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中国,每一位离开家的人,对故乡都是思念的情感。尤其是在他乡的游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是在自己的家乡,无论去往何地都是客人。
对于身处异国他乡却无法回国的同胞来说,他们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2017年2月1日,在北京的咸阳国际机场,一大波人在机场等候着。下午6点,飞机降落,机舱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徐徐走来。
人群沸腾了,有的大喊着:“欢迎回家!”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人向亲人们招手问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老人离家54年,这一天终于回来了,见到了久违的亲人和同胞,留下了辛酸而又幸福的两行热泪。
老人名叫王琪,1962年,中国和印度爆发边境战争的时候,王琪跟随部队参加了这场自卫反击战。5个月后,战争胜利了,在回国的前几天,王琪却意外走失了。王琪在印度滞留54年,去时风华正茂,归时白发暮年。
漫漫回国路,王琪花了半生的时间,这期间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家里人将王琪接回家中,亲人中少了母亲的影子,王琪不免大哭起来:“儿不孝啊!没见上您最后一面。”老人在印度期间,他的母亲病重,最终没有见上儿子最后一面,在遗憾中去世了。
1962年,王琪走失,上级派出飞机寻找
王琪生于1939年,老家在陕西省乾县,他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是高个子,正是因为这个优势,他被陕西省特招成为一名运动员。1960年,王琪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后又成为工程测绘兵。
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了战争,为了保家卫国,王琪参加了这次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战争历时5个月,中国胜利了,中印和解。我方军队正驻扎在藏南地区,这也是中印的边界之处。
1963年元旦,中国解放军陆续撤退,王琪所在的部队被安排为最后一批撤离。正值元旦,过两天就要离开这个天寒地冻的地方,战士们都非常开心,同时也庆祝着这次自卫战的胜利。
部队里的气氛很是浓烈,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一名士兵失踪了。班长张玉民是第一个发现王琪不见了的人,找遍部队后,班长紧张了起来,遇人就问:“你看见王琪了吗?你最后见到他是什么时候?”
战友们也帮忙找王琪,找遍整个部队,还是没有见到他的身影,班长立马将情况上报给排长王祖国。最后看见王琪的战士说:“看见他一个人,笑着从我身边路过了一下,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
营中王琪的个人物品都还在,部队给他配的枪支弹药也一样没有少。这里地势复杂,滴水成冰,处于前线,士兵不会无缘无故不带任何东西就消失不见。
大概率是他自己走失了,这里到处都是成片的森林,方圆十里荒无人烟,之前就有很多战士走丢过。排长王祖国得出结论后,立马组织战士们在四周寻找王琪。
由于部队马上就要回国,他们必须提前找到王琪,于是全营出动寻找王琪。战士们找遍了周围每个角落,有的连队甚至进入了原始森林寻找。全营找了两天,仍旧没有找到。
排长王祖国不得不求助上级,专门派飞机进行搜索,几天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大家猜想王琪大概已经凶多吉少了。部队另有任务,即将离开这里,战友们只能收拾好王琪的物品,希望有一天他可以找到部队。
王琪到底去哪里了?
战友们对王琪的印象一直很好,他性格开朗、文质彬彬,又有文化,在营中乐于助人。元旦那天,全营的战士都在狂欢,王琪望着不远处茂密的森林,突然想进去看一下,当时也没想着会有什么安全问题,没有和战友打招呼就独自进去了。
生活在北方的王琪很少见过这样的美景,这是一片亚热带原始森林,粗壮的树木郁郁葱葱,高不可攀,翠绿的竹林耸入云霄,王琪着迷于这片森林,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他兴致勃勃地欣赏森林的美景,信步其中并自得其乐。
不知不觉,王琪已经走到了原始森林的深处,正当他回过神来,想要回营地的时候,却慌了神。这片森林没有路,四面八方皆是路。尽管王琪学过测绘,也可以通过观察,辨别方向。面对普通的树林,王琪所学的测绘或许能派上用场,可这里是原始森林。王琪观察太阳时,才发现茂密的树枝遮挡住了天空,根本看不到全貌。
王琪心中紧张了起来,焦急地想着对策,思来想去仍旧毫无头绪。王琪没有目的地朝着一个方向走着,他知道这片森林并不是很大,只要朝着一个方向一定会走出去的。
两天之后,饥寒交迫,精疲力尽的王琪意识开始模糊,幸好他走出了森林,见到了完整的天空。他一出来就看见一条公路,也不知道这是哪里,就兴奋地跑到路上。只要顺着公路走,就一定会回到部队。
走了不久,一辆标着红十字的汽车驶来,王琪觉得迎来了救星,拼命地向汽车招手。那辆汽车被他拦了下来,车上却下来了几名穿着印度军装的士兵,王琪见状,像是有一盆凉水浇了过来,从头凉到脚,心里想着:这里怎么会有印度士兵?
停战后,中印双方释放战俘和伤员,这辆红十字汽车是过来接他们国家俘虏的,在返回的途中就被王琪拦了下来。王琪没有细想,他们去哪?这里是哪里?王琪着急地向他们求助,慌乱地讲着他们听不懂的中文,印度兵纷纷警惕地看着他。
王琪见他们听不懂,更是着急,一时间用手比划着,印度兵以为他要干什么,立即将他按倒在地上,强行制服。王琪由于在森林中过于疲惫,根本反抗不了,只能任由印度兵将他押上车。一心想回去的王琪,被押上了印度兵的汽车,离祖国越来越远。
印度兵将他带回了印度,关押了起来,无论他怎么呼救和申辩都没有人理会。一段时间后,印度狱中的中国战俘逐渐被遣返,王琪希望自己也能被释放。但是我方不知道他在印度狱中,于是遣返名单中并没有他的名字。
最后,印度人认为他可能是间谍,便以间谍的罪名将王琪打进了牢狱,王琪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的牢狱生活。那时候的王琪才二十岁出头,印度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他很难适应。在狱中,他不断地向印度政府申诉,可就是没有人搭理。在印度的监狱里,吃饭只能用手抓,王琪万般无奈,十分想念祖国和亲人。
王琪的异乡生活
1969年,新中国渐渐发展起来,一切都有了新的起色。王琪在狱中已经度过了7年之久,一直没有放弃申诉,终于在这一年里,印度政府因缺乏王琪是间谍的证据,只好改判无罪释放。
王琪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交回国申请,但是他没有任何身份可以证明自己,印度政府更是没有他的任何资料,不敢轻易放他回去,便将他流放在南方的一个偏僻村子里,防止他偷渡回国。
王琪初到山村中,受到了严密的监视,印度交通不便,他想要逃走,也只是自讨苦吃。为了生活,他去当地的一家面粉厂打工,回国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当地人对这个语言不通的外国人都很好奇,很喜欢捉弄他。
当地的地痞流氓很多,对这个外来人员不是很友好,几乎天天都会找他麻烦,有一次还把王琪的腿打断了。不仅如此,监管他的执法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他索要保护费。当地人的排挤和种种不公平的待遇,让王琪感受到流亡在他乡的凄苦。
王琪非常痛苦,有时候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只要想到回家,他就会坚持下去,那是他在那段不堪的时光里唯一活下去的信念。王琪不断向当地印度政府申请回国,甚至还给当地的警察局局长和印度总统写过申请信,他在几年的时间里,写了几百封信,全部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
面对这个结果,王琪苦笑着,生命还在继续,总要生活下去。为了了解外界的消息,王琪又重新振作起来,虚心地向印度人学习当地人的语言。监视他的印度警察,和他相处的时间久了,也了解了王琪其实是一个好人,也慢慢熟络,最后两人成为了朋友。
王琪有时间就会和监视他的警察朋友学习英语,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他仍旧没有放弃申请回国。几年后,他用自己的一部分积蓄在当地开了一家小店,做起了小老板,赚的钱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用作以后回国的路费。
当地人渐渐接受了这个诚信善良的中国人,王琪将我国的优良品德也带到了印度,他尊老爱幼,同情弱小,尊重女性。当地有一家人看中了他的人品,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1975年,王琪和一位印度女性结婚,于是他在印度有了一个小家,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结婚十年,他和妻子生育了两儿两女,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尽管如此,他仍然想回国,王琪十分想念年迈的母亲。这些年,仍旧不断地写着回国申请信,一封一封递交给当地政府。
王琪回忆着自己在部队的时候,母亲因为放心不下,非要去部队里探望,家里人都拧不过老太太。在大哥的陪同下,母亲千里迢迢来到了青海。想起母亲的句句叮嘱,王琪顿时痛苦流泪,这么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母亲的身体怎么样。
王琪开始尝试直接和家里写信,想办法与国内的亲人朋友、战友联系,仍旧没有用,寄出信件后,等不到一封回信。他没有放弃,将自己的思念之苦寄于信中,他相信终有一天,会等来希望。
云中锦书,两地两思
在陕西老家的大哥王致远突然接到了一封信,正当他好奇是谁写过来的时候,信上写着:“敬爱的母亲大人,亲爱的家人们,一别数十年,你们怎么样了?母亲的身体还好吗?我写这封信是想告诉你们,我很好。在印度有了妻子和小孩,我现在能挣钱养家,就是十分想念你们,我十分痛苦,得不到你们的任何消息,也回不了国。”
王致远读完这封信无比惊讶,看着熟悉的笔迹,最后的署名也正是弟弟王琪的小名,一时间他喜极而泣。三弟失踪了20多年,兄弟姐妹们都以为他在外面罹难了,没想到竟然还活着。这些年,三弟不在家,兄弟几个一直瞒着母亲,说王琦还在部队里。母亲思念成疾,最后带着遗憾去世了。
王致远接到三弟信后,第一件事就在来到母亲坟前跪下,想起母亲临终前期盼的神情,大哥顿时老泪纵横,止不住地落泪,将信的内容念给母亲听,以慰母亲在天之灵。
王致远随后给三弟回信,告诉他家中的情况,这些年家里人对他都很是想念,唯一一点就是隐瞒了母亲去世的消息。远在异乡的王琪收到了大哥的回信,异常兴奋,相继写了数封回信。
“亲爱的哥哥:很高兴看到您的回信,请你告诉我妈妈的近况……我很担心她老人家的身体,我现在在想办法回国,我一定赶回家看她老人家……”
“哥哥:妈妈她还好吗?我常常梦见家里,很想念你们,叫妈妈不要担心,我现在很好,正在想办法回国,我有很多话想对你们说……”
王致远每次读完弟弟寄过来的信都泪流满面,每封信中都饱含他对母亲的无尽思念,这让人怎么忍心告诉他母亲已经去世的事实啊!
远在印度的王琪盼望着能早点回国,他频频向印度政府申请护照,每次都遭到了拒绝。陕西的家人每到春节大团圆的时候,就会特别想念远在他乡的王琪。为了可以回家,王琪仍然坚持着申请护照。
2008年,大哥终于顶不住王琪的追问,便把母亲早就离世的消息告诉了他。年近八旬的王琪痛苦万分,这件事他早就猜到了,只是一直不愿意承认。年过花甲的王琪老人,毕竟还是中国人,时刻想着落叶归根。他想着如果不回去,等过几年,恐怕就再也回不去了,那他死都不会瞑目。
只有强的国,才有爱的家
2013年,国内的家人建议王琪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求助。他坐了三天的火车来到印度首都,找到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向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中国大使核实情况后,承认了他的中国公民身份,为他紧急制作了一本护照,并每年向他发放生活补助金。
王琪开心地拿着这本护照,办理回国签证,却还是白欢喜一场,印度政府拒绝他出境,他回国的愿望彻底破碎了。
2017年,王琪事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他们将这件事如实报道,这条新闻掀起了舆论狂潮,中国人民也期望着这位老人可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中国政府也知道了这件事,我国相关部门开始高度重视起来。
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将这件事上报给印度政府,敦促印度方面可以归还中国公民的人身自由,让王琪自行选择留在印度,还是回到中国,那是我国公民应有的人身自由权。
这件事正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有当年的战友出来指责道:“王琪不配回国,他当年是‘逃兵’,他背叛了祖国!”社会上瞬间一片哗然,中国老兵滞留印度54年,晚年想重返祖国,遭人质疑是逃兵,真相如何?
当年王琪的排长王祖国站了出来,力排众议道:“他不是逃兵,当年他离开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没带,中印边境气候非常恶劣,那时又是冬季,滴水成冰,一个水壶放在外面都能被冻裂。边境地形复杂,森林密布,常有战士走丢的情况,我当年也判断王琪是走丢的。”
王琪的班长张玉民也站出来说:“王琪走丢的时候,我们很清楚,他绝对不会叛逃,仗都打完了,跑什么?”中国政府调查取证后,证实了他当年的确是走失的。为了让王琦尽早回国与家人团聚,中国驻印度大使多次敦促印度政府方面,尽快放他回国。
我国外交部部长针对这件事也作出指示,中国外交部成立了一个小组,单独负责王琪回国事件。印度方面不想让其回国,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多次与印度方面协商,印度政府仍在犹豫,不停商讨这件事情。
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对他们拖拉的行为很是不满,严肃地对印度方面说:“元宵节是中国家庭团圆的日子,你们要么就在当天把他送回中国,要么就在那天宣布他可以回中国。此外,没有第三种选择。”
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强烈要求下,2月10日,印度政府终于为王琪办理了出境许可证。2月11日,王琪登上了飞机,即将回到梦寐以求的祖国。从印度到中国,飞机航行五小时,王琪盼了大半生。等了54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回归祖国的怀抱,见到久违的亲人。
北京时间18点,王琪踏上故土,一眼就看到了大哥王致远,他们紧紧相拥,家人们纷纷感叹着:“终于回来了,50多年了,终于相聚了。”大哥给王琪介绍机场的每一位亲人,还有弟弟王顺,王顺和王琪小时候玩得最好了,经常一起犯错、挨骂,多年过去了,印象中还是少年的王顺,已满是白发。
欢迎队伍中还有老排长王祖国,王祖国见到他后,深拥在一起,激动地说:“你总算回来了,当年没找到你,我心里一直过不去。回来了就好啊!你这次回来,多亏了国家,现在的中国不一样了。”
中国老兵滞留印度54年,在祖国的帮助下,78岁的老人如愿回到了故乡,与家人重逢。王琪滞留印度54年回国,经媒体报道意外走红,有人褒奖,有人讽刺。或许我们不应该对这件事情做太多的深究,王琦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是叛徒,他只是一个到了暮年想回家的老兵。
这个在印度滞留54年的边境战士,在祖国的帮助下重返故土,与亲人相见。这不寻常的遭遇,我们应当祝福,对于他能够回来,我们应该为他高兴。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祖国的力量,无论我们身处何方,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大海里漂泊的孤帆,总有一处是你的归宿,祖国就是大海里的灯塔,祖国就是可以紧靠的港湾,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