫员,嘴里说着:“我有急事向毛主席汇报!”同时推门而入。
睡梦中的毛主席被彭德怀的大嗓门吵醒后,赶紧坐起身来穿衣服。看到彭德怀进来,毛主席不但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调侃彭德怀:“只有你老彭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
其实,毛主席一直对睡眠有很高的要求,他不喜欢睡觉时被打扰。所以当时对住所只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安静。早在三大战役时,因为工作强度高,作息不规律,再加上他喜欢晚上工作,生物钟被打乱,一直有入睡困难的问题。常常需要安眠药或者少量饮酒助眠。
所以,每次毛主席入睡后,卫士们为了避免发出声音,都不会随意走动,也不会咳嗽。为了让毛主席睡个好觉,他们甚至经常在白天赶鸟。
看着着急忙慌的彭德怀,毛主席知道他为了汇报工作,肯定还没吃饭。所以嘱咐他先去吃饭,否则不听汇报。
无奈之下,彭德怀只能将一肚子的话暂时咽下去,听从毛主席的命令,乖乖去吃饭。
一番狼吞虎咽后,彭德怀再次来到毛主席面前,开门见山地说道:
“主席,我这次冒险回来,其实是因为国内对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面临的困难了解太少,如果不尽快解决,必将影响到朝鲜战争的胜负。”
原来,第三次战役结束后,毛主席认为尽快发起第四次战役,就能定下大局。于是在1月28日指示彭德怀发动第四次战役。此次战役中,志愿军伤亡较大,军队补给线更是长达500公里。
在五分之四军队没有空军掩护,频繁遭受联合国军轰炸,粮食弹药补给出现严重问题,很多士兵甚至在零下三四十度,穿着单衣作战,数千人被冻死冻伤的情况下,彭德怀再也忍不下去了。
他一向爱兵如子,早在1926年担任团长时,他就将每个月领到的几百块大洋,在团里建了一个“救贫会”,用于救济那些生病受伤,或者家庭贫困的士兵。
因为他自己也出生贫困,幼年只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务农,小小年纪就下煤窑打工。15岁时参加饥民闹粜,18岁就在连队里秘密组织“救贫会”。
朝鲜战场上,他更是对士兵照顾有加。当时他住在一个搭建在山洞里的木板棚子里,房间顶部与四壁全部滴水,地下还有流水,冬天非常阴冷。当朝鲜民兵连提出要给他修整木板棚时,他却让民兵连给通讯员与警卫修房子。
而且,他每到晚上,总是把别人送给他的大电炉,趁着警卫员睡着对着他们的床铺。有时候办公到深夜,实在不方便搬电炉,他就把自己的被子军毯等厚衣物盖在这些年轻人身上。
所以,看着士兵承受这样大的苦难,他难过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而且他认为,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或许无法在短时间内打败敌军。因为担心无法在电报里说清楚,他这才火速赶回来与毛主席等人面聊。
听到彭德怀说有严重困难后,毛主席表情立即严肃起来,追问具体哪里有问题。彭德怀分别从战斗力、物资、士兵身体情况等方面总结现有问题:
“一是经过三次战役后,伤亡很大,既不能抓到俘虏补充自己,也不能就地动员青年参军,战斗力已明显削弱。二是敌机轰炸,道路、车辆毁坏严重,物资供应很不及时。三是正是严冬季节,朝鲜东西两面是海,寒风袭人,而战士经过作战,衣服鞋袜均破烂不堪,生病冻伤已是普遍现象。四是三八线以南是无粮区,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更得不到新鲜蔬菜,断炊现象非常普遍,战士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营养不良,体力下降,甚至许多人患夜盲症,严重影响战斗力。美军飞机昼夜轰炸,而我们现在一无空军掩护,二无足够的高射火炮,如不能有效地保障后方运输,我们就无法尽快取得战争胜利。”
说完这些,彭德怀哽咽落泪。毛主席沉思一会儿之后,缓缓说道:“中央确实对朝鲜战场上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你说得很对,这场战争能速胜就速胜,不行就放缓一点。”听到毛主席接受自己的意见,彭德怀心里终于放松了一些。
会上拍桌怒斥
为尽快提出解决方案,毛主席立即通知周恩来,召集政务院以及军队相关领导,与彭德怀一起开会研究,想办法落实前线支援问题。
会议开始前,满心想要尽快给前线士兵带回好消息的彭德怀,早早来到中南海居仁堂。等到其他人员到齐后,彭德怀迫不及待将志愿军面临的问题详细介绍给他们。并强调,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得到很好解决,将影响战争的结果。
末了,彭德怀语气深沉地说道:“希望全国各行各业、各部门能够全力支援前线,尤其是空军与高射武器,应该尽快前往朝鲜掩护后方运输线。”
周恩来首先表态,一定尽一切努力支持志愿军。但是苏联方面却拒绝给前线提供必需的空军、高射炮部队。
彭德怀虽然有些恼火,却一直强压即将爆发的情绪,他想听听其他人怎么说。但有些干部借口国内机构刚成立,很多问题一时间无法解决,意思就是也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彭德怀彻底被激怒,拍桌子起身怒吼道:
“这也困难,那也困难,我看就是你们爱国,难道志愿军战士们都是猪?他们不知道爱国?你们去前线看一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现在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长征时期,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现在既没有飞机,高射火炮又很少,后方供应运输条件根本没保障,武器、弹药、吃的、穿的,经常在途中被敌机炸毁,战士们除了死在战场上的,还有饿死的、冻死的,他们都是年轻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
彭德怀的愤怒,或许在场的人无法感同身受,但他自己很清楚志愿军的苦,以及他们高涨的爱国情怀。
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仅27军在第一天行军中,就冻伤700人,20军和27军就有三个连队的士兵,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设伏地点。南逃途中目睹这一壮烈场景的美军指挥官,看着这些手拿钢枪、注视前方,仿佛下一秒就要跃然而起的“冰雕”,不由得敬了一个军礼。
究竟是怎样的斗志与情怀,支撑着他们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里,穿着薄棉衣一动不动的?或许可以从冰雕连一位战士留下的诗中找到答案: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对此,有人感叹:勇士与阵地同在,英雄与日月同辉!
彭德怀的这一声怒吼,让会场的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新中国刚刚成立,大家也确实各有难处。但是,周恩来非常清楚,如果不是被逼到一定程度,彭德怀不会这么着急回来,更不会直闯毛主席卧室。
他赶紧安抚道:“彭总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虽然会议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最终依旧没有结果。而此时,朝鲜战场上形势紧急,急需彭德怀前去主持大局。
无奈之下,彭德怀只得再次奔赴前线。临走前,周恩来向他许诺:“我会继续召开会议,一定解决你们前线的困难!”彭德怀感激地说道:“谢谢总理!”“是我们应该感谢你,感谢前线的战士们,是你们与敌军英勇作战,保卫祖国。”周恩来感慨地说道。
周恩来确实做到了他对彭德怀的承诺。通过继续召开军委会议,对加强志愿军第一线兵力以及后勤供应做出几项重要决定:
- 国内所有部队到朝鲜轮番作战,替换一线部队休整,锻炼其他部队。
- 从苏联购进几十个师的武器装备,同时让改装的空军和高射炮部队前往朝鲜掩护后方交通线。
- 调用各种物资支援前线,国内为志愿军制作炸面以及罐头食物。
- 号召各行各业购买飞机大炮支援。
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缓解了前线人员的困难,并大大提高他们的战斗力。为确保战士们不再被冻伤,中央紧急成立东北军服厂,周恩来更是每天两次电话,询问志愿军军服的生产与调用情况。
期间,周恩来还再三叮嘱,一定要给志愿军用新棉花。因为新棉花更干净,方便志愿军负伤后随时止血。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东北地区成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基地,给前线提供大量军服、食品、弹药等急需的军需物资。短短几个月内,仅仅东北地区的四大城市,就为志愿军提供了上百万套军服。
全国其他地区的人民,无论是工人还是学生,也都积极相应号召,为志愿军们缝制棉衣等。使得志愿军的需求得到保障。
志愿军的棉衣震惊敌方
虽然生产跟上了,但如何将这些物资安全送到前线却是一个难题。占据空中优势的美军,深知削弱志愿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毁掉后方供应。因此,他们从1951年7月,开始集中火力,对运输中的志愿军物资进行轰炸。
起初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这些物资运输季节性强、数量庞大且集中,中间环节繁琐,物资到站没能及时疏散,在敌军的轰炸下造成重大损失。最终导致东线的志愿军无法及时换装,在炎热的夏天,还穿着冬天的棉衣。
后来吸取经验后,为了确保士兵们在冬天尽早穿上棉衣,不再受冻伤之苦。彭德怀下令:
所有后方机关,以及没有战斗任务的人员,要集中一切力量运送棉衣。力争在9月底10月初发放完毕。
这一次,为了避免美军轰炸,志愿军首先从防空入手,由各军回国领运或者突击直达运输,同时缩短运输中途停留时间。
在志愿军后勤系统紧张而又有序的组织下,他们迅速又准时地将冬装运达部队。而且,与之前夏装30%的损失相比,此次143万套冬装,只损失了0.52%。之后,志愿军一直采用这种运输方法,物资几乎没再受到过损失。
志愿军的军服,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了满足,在质量上也得到很大改进。自彭德怀回国反馈问题以后,周恩来一直密切关注前线战士们的需要。
在他的亲自过问下,解放军总后勤部队,还对军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志愿军的反馈,从士兵的帽子、鞋子、衣裤等结构上做改进。
经过多次改进,军服达到了实用、耐用、坚固、防寒、保暖等要求,更加适应士兵们的作战需要。
1951年10月,入朝作战的志愿军迎来第二个冬季。与前一年相比,这个冬天他们过得很暖和。此时他们已经全部穿上了厚厚的新棉衣,就连志愿军战俘营里的俘虏,也因为早早穿上新棉衣而乐的合不拢嘴。
而此时各项装备都更加先进的敌军,却还没有穿上棉衣。当志愿军出现在板门店谈判时,他们看着穿着棉衣的志愿军,惊讶的说道:“轰炸的这么厉害,没想到你们竟然能穿上棉衣,而且还比我们要早。”语气中有不可思议,当然也有佩服之情。
对于这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大援助,志愿军五六四部队的一个指战员,给负责冬服生产的总后勤军需生产部写了封感谢信:
“我们在寒冬之前就收到你们做的棉衣、棉大衣和棉皮鞋,真是喜得合不上嘴。我们一定要用抗美援朝的胜利成果来回答祖国人民对我们的热情关怀和殷切期望。”
士兵们没有食言,他们通过这场战争,实现了保家卫国,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使得我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国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也大大提升。
这场胜利,离不开毛主席、周恩来、彭德怀的正确领导,以及志愿军的奋不顾身和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让我们铭记所有做出过努力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