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新中国的路上,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建设美好的新中国而牺牲,他们倒在了黎明前,但却唤醒了更多的热血战士,继承他们的遗志,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我们把它叫做传承。
方志敏方志纯兄弟便是这一精神的谱写者,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热血,永远滚烫。
方志敏弟弟方志纯: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官至省委书记,葬老家湖塘村。
方志纯
一、跟随兄长——革命精神永传承
方志敏,1899年出生在江西上饶,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家中务农的方志敏幼年接受过私塾文化教育,从书中,他读到了古人的节气,也自有其傲骨。
热爱脚下土地的他早早成立了“九区青年社”的进步团体,随后更是发动了反帝爱国运动,还自学成才考入当地一所工业学校,尽管很快因为带领学生腐败教育而被开除。
1922年,他只身奔赴上海,在那里,他遇见了自己终生的信仰——中国共产党。
当远方的方志敏为了自己的信仰而认真准备时,家乡的堂弟方志纯,这个还年仅17岁的小少年却已经跟随兄长的步伐,踏上了反抗的路程,在这一年,方志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当地的革命青年社,为革命活动积极宣传。
很快,方志敏便联系上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成员,李大钊、翟秋白等人,在他们的安排下,方志敏踏上回家的步伐,准备在江西播下希望的火种,兄弟二人在家乡迎来了重逢。
李大钊
对于那时尚显稚嫩的方志纯来说,哥哥是自己心中如同父亲一样伟岸的高山,父亲给予自己生命,而兄长给予了自己理想。
在方志敏的带领下,方志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1924年,兄弟二人先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方志敏
身为哥哥的方志敏作为江西红色革命基地的创建者,每天都在为了建设江西的地方组织呕心沥血,弟弟方志纯也不甘落后,协助哥哥在家乡先后成立小学和夜校,还组建了中共漆工小组和共青团弋阳区委,同时兼任党、团组织书记。
此时连接兄弟二人的不仅仅是血脉,更有信念,在灵魂上相通的二人感情更是十分亲近,联起手来共同在江西干革命,无论是南昌起义还是反围剿行动,总能看见兄弟两的身影。
但死亡的阴影却在此刻悄然来临,1935年1月29日,春风尚且料峭,方志敏同志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区被国民党俘获,惨烈的刑讯开始。
但不论是严刑逼供还是威逼利诱,方志敏始终没有选择投降,坚定贯彻了自己最初遇见信仰时说过的那句话‘努力到死、奋斗到死’。
为了保护心中的革命事业,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8月6日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而此时的方志纯仍在同敌人展开殊死斗争,保护身后的革命基地。
在狱中,方志敏同志写下了这样一篇散文,名字叫《可爱的中国》,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是方志纯留给世人可考的最后一段话,从这话中,我们不难看见方志纯对同志们的期望,以及对弟弟方志纯的期望。
当兄长去世的消息传来时,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男子汉眼眶忍不住泛起了泪花。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兄长是方志纯心中的一座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此刻灯塔的倒塌带给方志纯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但方志纯最终选择了将痛苦埋在心里,背着兄长的遗志继续前行,因为他知道,那个兄长想要看见的未来,将是他毕生奋斗的方向。
二、地下作战——在狱中斗智斗勇
没有选择跟随红军北上后的方志纯留在了闽赣根据地,接过兄长留下的工作开始了游击作战和地下党的生涯。
但这样的日子没有维持多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在叶剑英等人的帮助下,方志纯来到了延安,进入了中央党校学习,随后更是被派往苏联共产国际党校学习,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直到1941年2月,才从苏联回国。
叶剑英
当方志纯这一批学员途径新疆时,他们收到了来自中央的任命,中央指示这二十多人留在新疆,接收新疆方面的负责人陈潭秋的领导,等待时机,准备和当地的军阀盛世才合作,共谋大计。
陈潭秋
一开始,双方合作愉快,但不到两年,盛世才便突然翻脸,和共产党割裂,并将新疆当地一百六十多名共产党人尽数逮捕,丝毫不留情面。
方志纯便是被逮捕的其中一员,他知道,自己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兄长方志敏的死亡还历历在目,但方志纯毫不畏惧,相反地,方志纯在狱中担任了中央秘密党支部书记。
在狱中的每一天,方志纯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秘密和同志们传递消息,用自己的精神力量鼓舞他们,将大家团结在一起,和敌人展开坚决斗争,还用自己的智慧保护狱中的战友,一起等待黎明的到来。
幸运的是,方志纯终于等来了曙光,1946年6月,方志纯一行人平安回到了延安,度过了这次危机。
返回延安的方志纯没有休息,很快投身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社会部二室主任、中央卫戌司令部参谋长,在刘少奇等人的直接领导下,为解放战争提供情报,跟随军队在西北、华北等地多处作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此时,四十多岁的方志纯已经不再年轻,但当他望向远方的锦绣山河时,恍惚间又好像回到了少年时,远方是他彼时风华正茂的兄长,是无数牺牲的战友们的身影,这一天,他们看见了海清河晏。
刘少奇
三、不改初心——为祖国不惜己身
经历磨难九死一生的方志纯重返江西,开始在江西这片土地上耕耘,在江西的党军政等领域担任重要职务,更担任过江西省委书记,为江西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事业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的一项代表性成就就是军垦。
众所周知,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始了一场上山下乡的运动,为了配合中央指示,帮助知青们更好适应下乡生活,也为了安置因为饥荒各地逃难过来的灾民。
1957年11月,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方志纯带领一支先遣队千里跋涉来到了山区大茅山,成立了大茅山林牧农综合垦殖场,发展全省农垦事业。
在1958年,江西省直机关下放干部527人第一批人员到岗,之后,解放军380名退伍官兵也随之到岗。
第二批是105名江苏扬州青年和150名上海知青,第三批是3800人浙江等地灾民。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岁月里,在方志纯的带领下,江西不仅先后接收了来自各地的知青和灾民,其中来自浙江、安徽等地的灾民50多万人,更是往外调送粮食多达43.5亿斤。
这样大的功劳背后,离不开方志纯的呕心沥血,更离不开他设立的军垦模式,可以说是活人无数。
方志纯不仅擅长处理政务,对待朋友也十分尽心,贺子珍便是一个例子。
贺子珍
1958年,贺子珍来到了江西南昌,在这里,她遇见了自己的老同学,方志纯,二人曾经在苏联共同学习,因此,贺子珍对这个班上的学习委员十分熟悉,两人展开了亲切交谈。
江西是贺子珍同志的家乡,她对南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很快产生了想要长久居住此地的想法,作为老同学,方志纯自然是支持的,将这件事发往中央进行审批。
很快,这份审批得到了通过,贺子珍开始在南昌稳定下来。
不久后,因为一些私人原因,贺子珍想去庐山看望毛主席交流一些事情,方志纯得知此事后,担忧同学的身体没人照顾,便从江西省人民医院调来了一名护士,名叫卢泮云。
当他和这名护士相见时,为了安贺子珍的心,特意交代了一席话:
“毛主席原来的夫人贺子珍同志,组织上安排你去照顾她,贺子珍同志身体和精神不太好,不喜欢不熟悉的人在身边。你以后在贺子珍同志跟前就做我的姨侄女,好不好?”
卢泮云自然点头称是,方志纯笑一笑继续说:“那以后在贺子珍同志身边工作,不知道的不要乱问,也不要乱讲。”
卢泮云兴奋得又点了点头,对组织安排的任务充满极大的热情,就这样,方志纯细心妥帖地将这个家乡来的姨侄女交给了贺子珍。
后来,卢泮云跟随着贺子珍度过了许多岁月,为贺子珍的生活帮助很多,还陪着贺子珍上过庐山寻找毛主席,逐渐成为了贺子珍家中的成员。
而方志纯的妻子朱旦华更是为贺子珍1959年上庐山寻找毛主席一事提供大量帮助,在毛主席的同意下,贺子珍在那一年如愿见到了毛主席,二人更是有将近一个半小时的秘密会谈。
朱旦华
鉴于他过往的优异表现,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方志纯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
此时的方志纯已经是一个七十古来稀的老人,岁月在他的头发、眉眼间留下了无情的痕迹,唯有胸膛里的心脏,仍在不停地跳动,那是一颗赤子之心。
四、含笑而终——青山深处是归处
过往的经历给方志纯的身体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卸任领导职位后的方志纯身体是每况愈下,不得不在医院养病。
但方志纯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江西省的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并不吝啬给晚辈们一些恰当的点评,还会和他们分享自己当年的经历,在那段经历里,有兄长,有理想,有感动。
有一天,当他得知《当代中国的江西》一书正在编写时,方志纯一下子愣住了,他想起了自己和兄长的一生,生于江西长于江西的兄弟两陪伴这片土地走过了近百年的岁月,他想,自己应当为这本书的编写出一份力,让后人更好了解当代的江西。
于是,不顾自己病弱的方志纯选择担任《当代中国的江西》编委会顾问,用自己的亲口阐述,重现昔日的江西。
随后的岁月里,方志纯迸发出了对于红色历史的极大热情,他开始积极投身各项红色党史、军事、国史的编纂工作中,撰写了近百万字的回忆录文稿,出版了多本回忆录,为后世考据当年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材料。
方志纯不仅回顾昔日,也重视当下的民生建设,尽管他已经退休了,但他仍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百姓心声,向中顾委提出了大量调查报告,为江西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1993年7月11日,方志纯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含笑而终。
在他死后不久,1993年12月16日,他的妻子朱旦华遵循方志纯的遗愿,将他的遗骸埋葬在家乡漆工镇湖塘村,这片他和兄长理想开始的地方,在这个小镇里,两兄弟先后走上了共同的道路,虽九死其犹未悔。
方志纯的墓十分简单,旁边是家乡自然山水,中间落一小小石碑,上有五个大字“方志纯之墓”,简简单单,一目了然。
没有生平的回忆,更没有歌功颂德,或许,对于方志纯来说,死后能够宁静地躺在家乡的土地上,而这片土地上没有战火纷飞,也没有阶级划分,便是他此生最好的注解了吧。
而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红色的火焰生生不息,传承的精神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